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金朝皇帝,即金廢帝,亦稱海陵王,女真族。字元功,本名迪古乃。金太祖阿骨打庶長孫,遼王宗斡第二子。自幼聰明好學,曾拜漢儒張用直為師。天眷三年(1140),被熙宗授為奉口上將軍,赴梁王宗弼軍前效命。他少年得志,意氣風發,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再加足智多謀,被授於行軍萬戶,不久又升為驃騎上將軍,皇統四軍(1144)又封為龍虎衛上將軍,受命守中京。皇統七年(1147)任尚書左丞相,皇統九年(1149)發動宮廷政變,殺熙宗,自立為帝。改元天德。二年(1150),廢行台、中書省和門下省,只置尚書省。貞元元年(1153)遷都長城以南的燕京,更名中都(今北京)。為鞏固皇權,鎮壓大批貴族反對派,大批任用漢人、契丹人、渤海人執掌朝政。定五京制,改定中央官制,廢元帥府,改設樞密院,由朝廷任命樞密使、副使主管軍事。正隆元年(1156)頒“正隆官制”。至此,中央官制的改革全部完成。在位期間繼續鼓勵女真人南下耕種農田,大量印鈔(紙幣名為“交鈔”)鑄錢。為進攻南宋建設汴京,調兵造船。正隆六年(1161)強征各族人民,大舉攻宋。此時完顏雍(金世宗)乘機在遼陽廢海陵王,自立為帝,改元大定。完顏亮在採石為宋軍擊敗,東至瓜州時被部將完顏元宣與其子王詳所殺。世宗大定二年(1162)金世宗下沼將其降封為海陵郡王,諡號“煬”。葬於大房山鹿門谷諸王的墓地。二十二年世宗再下詔降他為海陵庶人。
歷史
海陵王完顏亮生性風流倜儻,志大才高,能言善辯,喜怒不形於色,而且極能揣摩人的心理。熙宗深忌其才,恐為後患,未敢大用。皇統七年(1147年),完顏亮被召至朝廷任尚書左丞,熙宗“語及太祖創業艱難,亮因嗚咽流涕,熙宗以為忠”。此後,他倍受信任。皇統八年(1148年),亮升任右丞相,第二年正月,兼任都元帥。在此期間,他極入提拔了一大批親信,同時廣交貴族和學者名流,名威日顯。帶著一定的政治目的,他還同金熙宗之妻裴滿氏保持了十分密切的關係,以使隨時掌握宮廷情況,決定對策。這引起了熙宗的猜忌和不滿。海陵王也看出熙宗對他不信任,因而怨恨之心與日俱增。由於熙宗執政後期,喜怒無常,嗜殺成性,倒行逆施,使他的政敵越來越多,這就為完顏亮謀取帝位創造了條件。這時,完顏亮一面加速提拔和任用有權勢的親信,一面同參與政變的人密謀殺熙宗的計畫。在計畫妥當以後,海陵王等人直奔殿門,值宿護衛發覺情況異常上前呵止,唐括辨等舉刀威逼,劫持了護衛,此時,熙宗聽到殿外有腳步聲,厲聲喝問,眾人一時被鎮住,不敢上前,十人長忽土對眾人說:"事以至此,不上前行嗎?"他帶頭沖入寢殿,熙宗驚起,忙尋枕邊佩刀,早被大興國事先移至榻下,阿里出虎搶出先上前,砍傷了熙宗,忽土接著砍了一刀,完顏亮上前,連砍數刀,親手將熙宗殺死。熙宗被殺後,海陵王下詔即位,改元天德。金滅北宋後,與南宋劃準為界,占有中原和中國北部的疆土。大金國威服高麗、西夏等國,所轄地域廣袤,而首都卻偏於東北一隅,物資運輸與公文傳遞多有違誤,使節往來也艱於行旅,致使政令無法及時暢達內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金上京會寧府的宮殿樓閣、佛寺道觀、市井街巷,無不留有金熙宗風行君主制的痕跡,金上京皇族的懷舊和睹物思人,極容易形成一呼百應的政治氣候,給海陵王這個以殺兄(即金熙宗)奪位的帝王帶來滅頂之災。因而海陵王想通過遷都,通過分化、分治、溶化的過程達到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的組合力與反抗力,來確保自己的皇位。雖然海陵王的遷都意向一表露,立即遭到女真貴族的強烈反對,但他還是取得了多數朝臣的支持,便積極地做遷都的準備,他命盧彥倫等人,在燕京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和改建,歷時3年燕京皇城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