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灰霉病

金瓜灰霉病。屬半知菌亞門,主要為害金瓜的花、葉片、幼果及較大的果實。

基本信息

中文名:金瓜灰霉病
英文名:Ornamental gourd gray mold
病原中文名:灰葡萄孢
病原拉丁學名:Botrytis cinerea Pers.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除侵染金瓜外,還侵染番茄、茄子、菜豆、萵筍、辣椒等多種蔬菜。
主要為害部位:花、葉片、幼果及較大的果實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金瓜的花、葉片、幼果及較大的果實。葉片染病一般由脫落的病花落到葉面上以後,引起葉片發病,形成大型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表面生少量灰霉。花和幼果蒂部染病初為水漬狀,逐漸軟化,表面密生灰綠色霉,致果實萎縮或腐爛,爛瓜或爛花附著粘附在莖蔓上時能引起莖部的腐爛,嚴重時下部的節腐爛致蔓折斷,植株枯死。

病原形態特徵

BotrytiscinereaPers.稱灰葡萄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態為Botryotiniafuckeliana(deBary)Whetzel稱富克爾核盤茵,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病菌的孢子梗數根叢生,褐色,頂端具l~2次分枝,分枝頂端密生小柄,其上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圓形至橢圓形,單細胞,近無色,大小5.5~16×5.0~9.25微米(平均11.5×7.69微米),孢子梗811.8~1772.1×11.8~19.8微米.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著在病殘體上或遺留在土壤中越冬。越冬的分生孢子和從其它菜田匯集來的灰黴菌分生孢子隨氣流、雨水及農事操作進行傳播蔓延。病菌發育適溫10~23℃,最高30~32℃,最低4℃,適濕為持續90%以上的高濕條件。春季連陰天多,氣溫低,棚內濕度大,結露持續時間長,放風不及時,發病重。棚溫高於31℃,孢予萌發速度趨緩,產孢量下降,病情不擴展。

防治方法

(1)棚室栽培金瓜,首先考慮生態防治,採用高畦覆地膜和膜下灌溉等新技術,發病前後,適當控制澆水、適時適量放風,千方百計降低濕度,減少棚頂及葉面結露和葉緣吐水。
(2)加強棚室管理。苗期、果實膨大前一周及時摘除病葉、病花、病果及黃葉,保持棚室乾淨,通風透光。
(3)棚室發病初期採用煙霧法或粉塵法,煙霧法用15%腐霉利(速克靈)煙劑,每667m2200~250克或45%百菌清煙劑,每667m2250克,熏3~4小時;粉塵法於傍晚噴撒10%滅克粉塵劑或5%百菌清粉塵劑、10%殺霉靈粉塵劑,每667m21kg30%二氯•百菌(克霉靈)新型復合殺菌劑,每667m250克。隔9~11天1次,連續或與其他防治法交替使用2~3次。
(4)棚室或露地發病初期噴灑50%腐霉利(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撲海因(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60%防霉寶超微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得益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灰霉寧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奇星克霉靈2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6%灰霉特可濕粉500倍液。上述殺菌劑預防效果好於治療效果,發病後用藥,應適當加大用藥量,為防止產生抗藥性提高防效,提倡輪換交替或復配使用。灰黴菌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地區或田塊,可選用65%甲霉靈(硫菌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多霉靈(萬霉靈加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60~65升,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4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