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

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

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前身是1951年建立的原重慶鋼鐵工業學校礦冶系,1985年學校升格為專科,礦冶系更名為重慶鋼鐵高等專科學校冶金系。2004年合校升格為本科,更名為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2018年5月,被教育部增列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基本信息

辦學條件

冶金賦 冶金賦

歷經六十年的辦學,學院現設有冶金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等三個系,開設有冶金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金屬材料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功能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8個本科專業和石油與天然氣領域(油氣材料工程)專業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2011年起,與北京科技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聯合培養冶金工程、材料工程專業工程碩士研究生。2014年,與美國加州大學聯合設立“錢煦實驗班”,開始招收功能材料專業(醫療器械與醫電方向)學生,培養國際化人才。冶金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學科專業、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點和市級本科高校“三特行動計畫”特色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學科專業、市級特色專業和市級本科高校“三特行動計畫”特色專業。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院始終堅持“依託行業,突出套用,注重實踐,開放合作”的套用型人才培養理念,已培養畢業生15000餘人(其中留學生20餘人),現有在校學生2200餘人。

學院領導

院黨總支領導

黨總支書記:陳勇

黨總支副書記:張樂樂

校行政領導

院長:朱光俊

副院長:蔡葦

院長助理:尹建國

師資力量

截止到2014年9月,學院已有教職工98人,專任教師86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碩士生導師9人,高級職稱教師占53%。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92人,其中博士30人。有海外經歷教師23人,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7人。特聘教授美華裔錢煦院士、美華裔鍾正明院士、張興棟院士、周壽桓院士(校友)等4人,獲批“巴渝海外引智計畫”專家3人,兼職教授8人。學院有重慶市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首批國家級鋼鐵製造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納微複合材料與器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1個,市級工程中心1個,市級套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市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市級精品課程1門,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市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市級教學團隊2個。編寫出版各類規劃教材16部,出版專著1部。

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 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

教學科研

航空航天產品成就 航空航天產品成就

學院擁有設備先進,配套齊全的專業實驗室及實訓基地,占地面積達8400m2,設備總值2400餘萬元。學院自主開發並建成了國內獨有的“冶金技術與裝備綜合實踐教學平台”,先後共建了“冶金與材料工程實驗實訓基地”和“冶金與材料工程研究所”、“航空航天功能材料與元件研究中心”、“國家鋼鐵冶煉裝備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冶金實驗室”、“生物材料與活細胞影像技術研究所” 。 其中,航空航天功能材料與元件研究中心是獲得《航天產品合格證書》的定點研發基地,已為“神舟”系列飛船、“嫦娥一號”探月飛船的運載火箭提供性能可靠的磁性功能元件;國家鋼鐵冶煉裝備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冶金實驗室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完整冶煉裝備技術研究平台;生物材料與活細胞影像技術研究所填補了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

學院涵蓋冶金、材料兩大學科專業領域,其中鋼鐵冶金、材料學是學校重點建設學科。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餘項(面上基金2項),省部級項目10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800餘萬元;獲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0餘項;獲重慶市教學成果獎5項;發表論文10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250餘篇。3本教材獲冶金院校優秀教材獎;學生科技創新連續11年獲“挑戰杯”全國、重慶競賽獎勵,多項大學生訓練創新計畫項目獲國家級、省部級立項。 學院高度重視產學研合作,長期與武鋼集團、重鋼集團、中冶賽迪公司、攀鋼集團、四川德勝集團、四川金廣集團、信陽鋼鐵公司、鄂鋼公司等具有冶金行業背景的大中型企業開展產學研及人才培養合作。 2015年2月11日,學院大四冶金工程專業學生韋勇平和王永旭獲得了鋼鐵冶金行業的“諾貝爾獎”,成為了第九屆煉鋼挑戰賽學生組的世界冠軍,這也是中國高校首次摘得該項桂冠。

實驗室

納微複合材料與器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依託的重慶科技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創辦於1985年,是重慶最早開展材料研究的高校之一。該學科現有專業教師68人,海內外特聘兼職知名教授12人,其中擁有享譽世界的六院院士1人(美國錢煦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都有為院士已柔性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張興棟、周壽桓院士)、巴渝海外引智計畫人選1人(美國鍾正明院士)、海外傑青1人(美國王英曉教授),專職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32人,為國家材料工程工業培養了近一萬餘名畢業生,已成為我市新材料開發領域科技創新、高層次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
成立以來,實驗室承擔國家973合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3項、省部級重點項目4項、教育部重點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1項,省部級一般項目45項,橫向科研項目200多項,科研經費近3000萬元;

學術委員會名單

姓名職務單位稱職
李長明主任西南大學院士
南策文副主任清華大學院士
成會明副主任中科院金屬所院士
都有為顧問南京大學/重慶科技學院院士
李衛委員北京鋼院教授
熊祖洪委員西南大學教授
張懷武委員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顧寧委員東南大學教授
楊力委員重慶大學教授
劉俊明委員南京大學教授
鄒志剛委員南京大學教授
陳登明委員重慶科技學院教授
廖曉玲委員重慶科技學院教授
符春林委員重慶科技學院教授
劉曉燕委員重慶科技學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納微複合磁性材料、生物仿生與活細胞影像、多場耦合壓電材料、新能源薄膜材料。

論文專利

以第一作者發表期刊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90餘篇);獲授權的專利17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

著作教材

實驗室著作教材統計表

序號主編或參編著作名稱出版社出版號出版時間姓名
1 主編現代骨組織修復材料及其評價科學出版社97870304006422014廖曉玲
2主編材料物理性能及表征化學工業出版社97871221731332013陳登明、孫建春、蔡葦
3主編材料現代測試技術冶金工業出版社97875024533502010廖曉玲、周安若、蔡葦
4主編鐵電薄膜材料及其套用科學出版社97870302488792009符春林
5主編鐵氧體江蘇省科技出版社97875345204401996都有為
6主編磁記錄材料電子工業出版社97875053186941992都有為
7主編金屬材料工程實習實訓教程冶金工業出版社97875024564432011范培耕

獲獎情況

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 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

詳情見右圖

專業設定

本科專業

冶金工程

冶金工程專業始建於1951年,是我國冶金教育最早的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專業的前身為煉鐵專業和煉鋼及鐵合金專業,經歷了中專、大專和本科3個發展階段。1951年開始招收煉鋼專業中專學生,1958年開始招收煉鐵專業學生。1985年學校升格為專科,開始煉鐵、煉鋼及鐵合金專科專業招生。1989年該院與北京科技大學聯合培養鋼鐵冶金本科生1屆。2004年冶金工程本科專業開始招生。58年來,該校共為國家培養輸送鋼鐵冶金專業畢業生近6000多名,為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其中煉鐵專業從1994年開始作為教育部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經過7年的建設,其教學基本建設取得了突出成就,2001年3月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高等工程專科教育“示範專業”。2004年重慶科技學院成立後,冶金工程專業以本科教育為重點進行專業建設與改革,提升了本科辦學實力,加強了師資隊伍、實驗實習基地和課程體系建設,確保人才培養質量達到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規格,2008年1月冶金工程專業被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批准為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全日制冶金工程專業本科在校學生為500多人。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是在原來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專科專業的基礎上建設與發展起來的。1996年原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化工系開始招收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的大專生。2004年成立重慶科技學院後,成功申辦了本科專業。2005年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本科專業開始招生,在校學生近270人。10多年來,該校已為無機非金屬材料行業培養和輸送了較多的優秀人才,已成為無機非金屬材料行業的骨幹力量,在國內特別是在西部地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為我國無機非金屬材料行業的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

金屬材料工程

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的前身為冶金系,創建於1951年,1985年學校升格為專科。1997年以前,學院開設有煉鐵、煉鋼及鐵合金專業,為完成這兩個專業的《金屬學》及機械類專業的《金屬學及熱處理》等課程的教學任務,學校設立有金相教研室。1997年,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通過市場調查,學校開始招收塗裝防護工藝專業(2002年更名為表面工程專業,2005年更名為材料工程技術專業)專科學生;2003年招收新材料技術及套用專業專科學生。2004年,學校合校升本,根據學校發展情況,金屬材料工程本科專業於2006年開始招生,有在校本科生180餘人,專科生約160餘人。截止2012年底,該校共為國家培養輸送塗裝防護工藝專業(含表面工程專業)畢業生400多名,遍布我國多家汽車、機車、船舶、家電等企業,為我國尤其是我市塗裝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稱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是在原來的材料成型及控制技術和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科專業的基礎上建設與發展起來的,材料成型及控制技術專業招生始於1954年。2004年合校升本成立重慶科技學院後,成功申辦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專業,於2005年開始招生,在校學生近400人。50多年來,本專業已為冶金和石油等行業培養和輸送大量的優秀人才近5000名,已成為行業的骨幹力量,在國內特別是在西部地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為我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

功能材料

本專業主要為適應我國新材料戰略新興發展和相關材料技術人才需求而開設,下設信息材料、生物材料及器械兩個專業方向。該專業培養具備功能材料該領域所需工程和實踐能力,能適應信息材料與生物材料及器械行業需求,能夠在相關領域從事功能材料與器件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焊接技術與工程

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起源於2003年原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創辦的焊接技術及自動化專科專業(2010年停止招收專科生),2006年作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專業下設的一個專業方向開始本科招生,2014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並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分開招生,同時從2014年開始招收石油與天然氣工程領域油氣材料工程方向管線鋼焊接與可靠性評價方面的碩士研究生。該專業師資力量較為雄厚,現有高級職稱教師4人,中級職稱4人,博士4人(含在讀博士2人),碩士3人,有海外經歷教師2人。

複合材料與工程

該專業經2017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複合材料與工程專業。培養適應國家材料科技發展需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樹脂基複合材料為主,具備紮實的複合材料專業基礎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知識面寬,社會責任感和溝通合作能力強,能夠在國防軍工、航空航天、能源風電等領域,特別是高端裝備製造業從事複合材料技術與產品研發、工藝與設備設計、生產運行及經營管理等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行業急需專業,就業前景好。該專業師資力量較為雄厚,現有高級職稱教師3人,中級職稱4人,博士6人,碩士1人,有海外經歷教師3人。目前是川渝兩地唯一本科複合材料與工程專業。

專科專業

(自2013屆起不再招收專科層次考生)

冶金技術

培養獲得工程師初步訓練的技術套用性人才。人才培養特色是以基本技能和專業能力為核心,強調知識和能力的平衡發展。現有煉鐵、煉鋼及鐵合金兩個專業方向。

1.煉鐵方向

煉鐵專業是教育部批准的教學改革示範專業。學生學習的主要專業課程有熱工基礎、冶金過程檢測與調節、計算機在煉鐵生產中的套用、冶金物理化學、鐵礦粉造塊、煉鐵工藝學、技術經濟管理。適應的崗位群包括煉鐵原料、高爐煉鐵、燒結生產組織、技術管理及一般設計工作,還可適應於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究、管理和行銷等崗位。

2.煉鋼及合金方向

煉鋼及合金專業具有54年的辦學歷史。學生學習的主要專業課程有熱工基礎、冶金過程檢測與調節、計算機在煉鋼生產中的套用、冶金物理化學、轉爐煉鋼學、電爐煉鋼學、連續鑄鋼、技術經濟管理。適應的崗位群包括煉鋼原料及處理、轉爐煉鋼、電爐煉鋼、連續鑄鋼生產組織、技術管理及一般設計工作,還可適應於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究、管理和行銷等崗位。

由於冶金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本專業歷屆畢業生的良好聲譽,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保持100%,就業去向多為大中型冶金企業,為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台。

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

培養具備專業必備基礎理論、工藝、設備,檢測技術、計算機套用等方面的科學技術知識,具有從事該專業領域技術套用與開發、設計製造、經營管理等方面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適應材料成型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產品製造與產品質量檢測與控制、生產組織管理與經行銷售等方面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圖、塑性加工原理、金屬學及熱處理、技術經濟與管理、材料成型過程自動化、材料成型理論和工藝學、材料成型機械設備。

畢業去向:服務於冶金、有色金屬、汽車、機械、電子、家電、儀器儀表等行業,從事材料加工工藝設計、產品製造、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究開發,經行銷售與管理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