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2月6日,微博上爆出“金庸離世”的假訊息,一時之間轉發滿屏,絕大多數人都在求證,等待可靠信源。與此同時,《中國新聞周刊》官方微博發布了金庸病逝的錯誤訊息,這個訊息頓時成為二次傳播的熱點。這條微博存在了幾分鐘後,被證明是虛假新聞而刪除,但影響力已經存在。
事件影響
12月6日晚,微博瘋傳“金庸去世”謠言,雖然造謠者已難查到,但這條不足60字的微博,卻連累了《中國新聞周刊》一名雜誌副總編輯、一名網站內容總監和一名網站編輯。
處罰
《中國新聞周刊》副總編輯請辭,《中國新聞周刊》刊微博曾於11月15日發布過誇大事實的NASA新聞。20天內發布2條不實訊息,網友對此感到失望。新浪網總編輯陳彤在微博上表示:“對於一個短時間之內一而再、再而三屢犯嚴重錯誤的團隊,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攆走,統統攆走。” 《中國新聞周刊》副總編輯劉新宇在微博上發布聲明:“我已於7日辭職。”網上也傳言:誤傳謠言的網站編輯鄧麗虹被辭退,網站內容總監湯涌被降級。
劉新宇向早報記者證實了此事。“單位對湯涌的處罰是降級到副總監,並罰款1萬元,但湯涌自己提出辭職,據我所知,目前單位還在挽留他。”
事件回放
金庸被去世
官方微博傳謠,2010年12月6日《中國新聞周刊》在官方微博上轉發了“金庸去世”的謠言,並在其人人網的公共主頁同步更新。該微博擁有30萬餘名冬粉,其人人網主頁擁有15萬餘名好友,這無疑加速了謠言傳播。事後,網友紛紛指責:“國家級新聞媒體的官方微博不加證實就發布謠言,太無責任感!”
補救
《中國新聞周刊》在官方微博上一天兩度道歉,該微博兩度道歉:6日21時22分發布第一條致歉聲明並刪除謠言;11時23分發布第二條致歉聲明並稱“會積極消除影響。”
圍觀
對於此次《中國新聞周刊》在官方微博錯誤發布金庸逝世的事件,網友評論不一,一些網友和媒體人士認為處罰很合理。中國新聞網總編輯助理宋方燦認為:把傳言當新聞發的人“不適合在一家需要有公信力的媒體當編輯”。但更多網友卻覺得處罰過重。《新安晚報》首席記者“麻辣章魚”表示:“辭退一個普通編輯,顯然有點過分。”
小員工總最慘
陸琪談“金庸門”
陸琪談“金庸門”事件,她認為為何最後總是小職員最慘。“金庸離世”的假訊息經微博一出,瞬時轉發滿屏,絕大多數人都在求證,等待可靠信源。幾乎同一時間,《中國新聞周刊》官方微博發布了這個訊息,頓時成為二次傳播的熱點,然而這條微博僅存在了幾分鐘,後被證明是虛假新聞而刪除,但其影響力已經人人皆知。結合之前《中國新聞周刊》微博出現過的一系列問題,不少人對其公信力提出了質疑。而《中國新聞周刊》的回應是將當天晚上負責發微薄的小職員鄧麗虹辭退。
2010年12月6日晚上,鄧麗虹是無償加班,完全處於對工作的熱情和領導的要求,才會做這個沒有收入的工作。在被辭退之後,《中國新聞周刊》幾乎把之前犯過的錯誤,都推到了這個小職員身上。
陸琪替鄧麗虹憤怒
鄧麗虹的確是犯了錯誤,一個可以說並不小的錯誤,但是在整個事件中,她並不是唯一的犯錯的人,不應該由她來承擔全部的責任。《中國新聞周刊》的官方微博,幾十萬冬粉,做為有公信力的媒體。在發布信息的時候,應該有審核機制,一個小編輯就可以隨便傳送內容,這就是《中國新聞周刊》官方微博的一個體系和流程上的大漏洞。
做為一個媒體,在內部流程出錯的時候,不反省自己而把所有責任推在一個義務加班的小職員身上,開除了事,再潑髒水,其行為令人嘆息。更令人嘆息的是,這種現象,並不是一家媒體的事情,而是中國很多企業內都切實存在著的。
中國很多媒體、企業對員工依舊是壓榨式的使用,採取不負責、不培養、不保護的三不原則。也就是說,他們需要有工作經驗的員工,不負責培養和訓練,只負責壓榨。他們對員工所有的行為不負責任,需要員工自己承擔。而一旦出了事情,企業不保護員工,甚至是迅速送員工去死,栽贓嫁禍,以逃脫責任。
在這種企業里,加班是免費的,功勞是大家的,好處是領導的,出了事責任卻是員工的。正所謂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
陸琪發表說,中國的企業是榨汁機式的企業,把員工當成水果,狠狠的榨出果汁,果汁都是企業留下的,而榨乾的員工就被一腳踢走。中國有一些好企業,但榨汁機式企業的數量居高不下,無數小職員成為其中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