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金桓州城遺址(位於正藍旗上都鎮北4公里),上都河(閃電河)北岸,建於公元810年,是馬桓遊牧故地,故命名為"桓州"。蒙古語稱“庫爾圖巴爾哈遜”,座落在正藍旗旗所在地上都鎮北 2公里。始建於金代,因為是烏桓遊牧故地,故命名“桓州”。當地人也稱之為四郎城,傳說是北宋與遼國爭鬥中、宋朝小將楊四郎被遼國俘虜,受到公主青睞,遼國肖太后把他招為駙馬。修建了四郎城。
歷史考證
據考證,桓州城建於公元
810年,是金朝皇帝賜於官僚的封地隸屬金代西京大同府管轄。是金朝西北路招討司的所在地,同時,又是金朝重要的牧馬場。明初置桓州驛,號稱“開平西南第一驛”。為金、元、明代交通要道和軍事重鎮。桓州城南臨上都河,北靠呼爾虎山,呈方形,東西長一千零五十二點五米城周長約四公里。古城東北角有方形子城,東西距離約二百八十九點二米,古城中部及西部,以及中部平偏南,有建築台基,散布著較多的殘磚散瓦,瓦皆素麵,反面布紋。殘垣高2
—
3米,尚清晰可見,城牆外側設有護壁台,城牆上等距離設有馬面,在外城和內城之間都繞有護城河。城牆用黃土夯築而成,外側部分地段包砌石塊。該城曾出土製作粗糙的灰色石雕龍頭,蓮花紋基石等石質建築構件,並出土灰色紋陶片,粗瓷雙耳、鐵斧等,古城保存較好,為金代政治設施的重要遺址。1987年被列為自治區文物重點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