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價值
廣東獅源於廣東地區,屬於南獅,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遊玩,在森林迷路後找不到出路,在情急之時,有一野獸給他們帶路,皇帝為了感謝此動物,叫人將它畫出,因它既像獅但又有角,因此起名瑞獅,取其長壽、祥瑞的象徵。20世紀初的民國年間,廣東人在抗擊列強侵略期間,提出了“無睡獅、瑞獅醒覺”的口號,之後就將瑞獅改名為“醒獅”,代表廣東人已覺醒,希望中國人再也不受外國人的欺侮,因而醒獅在中國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另外,獅鼓製作工序複雜,工藝精巧講究,是獨具特色的嶺南民俗文化藝術精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同時,“金聲”獅鼓製作工藝精細、造型美觀、色彩艷麗,具備了運動、娛樂、美術等多方面的功能,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保護措施
針對“百年獅鼓”所面臨的諸多窘況,開平市政府和文化部門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一方面,計畫成立“獅鼓”歷史研究會,蒐集歷史資料,並訪問獅鼓店的傳承人、員工,記錄獅鼓歷史沿革、製作人的傳承譜系、製作獅鼓的流程和近百年獅鼓製作情況;同時將對符合相關條件的老師傅給予“獅鼓大師”的稱號,給予精神、物質方面的獎勵,並計畫聯合教育部門開展“舞獅”第二課堂活動和“醒獅製作興趣小組”活動等。
另外,為保護好“百年獅鼓”,開平市文化部門還制定了詳細的“五年計畫”,計畫對獅鼓製作工藝進行蒐集、整理,並製成光碟,以及開展獅鼓製作培訓班等。開平市文化部門已經用文字、圖片、錄像等記錄手段,把獅鼓的製作工藝記錄下來,歸檔保存。
作為“金聲”獅鼓店的傳承人,胡沃鎰也應該多想辦法,拓寬生意的門路。
傳承情況
開平市三埠新昌永富路的“金聲”獅鼓店,由胡厚鐮先生於1888年創辦,後代代相傳,到21世紀初已經傳了四代,一直是開平獨一無二的獅鼓店。該店開業初期只是單一的獅、鼓作坊,發展成為做龍、獅、制鼓、售賣鑼、鈸等一套龍獅道具的綜合店。20世紀八十年代是獅鼓生意最為興旺的時候,獅鼓一直供不應求,老闆胡沃鎰也因此成為當時開平縣的納稅大戶。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獅鼓的市場需求量也逐漸減少,而且效益不高,1995年以來已經是微利經營,工人也從1995年以前的三、四十人減少到七、八人,而且前景不容樂觀。作為第三代傳人的胡沃鎰介紹說,獅鼓已經漸漸失去市場,無論農村還是城市,政府、公司和老百姓搞活動、辦喜事,都不大興舞獅了。作為第四代傳人的胡俊健、吳東英夫妻倆,由於喜歡這門手藝而接過店子繼續經營。
成就榮譽
金聲製作的獅、鼓,流傳百年。獅子製作精美,顏色艷麗,款式新穎,獅鼓聲音洪亮,質量過硬,形成品牌,藝冠五邑。產品過半出口,深受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港澳台醒獅隊的鐘愛,其中對美國華人社團的銷量最大。亞洲電視台、南方電視台、湖南電視台、江門電視台均作過採訪報導。2008年12月,該店為台山市台城城北幼稚園製作了一條龍到日本作交流演出,該龍因製作精美華麗,富有中國特色,被日本電視台、報紙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龍”。可見其製作技藝高超。舞獅鳴鼓為節日、慶典添姿生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