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柅園

金柅園

金柅園江西省撫州市市內撫州一中校園,自唐末起就為州(府)衙所在地。因此,在這兒有一座州(府)衙後花園,名叫“金柅園”,“金柅”見於《易經》八卦之說。《易經》說:“姤之卦,巽來而乾止之。巽為木,乾為金,故有金柅之象”,“繫於金柅,貞吉。”古人認為撫州汝水從東南來為“巽”,西北會於臨水,則曰“乾”。“府治”也位於州之西北,來於“巽”,之於“乾”,皆有“金柅”之象,所以把這座花園名為“金柅”,寓“會風氣而發奇秀”之意。

基本信息

建築特點

撫州金柅園 撫州金柅園
金柅園內有“景賢書屋”、“福佑祠”、“懷謝亭”、“觀音閣”、“登高亭”等建築及“夢草池塘”,並有奇花異草、古樹老梅,風景非常優美,正如古詩所云“芳園宛宛竹三經,荷盪深深水一涯”,“凝香畫戟燦朱霞”,“樹色翻飛似翠華”,“香徑不聞啼木客,靈盤還復貯春茶”,因此不少人“歡游莫厭顰”。宋代著名詞人晏殊也曾到此遊玩,並作詩道:“臨川樓上柅園中,十五年前此會同。一曲清歌滿樽酒,人生何處不相逢。”王安石也寫詩道:“臨川樓上柅園中,羅幃繡幕圍春風”,對金柅園進行了讚美。

景點題詠

金柅園金柅園
清初,金柅園尚存,騷人墨客題詠甚多,至清末,“廢之已久”,僅剩金柅亭一座。辛亥革命以後,知府衙門改為學校,金柅亭就成了校中一景。1926年10月,中共贛南、贛東特派員陳奇涵以北伐軍特派員的合法身份來撫州宣傳馬列主義理論,發展組織,壯大革命隊伍,便同當時進步學生代表許瑞芳等人在金柅亭前合影,為金柅亭增添了光采。
1933年上半年,蔣介石與宋美齡帶領高級將領陳誠、劉峙等人來撫州,“指揮”第四次對工農紅軍的“圍剿”,特在金柅亭北端建起“行營”,蔣氏夫婦也不時來到金柅亭散步。當時的金柅亭是園形木質結構,劉峙下令改建為方形鋼筋混凝土結構。亭子建成後,學校國文教師熊公哲和鄧鞏(伯堅)分別巧引典故為金柅亭擬了一副對聯(熊出上聯,鄧對下聯)云:搏扶搖羊角而上
聞弦歌雅頌之聲
這付對聯對得很好。在受到稱讚之後,由鄧鞏以剛勁而流利的書法寫出此聯和“金柅亭”橫匾,懸掛於亭內。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這幅對聯和橫匾都被毀掉。1974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李井泉同志來撫州視察時,還特意到金柅亭重遊,並談及他青年時代在此讀書和遊玩的情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歷史文物受到重視,金柅亭進行了修葺,1985年被列為撫州市重點保護文物之一。
今天,金柅亭周圍依然是古木參天,西側還修起了規模不小的花園,西南高坡上,不僅建起了嶄新的教學大樓和理化大樓,而且保存著古老的知府內眷居住的繡花樓,風景依然非常優美,綠樹叢中,碧水池畔,到處都可以看到莘莘學子的身影,聽到他們的琅琅書聲和笑語歡歌,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令人流連忘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