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車路徑
從昌黎乘火車東去,第一個小棧便是張家莊車站。其北不遠,有一片錯落連綿的小山,起起伏伏,白花花的,很引人注意。它,便是有著詩一樣美麗名字,充滿繡 惑的野湖山。
汽車下205國道,沿張莊掛車廠東之路南行不遠,然後向西拐,野湖山便出現眼前。只是,原來前後錯落的幾個山頭,已經很難辨認。
名字由來
野湖山獨居一方,高度只有86.9米,為錦延百里碣石山之末端。據1983年編撰的《昌黎縣地名資料彙編》介紹,相傳很多年以前,野湖山峰巒疊嶂,周圍曾是野草叢生的湖泊地帶,並因此得名。
野湖山的這些名字,有著其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都是依據它獨立的山形,以及與居住地的具體位置關係而起的。世代相傳,進入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一直延續到今天。
美妙景觀
野湖山以綿延起伏、蔥綠靈 繡的形象進入了他的畫面。經交談得知,振源剛步入社會時,曾在野湖山附近工作過兩三年,非常喜歡和熟悉那裡絕美的每座山巒,一草一木,他甚至作出了當年魏武帝曹操東巡觀滄海是否攀登此山的構想。
夕景不在
沿一條斷勾 向上向左攀,我們來到一塊坡崖上。腳下,是散亂的小石塊與枯萎的荒草。向西望去,下面有一個山場,面積很大,圓圓的,四周皆為殘岩、斷崖。那場面上堆放著很多大小不一的石塊。車行道曲曲彎彎,清晰地顯現著。我看到,這個多年前建立的採石場。經過長期開採,野湖山從南向北,由東往西,逐漸被削去。山胸早已空空如也。原來嵯峨秀氣的幾座山頭,已經不見模樣,面目全非。
山頂風光
在山頂,我仔細地觀察著這裡的山石草木,斷崖溝坎,認真地尋找、辨認,力圖在腦海中能夠拼出和再現野湖山惜 日那整個的形象。然而,卻怎么也做不到。雖然,我也發現了這裡尚存的帶有明顯海侵特徵的奇石,以及橫臥豎立的幾方巉岩,它們的身姿與形象是那樣的雄渾,有個性,是那樣的耐人品味,著人從心裡喜愛。然而,我的精神卻怎么也興奮、振作不起來。人們都說,大山是有靈性的。我便用心去問。可我,分明只聽到了山那嘶啞的低吟與哭泣。
歷史尋蹤
在野湖山上行走,觀察,尋蹤。當年的山峰幾乎已經削盡,一處處湖泊也不見蹤影。什麼原因呢?我縣地方史學者董寶瑞先生,依據國內著名地理學家譚其驤教授在《碣石考》中“東漢中葉以後,海水逐漸北侵,這一帶的海岸線內移至逼近今京山鐵路一線,原來的平陸成了一片淺海”的論斷,考察了縣內沿海楊窪、葛條港等村落,認為野湖山之湖,是隨著淺海形成、地貌變遷而產生、消逝的。我覺得此論很有一番道理,值得研究、辨析和認同。從中,我看到了大自然造物力量之大,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