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船寺

金船寺,又名跺子石,坐落於方城縣西北45公里處的四里店鄉境內,為佛教寺廟,周圍亦有道家觀宇。

一.地理位置

金船寺又名跺子石,坐落於方城縣西北45公里處的四里店鄉境內,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12“50-55”北緯33“30-45”位於伏牛山東段海拔886米。
山勢呈南北走向,東接石門山,西連五朵山,北連蜂山,山山相聯,起伏跌宕,峰峰呼應,雲水掩映。
金船寺為佛教寺廟,周圍亦有道家觀宇。縱觀金船寺整體有七大景觀,其中六處座落於凌頂絕崖之處,融自然與加工為一體,呈現給大家的是情景溶匯交相映輝的動人畫面,果然是世上好話書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

二.傳說故事

金船寺是東漢時期從沉睡中走向人民面前的,當時西漢失政,外戚王莽篡權建立新朝,一時之間狼煙遍地,刀兵四起,其中最主要的是大漢宗室南陽劉秀,與新莽逐鹿中原,雙方在這裡多年轉戰。
這一天,劉秀兵敗從這裡經過,夜宿山頂,寒風刺骨,劉秀埋怨道:“附近這麽多巨石,不會跺起來為我禦寒”,剛一落音,眼前出現巨石堆跺起來的一堵石牆,因此,後來人們把此山稱作“跺子石”。
劉秀感到這裡有靈氣,次日天亮,果然發現山頂有座山神廟,便到廟中山神跟前許願,承諾滅莽興漢之後,在此重修廟宇再塑金身。後來果然如願以償,在洛陽稱帝。光武帝不食前言,果然頒詔,在此重建廟宇
跺子石奉詔建廟,規模龐大氣勢雄偉,依山傍勢,共有七處殿堂神像,蔚為壯觀。
第一處是玉皇頂
這裡地處制高點,於七座景點之中處首領地位,俯瞰下面,一覽眾山小,東、西、北三面蒼松翠柏緊密環抱。獨有南面萬丈懸崖,從崖頭往下看,無底深淵,令人魂飛魄散,聯想包爺殿中的三口銅鍘無不膽顫心寒。玉皇頂有一句口頭禪叫做‘別朝南,向北看’,意思是北面風景好,一片翠綠世界,祥雲繚繞,泉水叮咚,遍山有四時不謝之花,到處是八節長青之草,真箇令人留連忘返。
玉皇頂屬於道教,殿宇坐西朝東,正殿首座玉皇大帝,南北配殿有三皇殿、大聖殿、三清殿、龍王殿、地母殿、奶奶殿、藥王殿、包公殿等九座殿宇。
從建築工藝和塑畫水平來看,均有相當高超的造詣,雕樑畫棟古色古香,塑像繪畫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從玉皇頂向東延伸下去的兩道山嶺,好象一個巨人朝前面東伸出的兩臂,先從左臂北山說起。
此處名叫西寺是整體的第二景,此處屬於佛教,其建築工藝和塑畫水平各有千秋,且不說幾十棟殿宇神像,單獨闡述一間百丈懸石之上的千手千眼菩薩,已經令人嘆為觀止了。一塊天然生成十米見方的巨石之上,又壘上一塊20米高,長、寬10米的怪狀沙石,千手千眼菩薩的殿宇聳立這塊巨石之上,徜若不是四面有欄桿護持,遊子香客們誰也不敢捨命上殿。此處建築堪稱鬼斧神工,無與倫比。
西寺背後有一處天然穴洞,名曰猴爺洞,又稱神仙洞,進洞經過七折八拐40米深的地方有一尊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塑像,猴爺背後,有一 眼水位較淺的水井,傳說井水可以治百病,所有登山之人不論燒香拜佛或是游山觀景,無不來此飲用井水。
西寺往下另一處是吳燕趙。與此相對應的是南嶺和包爺殿交匯處是靈官殿,正中盆地一處建築為下廟;建築尚未竣工,早已轟動魯[山]寶[豐]郟[縣]裕[州]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紛沓而至。朝山拜佛的人成群結隊蜂擁而來,從此,金船寺成為,佛道兩教的勝地。
金船寺極為鼎盛的時期在於東漢,與漢室中興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連,其次又因為東漢光武帝劉秀起家於南陽,與新莽交戰中足跡踏遍跺子石的左左右右。曬衣山上的下彎葛針,招軍跺東麓一分為二的巨石,本山的劉秀床、北方的宿王店、南方的扳倒井、均距此不遠,這些不計其數紀念劉秀的遺蹟,作為真實的歷史見證,至今仍然展現與人民眼前。所以,金船寺一帶與開創漢室中興的劉秀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二者交相映輝,致使金船寺聞名中州。
隨著歷史的曲折跌宕,金船寺幾毀幾建,宗教文化是社會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其中反映在宗教文化層面的自然是鐘聲悅耳,香客如雲。如果攤上兵荒馬亂的年月,寺廟也是在逃難逃。跺子石毀壞嚴重的是元末和清末兩次,民國初年重建的規模基本仿照東漢初建樣子,所有殿宇均系雕樑畫棟、飛檐挑角、重梁起架、筒瓦獸脊、殿中塑像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牆上壁畫的藝術水平更是出神入化,可惜如此瑰麗絕倫的宗教文化藝術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十年浩劫中化為烏有。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黨的宗教政策和文物保護政策逐步落實,這座千年古寺也得到政府和人民的珍視和保護,民眾捐資由華山派傳人李嘉俊、陳啟發、程遠文等人主持重建跺子石。跺子石山南麓出了一位庹狀元,這位當朝顯貴登臨此山時,發現這裡群山環拱,前後呼應,好象一艘乘風破浪的大船,於是將此處命名為金船寺。
現在重建起來的金船寺,完全遵循遺址布局,所有殿宇均系仿古 建築。現有大殿25處。總計115間,景區內有天然石洞5處,人工石洞4處,且說天然石洞有一個龍王洞與眾不同,每天早晨從洞口發出一股雲霧。如果這團雲霧繚繞洞口不散,則當天準是陰雨天氣,反之則為晴天,準確無誤,因此大家把龍王洞當成預報天氣的氣象洞。
金船寺把自然景觀、宗教文化、旅遊開發三者有機地融為一體,在中原大地名聲頗大,為此,方城縣人民政府於1959年下達檔案,全縣只保留四里店的玉皇頂和廣店的三賢山,其餘一律否認。另外金船寺東邊山腳下還有一座廟宇不容忽視,此處名為點心廟,是為了紀念東漢末年名醫華佗的。
古時候,金船寺下柳莊,莊上張家有一女子年長一十八歲,生得花容月貌,心靈手巧,可惜家庭貧窮,同時柳家廣有財產,早已看上張家姑娘賢惠,可惜自己的兒子才七八歲,年齡差距太大,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托媒到張家說合。這樁婚事張家是以窮攀富,求之不得,於是滿口答應。不久定下吉日,吹吹打打把張小姐娶入洞房。張小姐青春妙齡、豆蔻年華,洞房花燭正要春風拂慰,可惜新郎卻是鴻蒙未開的幼兒頑童,心中很不是滋味,新婚之夜吟出四句詩來“十八大姐八歲郎,今夜抱郎上牙床,不是公婆雙雙在,你作兒來我作娘”。等到丈夫知覺人事,媳婦已年屆三十了,大齡女子懷孕十月,到了產期,因難產猝死。
柳家的出殯車剛過,恰好華佗行醫從此經過,發現棺中滴出血來,華佗把血往瓦片上一抹,便馬上滲入瓦片,斷定乃是鮮血,便知棺中之人未死,上前攔住眾人,問其原因,喪主道是難產而亡。華佗說明棺中之人未死,打開棺材,華佗用銀針照準穴位,一針下去,嬰兒呱呱墜地,產婦慢慢甦醒。神醫華佗一針救活母子二人,柳家感恩不盡,於是在村東山頂建起殿宇,金塑華佗神像,四時享祭,使救死扶傷的名醫華佗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點心廟隸屬玉皇頂道觀,因為道教是一個多神教,歷史上只要對人民有貢獻,人民就當作神靈敬奉,點心廟中的道士,多數都是從玉皇頂派駐下來。
現在的金船寺已非昔日可比,早已名聲響徹中州大地,附近南召、鎮平、臨穎、襄縣、汝州、平頂山等20多個縣市的善男信女,潮水般的湧來,尤其是香節廟會,香客遊子絡繹不絕,一天之中能接見2000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