簡介
![大黑星龜金花蟲](/img/a/a92/nBnauM3XwUjM2QDM1cDO5kzMwMTM1ITM0UTMxADMwAzMxAzL3g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金花蟲是一群中、小型的甲蟲,體長介於1.0mm~16.0mm;主要分辨特徵在於跗節節數,其跗節共有五節,但第四節通常退化而緊連結在第五節基部,因此可見跗節為四節;天牛也具有這個特徵,而且有些金花蟲外型與天牛非常相像,但天牛觸角較長,且複眼內緣凹陷,可以作為辨別特徵;此外有些瓢蟲長的像金花蟲,但其跗節只有三節,所以很容易辨別;還有一些擬步行蟲也很像金花蟲,但他們的跗節可以清楚看到五節,因此也是很容易判定。台灣金花蟲皆為食植性,大部份成蟲均以特定植物為食,幼蟲生活環境與食草多半與成蟲相同。
共通點
![金花蟲](/img/a/5a2/nBnauM3XyYzMzATNwgDO5kzMwMTM1ITM0UTMxADMwAzMxAzL4g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生活史是經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
2.成蟲上翅特化成硬鞘,叫做『鞘翅』,膜質的下翅折收在鞘翅下。
3.有咀嚼式口器。全都是植食性昆蟲,各自有特別喜好的植物。
4.體型多半艷麗動人,常見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的體型。
5.觸角有鞭狀,有短棍棒狀。
分布
全世界最少有三萬種,台灣已知約有570多種
辨認技巧
要訣一 看外觀特徵
![1](/img/e/e43/nBnauM3X0YDM4kTO2ADO5kzMwMTM1ITM0UTMxADMwAzMxAzLwg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金花蟲體色多半艷麗動人,一般體型為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觸角為鞭狀或短棍棒狀,各腳粗壯發達。
有部分金花蟲的外觀很像瓢蟲,但瓢蟲的體型比較圓,觸角也較不明顯;真要仔細辨認時,金花蟲各腳前段的跗節有四小節,瓢蟲則只有三節。而且當受到侵擾時,金花蟲不會像瓢蟲般伏在葉面上,而看不到六隻腳。
要訣二 解讀生態行為
![2](/img/f/e18/nBnauM3X2QDNzkDO5ADO5kzMwMTM1ITM0UTMxADMwAzMxAzLwg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看食性
金花蟲在鞘翅目甲蟲中算是成員眾多的龐大家族,不過它們有一個共通的習性,那就是全部都是植食性,而且幾乎都有各自特別喜好的植物。
因此,走到戶外,不管是菜園的白菜、高麗菜、芥藍菜、甘薯、絲瓜、胡瓜……,山路旁的草叢和樹林的植物等葉片上,到處都有機會見到各式各樣的金花蟲活躍其中,把葉片、花瓣啃得坑坑洞洞,慘不忍睹。
2、看棲息環境
![=](/img/f/6ba/nBnauM3X2YTO1QjNyEDO5kzMwMTM1ITM0UTMxADMwAzMxAzLxg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由於食性的關係,金花蟲經常棲息在寄生植物叢間,因此,木本、草本或藤(瓜)類植物的葉面上都有可能找到它們的芳蹤。
不少金花蟲是繁殖力驚人的優勢種,它們密集的族群會對某些人類的經濟作物或造林樹種造成嚴重的傷害,因而成了間接危害人類的害蟲。例如:在十字花科菜園中,很容易見到微小的黃條葉蚤;黃守瓜和黑守瓜是瓜類植物蔓藤花葉上的常客;赤楊金花蟲則經常危害中海拔的台灣赤楊。
3、看求偶交配行為
![=](/img/f/ae9/nBnauM3XzQTMyQzN1EDO5kzMwMTM1ITM0UTMxADMwAzMxAzLxg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在野外觀察金花蟲,求偶交配的生態也是一個有趣的重點。以中、低海拔山路小徑旁常見的「藍金花蟲」為例,它們常有成群密集啃食火炭母草的情形,因此火炭母草的葉片上很容易見到成雙成對正在交配中的藍金花蟲。
假如遇到族群中雌少雄多的情形,有些找不到交配對象的雄蟲會爬到正在交配的雄蟲背上胡搞亂來,而形成三隻「疊羅漢」的特殊畫面。受到干擾的雄蟲往往無法專心交配,常會抬起後腳想盡辦法要將情敵踢走,於是就暫時中止交配,專心排除背上的障礙。結果,此時雌蟲可能便自行離開,到清靜的他處啃食火炭母草的葉片,而最後這兩隻雄蟲也會鬧得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