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紀念文集

金沙紀念文集

《金沙紀念文集》是一本正文語種為簡體中文的書籍。《金沙紀念文集》是革命伉儷金沙同志與萬慧芬同志留給後人的珍貴革命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金沙在艱苦的戰爭年代裡,在太岳革命根據地工作了七年,貫串了太岳區新聞工作的始末,為太岳區的革命工作和新聞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作者簡介

萬慧芬,1928年出生於北京,江蘇無錫人。先後就讀於北京師大第一附小、北京師大女附中。1949年加入共青團,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並參加革命工作。創建了山西大同三中。1974年調入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工作,直至退休。處級幹部。

金沙,同志1916年,出生於江蘇太倉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33年,在上海參加“左聯”、 “反帝大同盟”,參與創辦進步刊物《鐵流》、《跳躍》等,參與主辦和編著進步書刊《兒童文藝》、《少年世界》、《新兒童故事》等。

1937年,參加文化界救亡協會;

1938年,奔赴延安,任抗大總校文工團文學組組長;

1941年,在抗日戰爭最殘酷的年代,到達太行、太岳革命根據地,先後擔任新華社太岳分社社長,《新華日報》(太岳版)特派員、副總編輯、總編輯,並以前線記者團團長身份,跟隨陳賡將軍轉戰晉南。先後發表過一百多篇文章、戰地通訊和評論文章等,被譽為“太岳三傑”之一;

1949年進京,到剛剛形成建制的人民日報社任職,主持報社黨的生活組、國內政治部和農村工作部工作;

1960年赴藏,任《西藏日報》總編輯,並主持黨的西藏工委宣傳部工作;

1966年,成為西藏第一個被揪出來的所謂“走資派”、鄧拓“三家村”在西藏的代言人;

1973年調中華、商務,任聯合黨委書記和總編輯;

1978年調五機部任教育局局長至1982年離休;

1998年逝世,享年82歲。

目錄

前言

傳略

金沙的革命生涯

一、家境貧困奮發圖強

二、追求革命參加“左聯”

三、抗日救國奔向延安

四、“抗大”革命熔爐艱苦學習鍛鍊

五、調太行根據地工作編輯《中國人》周刊

六、追尋金沙在太岳革命根據地工作的足跡

七、在人民日報社工作的日子

八、追憶雪域高原的艱苦歲月

九、服從革命工作需要調任出版部門工作

十、服從黨組織的調動從事軍工教育工作

回憶與懷念

高風亮節垂範後人——緬懷金沙在太岳根據地的

革命業績(山西省史志研究院)

我與金沙一起去延安(劉克英)

回憶我和金沙在抗大總校文工團(吳因

我所知道的金沙同志(李衍)

太行山上的革命情誼永存(江牧岳

懷念金沙同志(吳象)

懷念金沙(蘇策

懷念老戰友金沙同志(徐一貫

憶金沙同志(陸達)

憶金沙(王士元)

走上新聞工作之路——在太岳區從事新聞工作的回憶(張賽周)

懷念金沙同志(肖里)

新聞事業的“植樹人”——懷念老領導金沙同志(馮玉璽

懷念金沙同志(聶雲挺

懷念金沙同志(郭渭

懷念金沙同志(陳勇進)

憶金沙同志(成坊)

在那剛醒又糊塗的一年(何燕凌)

金沙印象(袁鷹)

至誠君子一懷念金沙同志(王金鳳)

《人民日報》“大轉變”中的金沙(宋垮)

金沙印象(姚堤)

深切懷念金沙同志(李文珊

良師——憶金沙同志(任務之)

一個嚴肅的報人(郝志崇)

懷念“金沙時期”(張成治)

懷念我們的部長(胡金安)

深切懷念金沙部長(馬漢傑

金沙部長關心青年(羅志龍)

憶金沙同志二三事(王鑑)

“三教”時的金沙(桑珠)

堅持新聞報導一生覓新的指引人(高秀峰)

改變我人生軌跡的人——憶金沙同志(劉漢君)

殫精竭慮辦黨報質樸清廉樹楷模——緬懷

新聞界的老前輩金沙同志(周梅生

金沙同志對攝影工作十分關注(陳宗烈)

《西藏日報》的“黃金時期”——憶金沙總編輯

二三事(江華)

他還活著——憶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原

副部長、《西藏日報》總編金沙(姚夢林)

深切懷念金沙同志(樊泉水)

回憶“文革”期間我與金沙接觸

三兩事(劉仁培)

一次難忘的教誨(閻振華

從我的兩次工作調動看金沙當年辦《西藏日報》

的指導思想(王璐)

革命的先驅光輝的榜樣——憶在金沙總編輯

領導下工作的日子裡(戴文渠

金沙培養了我們一批編輯記者(楊阜)

風雨前行一報人——懷念金沙同志(熊國楨)

老輩報人的品格風範——深切懷念金沙

同志(胡企林)

金沙同志二三事(方南生)

金沙與商務印書館(祖友義)

回憶金沙同志(張天佑)

回憶我們的好局長金沙同志(王德臣等)

憶父親與金沙叔叔的革命情誼(聶紅豐)

我與金沙共同生活的日子(萬慧芬)

遺作

後記

精彩書摘

傳略

金沙的革命生涯

一、家境貧困奮發圖強

2.家境敗落生活貧困

1944年,金沙參加太岳區根據地整風后,在寫的自傳中說:“在我三歲時,家庭還是個沒落地主,有百多畝好地,賴以維持一家的生活,家境還算富裕。但由於父親這一輩鬧糾紛,把土地賣出。而我的父親缺乏生產的技能,把分得的錢開了一家雜貨鋪。不久把本錢賠光了,家庭經濟很快從沒落地主淪落到貧民的家庭。”

在金沙懂事的童年時代,家庭的經濟陷於困境。他的父親只得靠借債在鎮上擺了一個紙菸攤子,來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這樣,母親生養了金沙和其弟弟兩個男孩之後,就把生下的小妹妹送給了人家。而母親也去給一戶孟姓的人家當奶媽,來貼補家用。後來,由於經營不善,父親在鎮上擺的紙菸攤子也都賠光了。在這種情況下,父親只得外出找活乾,後來他在江蘇省崑山縣的一家外科醫院,找到了一份當雜工的工作,以其微薄的收入來繼續維持家庭的貧困生活。

3.苦難童年刻苦勤奮

金沙是在苦難的生活中,度過了童年。孩子們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了。雖然家裡還有兩間破房子,二畝土地,但仍不能維持家中的基本生活,更無法供給孩子們上學。父親為了能讓孩子們上學,就從崑山縣回到了家鄉,並托人介紹到沙溪鎮的太倉縣公立第二初級中學當校工,每月工資五塊大洋。同時,母親也去給富有人家打短工,東家管一日三餐,每月還掙二塊大洋。再加上家裡的二畝土地,可以種菜,調劑生活。這樣,家裡生活就寬裕一點。除維持艱苦的生活外,便可以供給孩子們上學讀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