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梗概
本書描寫的是十二世紀初、中葉宋、遼、金之間長達數年的戰爭,分四卷出版。
中國歷史上,十二世紀是個大動盪的時期,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眾星燦爛的時期。長篇歷史小說《金甌缺》就是以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為背景,形象地再現了在我國遼闊的疆域上曾經並存過的遼、宋、金三個政權和它們的興衰變化,塑造了一批“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的民族英雄。這裡面,不但有為救亡圖存而九死不悔的北宋愛國將領劉韐、宗澤、馬擴、岳飛等人,也有強悍英武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英氣勃勃的遼軍柱石耶律大石等人。在這些人物中,作者倍加著力刻畫,因而也格外光彩照人的是宋朝青年愛國將領馬擴。
作品目錄
分卷介紹
金甌缺: 第一卷
本卷寫宋徽宗年間,北宋與金達成共同夾擊殘遼的“海上之盟”後,宋朝統治集團盲目樂觀地以為只要勤兵巡邊,就可逼遼納土稱臣收復燕京。以徽宗為首的東京臣民們早已習慣於歌舞昇平的盛世繁華生活,朝中諸多權臣如蔡京、童貫等人,只知爭權奪利、相互傾軋,對邊防之事漠不關心。徽宗終日沉浸在對文學藝術的追求和對名妓李師師的愛戀中,對戰爭並不具備足夠的認識。
朝中老將种師道迫於皇命倉促出征,新一代的青年武將劉錡、馬擴等人敏感地察覺到了即將到來的危機,馬擴毅然與新婚不久的妻子、軍人之女嚲娘告別,投身到守衛邊疆、收復國土的佇列之中。
金甌缺: 第二卷
在朝中畏戰派權奸童貫的錯誤領導下,北宋軍隊在前線白白坐失良機,最終不得不發動一場倉促的攻遼戰爭。在契丹遼國大將耶律大石的猛烈抗擊和掩殺下,宋朝軍隊遭遇慘烈失敗,北部邊關防衛全線崩潰。
金國乘勝滅遼,並挾滅遼之威,背棄盟約,向宋朝統治者索要重金以歸還燕京。宋朝君臣為粉飾太平,被迫接受金國勒索,最後只從狡猾的金朝貴族手中贖回一座被大肆洗劫過的空城。
馬擴看透女真人的貪婪與野心,預料金人遲早會南下侵犯北宋,力諫宋朝統治者未果之後,決心聯合一批軍民抗金力量,挽救危亡。
金甌缺: 第三卷
本書前二冊寫到宋遼戰爭結束後,已呈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北宋君臣仍不改變文恬武嬉的沓泄作風。本冊開始,風雲突變,金軍兩路南下,直趨東京。東京軍民展開氣壯山河的東京保衛戰。九個月中,金軍先後二度攻打東京,汴京終告陷落。書中還穿插寫抗戰派將領馬擴一家在戰爭中的悲慘遭遇:父、侄戰死;愛妻嚲娘經歷了流產、早產、難產三重災難,反得不死;馬擴本人盡心殫力以圖救亡,卻遭陷系獄。作品筆勢凌厲,大氣磅礴,猶如群山萬壑,直奔荊門。讀來令人時而血沸氣促,義憤填膺;時而潸然淚下,慨嘆再三。
金甌缺: 第四卷
本卷寫東京陷落後,北宋滅亡,徽、欽二宗及宗室被俘北遷。北行道上,徽宗感賦《宴山亭》,恰好成為他本人及其王朝的輓歌。
本書正文以馬擴留下老母、愛妻為人質,率隨從奔五馬山抗金為結束。尾聲則概述了此後十多年中的政局和戰局,最後寫馬擴潛入金軍占領區,探望身為女奴、已病入膏肓的妻子嚲娘。訣別之情,令人潸然。嚲娘臨終前猶以不能目睹日月重光、金甌無缺而抱恨終天。面臨一場偉大的民族戰爭,愛國志士不惜斷頭瀝血奏出歷史上悲壯的樂曲。無恥官僚或覥顏事仇,或為虎作倀。兩者形成強烈的對照。
全書在悲憤壓抑的氣氛中結束。
章節目錄
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人物介紹
很多人對南宋初年的歷史比較熟悉,如岳飛等民族英雄抗金故事,但對北宋末年的歷史卻了解不多。《金甌缺》這部歷史小說對這段歷史做了詳細精彩的演繹。北宋末年,女真逐漸興盛,在與遼國的戰爭中取得很大優勢,遼之五京,金奪其四。宋庭想收復五代時被後晉石敬瑭賣掉的燕京,遂和女真結盟,共同伐遼,被抽調前往的是西軍。西軍久鎮邊陲,實為大宋難得的精銳之師,其統領為一代名將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朝廷同時還派出了宣撫使童貫,此次伐遼便是他一手促成。童貫之所以攛掇宋徽宗伐遼,實受其幕僚趙良嗣之影響.趙良嗣本為遼屬漢兒,因仕途不順,且看出遼國日衰,已至敗亡邊緣,遂投奔童貫得以歸宋。遼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人打敗後,逃亡在外,遼人又擁立耶律淳為皇帝。趙良嗣的族叔李處溫因擁立新皇耶律淳有功,官至丞相。他想憑這條線招降耶律淳,以得大功,故攛掇童貫.童貫亦做如是想,宋徽宗亦以為然。种師道統領的西軍開赴前線後,受朝廷壓制不許與遼人交戰,西軍士氣日漸低落。造成大軍壓境的局面後,宋廷便派馬擴出使遼國。
馬擴是個傳奇人物,為人正直,文武雙全。他曾出使女真,被完顏阿骨打稱做“也力麻力”,神射手之意,仿如蒙古人的“哲別”,很受金人器重。據傳在一次狩獵中曾救過完顏阿骨打,不知是否確有其事。後馬擴在北宋滅亡後,聯絡義軍,轉戰敵後,聲勢頗大。馬擴的事跡,在《南宋史》中較簡略,但在《金甌缺》與描寫南宋初年局勢的《偏安恨》中,有詳細地演繹。
時耶律淳老病,掌國的其實是蕭皇后。遼國有兩大族,一為契丹,一為奚,世代結盟,守望相助。自耶律阿保機立國之始,便立誓耶律氏的皇后必為奚族蕭氏。
馬擴不辱使命,至燕京後搭上李處溫這條線,逼降了蕭皇后,和遼國派來具體談判的使臣一道歸來。
招降遼國之事似已水到渠成,可惜生出了意外。因為不論是宋庭還是遼庭都忽略了一個人,此人便是契丹民族英雄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是個目光遠大、胸懷大志之人,他一條腿有殘疾,故棄武習文,點了翰林,後來連年的戰事又使他回到戰場。耶律大石在軍隊、遼國百姓中樹立了很高的威望,此時已然是前線統帥。契丹話中翰林稱做"林牙",故契丹人皆尊稱他做"大石林牙"。
同在前線統兵的還有耶律大石的上司四軍大王蕭乾,此人乃蕭皇后的哥哥,因了這層關係坐到這個位置上。他對耶律大石也很敬佩,肯聽他的建議。在兩國使臣即將到達前線的前夕,耶律大石建議奇襲宋軍,一番透徹的分析後,蕭乾也同意了。 是夜,耶律大石與蕭乾分統契丹、奚軍過河襲擊,大破毫無防備的宋軍。宋軍敗退十數里,已無險可守,情況不妙之極。
大石林牙與蕭乾奏明蕭後,改換國書,要與宋聯合抗金。其實,這確是對宋、遼兩國有利的大計.金人滅了遼,哪還有宋人的好日子過?
可惜童貫等已成了驚弓之鳥,一心只想早點回東京汴梁的安樂窩,對遼國此議根本不放在心上。可憐种師道的西軍在童貫等人矯詔威逼下,倉促退兵,又被耶律大石掩殺一場。
耶律大石要除掉李處溫,蕭後不肯,調和不得,便將耶律大石軟禁。其時,耶律淳死,改元之後,蕭後成了實際上的女皇。
遼國漢軍統帥郭藥師聞得耶律大石被軟禁,便與宋庭通訊息,願意歸附.於是,又開始了第二次伐遼戰爭。失去耶律大石的遼國軍隊士氣低落,前線攻守易勢。
郭藥師獻計奇襲燕京.在外城告破的危急關頭,遼人聚集到耶律大石身邊,保住了王城。隨著蕭乾的飛速回援,參與奇襲的宋軍傷亡殆盡。耶律大石回到遼軍,前線再度攻守易勢。完顏阿骨打背約出兵攻取燕京,阿骨打稱:我在三面將燕京逼住,留下一路讓你宋軍去取,可你打不下來,我自然去打了。宋庭實在無能,受人笑語。宋庭無奈,在戰後出錢將燕京贖回.不料燕京被金人燒殺擄掠一空,花費無數財力只得了一座空城。
阿骨打兵臨關下之時,遼人情知不敵,遂分路敗退。耶律大石往西而去,軍隊被金軍打散,自己也被俘虜,頗受禮遇.後耶律大石逃出,許多遼人匯聚到他身邊,一度與天祚帝匯合,但終不和出走。
耶律大石招募萬餘眾穿過回鶻西去,在中亞廣袤的草原上開拓出了一片新天地.1125年,耶律大石建立了西遼王朝。數代後,於1218年為成吉思汗的西征軍所滅。
點評鑑賞
相關評價
本文洋洋灑灑幾十萬字,把筆墨集中到宋徽宗末年到宋高宗偏安江南一隅這段多事之秋,時間與空間跨度大。但是由於作者組織小說系統有方,使得開卷讀來,只覺歷史一幕幕有條不紊地展現在面前,毫無混亂無主次之感。宋金海上之盟和議夾擊遼國,然後有宋兩次伐遼,伐遼事敗,金國卻勝了遼,宋從金手中買回燕京以護面子。金軍挾滅遼之威乘勢攻宋,宋倉皇應戰,到兩次東京保衛戰,到二皇被虜,到臨安稱帝,南宋偏安江南一隅。這期間,政權更迭,人事沉浮,刀光劍影,狼奔豕突,要寫要講的事很多,而且這種事件人物之間關係複雜,盤根錯節,如何去敘述呢?這是考作者的功力所在的。
徐興業很好地完成了這個任務,他以馬擴一家人的遭遇為線索,層層展開敘述,圍繞這個線索,寫出了當時的政治、軍事情況,同時在大的背景前又極力描繪出馬擴一家人的沉浮,用大背景為馬擴一家人命運作渲染、鋪墊,馬擴一家人的命運又反過來渲染當時的重大的政治軍事情況,使得文章讀來生動鮮明、感人肺腑,同時有了馬擴一家人的命運作頭緒,面對錯綜複雜的歷史事件作者就有選擇了,面對眾多材料,利我者用之,不利我者舍之,取捨自如,因而作者敘述起來,從容得體,舒捲自如。光有了線索只能為組織故事提供一個形式上的脈絡,要把各個故事完整地組織起來,還要涉及到它們各自的“靈魂”,就是說各個故事在內在情感、基本政治態度、政治傾向等問題上要具有一致性。作者很好地注意到這一點,他抓住了愛國主義精神為本文的中心靈魂,各個故事的取捨莫不是以之為準繩的。文中用了大量的筆墨寫了北宋南宋人民可歌可泣的反侵略鬥爭,同時運用對比的藝術手法,嘲笑、諷刺了當時一些賣國賊。有了以馬擴一家命運為線索,以愛國主義精神為靈魂,文章寫起來就避免了六頭無主,面對眾多的複雜的歷史事件,可以清醒地側重講述了。同時又可以以此為準繩決定敘述的詳略,敘述的緩急。徐興業靈活地運用了這些方法,使得本文縱橫開合,緩急錯落有致,敘述清晰而不含混,作者本人態度鮮明,文章一氣到底,情感洋溢,痛快淋漓!
特色賞析
作者熟悉歷史,在不拘於歷史的基礎上,大量地進行藝術想像,注重藝術的真實與歷史的真實的有機融合。例如對師師命運的描寫、對劉錡、馬擴等人物的行動的描寫,都是充分發揮了想像力的結果,金聖歎在評論《水滸傳》的時候曾經有云:“因文生事”和“以文運事”,所謂“以文運事”者,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卻要算計出一篇文字來。“因文生事”者,只是順著筆性去寫,削高補低都由我。徐興業是“因文生事”,在歷史事件的基礎上,縱橫筆墨,寫得天馬行空,盪氣迴腸,然而又不違背歷史,實是難得。
這部書寫得波瀾壯闊、引人入勝。人物眾多,其中不少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譬如宋朝的李綱,堅持抗金立場,不怕被昏君罷官,總想著還我河山,直至離開人世。遼國的英雄耶律大石(遼德宗),文武全才、弓馬嫻熟,中過進士,曾入翰林院。他屢次遭到契丹貴族的不公平對待,但對民族的熱愛刻骨銘心,帶著軍民奮勇抗敵,還曾扣下宋的來使以圖達到宋、遼共同抗金的目的。後來金滅遼,耶律大石又輾轉大漠,艱苦奮戰,建立了西遼的統治,直至被蒙古吞併。明代俠義小說《水滸全傳》提到過李師師,但寫的是他與宋徽宗、浪子燕青的故事。宋代傳奇《李師師外傳》,歷史小說《金甌缺》對李師師則是充分地肯定了其抗金的立場。李師師這么一個市井中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為了抗金也可以義無反顧,比起朝中那些昏庸之輩也要強很多。
《金甌缺》的作者以飽含愛國深情的文筆講述一個朝代的滅亡,一場戰爭的殘酷和一個家庭的遭遇。他刻畫人物,筆法細膩,栩栩如生;追述史實,筆觸嚴謹,字斟名酌;敘述戰事,筆勢凌厲,大氣磅礴,猶如群山萬壑,直奔荊門。令人時而血沸氣促,義憤填膺;時而潸然淚下,慨嘆再三。全書在記敘、描寫間加入大量抒情、議論,詩詞歌賦也間或有之,讀來有情有義,有滋有味,特別是使用民間掌故和民俗、俚語,使文章更添趣味性和生動性。《金甌缺》不愧是一本精彩的優秀歷史小說。
相關版本
徐興業長篇歷史小說《金甌缺》,還曾經被改編為連環畫。這部優秀的歷史小說,其實早在著者1937年從無錫國學專修學校畢業之後就開始構思,由於種種原因,到了當代才正式成書和出版。《金甌缺》,仿佛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給人總的感覺就是:慘烈和悲壯。
作者簡介
徐興業(1917—1990)浙江紹興人。1937年畢業於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曾任上海國學專修館、稽山中學教師,上海通成公司職員,1949年後歷任上海失業工人救濟委員會店員工會教育科長,上海立信會計學校和建中學教師,上海市教育局研究室幹部,上海市教育出版社編輯,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1977年退休後,發表長篇歷史小說《金甌缺》,獲第三屆茅盾文學榮譽獎。另外還撰有《中國古代歷史講話》、《心史》等。
其他
2009年另有一部名為《宋江山》的歷史小說出版,作者吳蔚。其書亦以“金甌缺”為題,亦分四章,亦寫宋史,常令人混淆,需讀者明辨。
詳情參考詞條“宋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