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運發展意見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重慶水運發展的意見
渝府發〔2011〕71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提高認識
一、進一步提高加快內河水運發展重要意義的認識
航運是戰略基礎性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對國家經濟安全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進一步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全局、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意見》的出台,標誌著加快內河水運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的戰略重點,也為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機遇。
“十一五”時期,重慶水運發展成效顯著,主要指標全面實現了在“十五”基礎上翻一番的目標。目前,我市水運貨運平均運距、貨運船舶平均噸位、船舶單位能耗、水路貨運周轉量等指標均處於全國內河領先水平,為改善交通運輸條件、擴大內陸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國家戰略定位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比,仍存在航道通航能力不足、港口現代化與規模化程度不高、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等薄弱環節。
加快水運發展,充分發揮水運運能大、運距長、占地少、能耗小、污染輕、成本低的優勢,有利於推動城鄉統籌發展、促進沿江城市建設、打造西部內陸開放高地,有利於促進國際貿易大通道、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暢通重慶”建設,有利於促進我市產業布局調整和結構升級,有利於緩解土地、能源等資源緊缺矛盾和環境壓力。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水運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加快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共同促進內河水運又好又快發展。
明確目標
二、進一步明確我市水運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胡錦濤總書記“314”總體部署為總綱,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認真落實精神,把水運發展作為構建現代綜合運輸體系、最佳化沿江產業布局的重要任務,加大投入和建設力度,切實提升內河水運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現代化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撐保障。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一網路、八大港、三體系”為支撐的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十二五”時期總投資200億元,建設一乾兩支、乾支聯動的葉脈狀航道網路,全市四級以上航道里程達到1600公里以上。建設主城果園、寸灘、東港、萬州新田、涪陵龍頭山、永川朱沱、江津仁沱、忠縣新生8個規模化、專業化的樞紐型港口物流園區,全市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2億噸,貨櫃吞吐能力達到700萬標箱,其中主城港區貨櫃吞吐能力達到500萬標箱。建設技術先進、綠色環保的現代化船隊體系,船舶總運力達到750萬載重噸,5000噸級船舶成為主力船型,全市船舶平均噸位達到2000載重噸,船型標準化率達到75%以上。建設反應快速、保障有力的安全監管、應急救援體系和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周邊地區經重慶港中轉貨物比重達到50%以上,基本建成以重慶航運交易所為依託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
到2020年,全面建成長江上游航運中心。5000噸級單船及萬噸級船隊常年通行重慶長江水域,全市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2.5億噸,貨櫃吞吐能力達到900萬標箱,全面實現船舶現代化,周邊地區經重慶港中轉貨物比重達到60%以上,形成功能齊全、服務高效、市場活躍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
突出重點
三、突出工作重點,加快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步伐
(一)全面加快高等級航道建設。
實施長江重慶段婁溪溝至涪陵航道炸礁工程、九龍坡至朝天門航道建設工程,結合樞紐建設,使長江幹線江津以下達到一級航道標準。實施嘉陵江利澤航電樞紐及航道整治工程、烏江白馬航電樞紐及航道整治工程,使嘉陵江重慶段和烏江彭水以下達到三級航道標準。實施渠江、綦江和三峽庫區小江、梅溪河、大寧河等重要支流梯級渠化和航道整治工程,開展航道定級工作,加強跨臨河和通航建築物的管理,提高航道資源利用水平。“十二五”期間,改善航道里程862公里。
(二)建設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港口群。
鼓勵各地按照“港口、物流和產業”三結合原則,建設對區域經濟具有支撐作用的規模化、專業化港口,重點建設主城果園、東港、萬州新田、涪陵龍頭山等8個樞紐型港口物流園區,建設渝北洛磧、涪陵龍頭山等大型煤炭儲運基地及茄子溪等重點物流節點上的港口。加大大型港口對外開放力度,鼓勵和引導其與中外大型航運企業的合資合作。積極推進貨櫃公共堆場建設,實現主要港口向貨物中轉基地、大宗貨物交易中心發展,建成長江上游最大的港口物流樞紐。建設朝天門地區開放式旅遊碼頭,打造主城區郵輪母港,提升三峽主要景點旅遊碼頭的服務功能。切實推進公共錨地的規劃和建設,形成層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港口群。“十二五”期間,全市新增港口貨物吞吐能力7000萬噸、貨櫃吞吐能力500萬標箱。
(三)加快推進運力結構調整。
採取技術、經濟、行政和法律等綜合手段,加快老舊船舶的淘汰和更新改造進程,積極開發和推廣三峽船型、乾支直達船型,全面推進貨運船舶實現標準化、專業化、大型化,鼓勵和扶持重點大型航運企業船型標準化工作,進一步最佳化船舶運力結構,形成長江中上游規模最大的現代化船隊。“十二五”期間,新增船舶運力270萬載重噸。
(四)促進船舶工業快速發展。
最佳化船舶產業布局規劃,做好造船基地建設,實施船舶工業結構調整,形成遠洋船舶和內河船舶並重發展格局。優先支持船舶骨幹企業發展,引導其加強與國內外大型航運集團的戰略合作。加快推進內河船舶製造能力集聚,引導中小型船廠集群化發展。加快船舶配套產業發展,完善船舶檢測檢驗、技術研發和培訓服務體系,使船舶製造業和船舶配套業成為水運經濟新的增長點。
(五)加強水運支持保障系統與應急救援能力建設。
加快建設主要通航河流、港口碼頭的船岸通信(VHF)、視頻監控(CCTV)和船舶自動識別(AIS)系統,加快推進庫區智慧型化航道網路建設,實現乾支聯動。積極促進長江海事在重慶主城、萬州建設監管救助綜合基地,逐步開展海事空中救援。建立乾支聯動的水上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主城、涪陵、合川、彭水、雲陽、巫山6個水上交通應急救援基地和北碚、武隆、酉陽、忠縣、奉節、開縣、萬州、江津8個水上交通應急救援站,建立主城、合川及烏江3支水上應急救援專業化隊伍,提升水上應急救援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
(六)建設高效航運服務體系。
以兩江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和重慶航運交易所為依託,加快建設重慶航運服務集聚區,著力推進航運總部經濟發展,吸引國內外大型航運、物流企業總部(區域性總部)和貨代、船代、結算、金融、保險、仲裁等機構註冊重慶。以重慶航運交易所為載體,建設交通電子口岸(港航EDI中心),搭建綜合物流電子商務平台和航運金融融資平台。口岸、海關、國檢、交通、外貿、保稅港區等部門和單位要進一步加強協作,完善“一站式”大通關的服務模式,提升口岸服務能力,促進口岸高地建設,將重慶航運交易所建設成為在全國內河水運具有影響力的交易中心、結算中心、信息中心和人才中心。
(七)改善庫區周邊交通條件。
高度重視三峽工程175米蓄水後出現的新情況,認真實施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加快渡口安全條件改造和“渡改橋”建設,啟動區間短途客船改造,做好渡口渡船的維護保養工作,對三峽庫區渡運實行補貼,努力改善庫周民眾出行條件。
(八)促進三峽庫區旅遊業發展。
結合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精品航線,合理布局和建設郵輪、遊艇碼頭,打造長江上游郵輪母港。堅持新建與改造並舉,建設豐都名山、雲陽張飛廟等三峽庫區主要景點旅遊碼頭,全面推動長江三峽庫區旅遊碼頭提檔升級。加快傳統水上客運向高品質旅遊客運轉型,大力推進客運船舶舒適化、旅遊化,加快發展一批內河郵輪,促進郵輪經濟與遊艇產業的發展。
(九)大力發展綠色水運。
完善船舶防污染系統,建設重慶主城、長壽、涪陵、萬州4個化學品船舶洗艙基地,建立和完善船舶垃圾及廢棄物收運體系,實施機動貨船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增強對水運突發污染事件的快速反應和有效處置的能力。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積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進一步促進船舶節能減排。建設“兩型”港口,最佳化工程設計,合理利用岸線資源,改善生產工藝及設備,大力推進“油改電”、岸電直供等技術改造,降低施工、生產環節的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
(十)促進多式聯運發展。
依託公路網、鐵路網,最佳化港口與公路、鐵路的綜合集疏運體系,實現樞紐型港口物流園區鐵路進港,進一步發展多式聯運。全面建設江海聯運、乾支直達、水水中轉的運輸服務網路,建設深入腹地的“無水港”,提升航運中心聚集和輻射能力。
(十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鼓勵和支持專業院校發展水運相關專業,加快技術船員、安全應急、港口運營、航運服務等專業人才培養,逐步提高從業人員的準入門檻,建立航運人才誠信體系,促進航運人才有序流動,建設數量匹配、結構合理、業務精專、素質優良的水運人才隊伍。
實現目標
四、增強保障能力,確保全市水運發展目標的實現
(一)增強組織協調力度。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要把加快水運發展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履行好各自職責,建立重點建設項目考核制度,定期研究解決水運發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確保水運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得到保障,對重點項目審批實行綠色通道。
(二)加大發展資金投入。
加大市級財政投入,使全市水運建設發展專項資金達到每年5億元(非燃油稅財政性資金2億元,燃油稅增量3億元)。各區縣(自治縣)要逐步加大水運建設發展資金投入,增強水運發展能力。要積極吸納外資和民間資本進入水運行業,鼓勵和支持我市港航企業通過BOT、股份制、發行債券和上市等多種市場運作方式融資,促進水運投資多元化。對船舶標準化改造、交通電子口岸建設運營、航運人才培養、水運貨櫃物流費用等給予專項財政補貼。水運方面的港口、航道、航電樞紐等基礎設施的施工營業稅按照分級管理原則,繼續全額安排市交委及區縣(自治縣)交通部門。
(三)制定優惠扶持政策。
充分發揮兩江新區和保稅港區的政策優勢,對通過重慶航運交易所交易平台完成的航運業務收入的營業稅,以及註冊在航運服務集聚區內的企業從事航運及航運服務業務收入的營業稅實行免徵的優惠政策。對物流企業吸攬的外地貨物經西永綜合保稅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進出口,並納入我市貿易統計的予以資助。擴大貨櫃車輛通行費優惠範圍,對進出我市港口作業的貨櫃車輛通行費均按照《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實施貨櫃車輛高速公路通行費和主城區路橋通行次費優惠退費工作的通知》(渝辦發〔2010〕76號)精神執行。對航運企業所得稅減免繼續按照國家西部優惠政策執行,在2020年前,我市設立的符合條件的航運企業所得稅按15%的稅率徵收。
(四)積極爭取國家支持。
市級各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家對口部委對水運重點項目前期工作、資金和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將航道、港口、船型標準化和航運支持保障系統等水運重點項目納入國家補助計畫。爭取將三峽庫區水運重點項目和受三峽水庫蓄水影響的庫周交通項目納入三峽工程後續工作規劃中進行補助。積極爭取國家儘快開展三峽二線船閘前期工作,加快升船機建設,提高三峽大壩通過能力。
(五)完善政策法規體系。
出台岸線管理辦法,嚴格岸線使用審批,適時推行港口岸線有償使用,保障港口岸線資源有序開發和合理利用。出台通航建築物運行管理辦法,理順通航樞紐管理體制,發揮綜合效益,確保運行安全。
(六)提升科技套用水平。
加強三峽庫區大水位落差港口建設、山區河流航道渠化和整治、港口物流和危險品運輸安全、船舶污染治理、節能減排、新船型建造、交通電子口岸(港航EDI)信息平台建設等重大專項技術攻關和套用,提高水運行業生產力水平。
(七)強化項目建設監管。
按照“政府監督、社會監理、企業負責”的要求,健全水運建設質量、安全保證體系,落實質量安全生產責任,強化招投標和建設過程中的監督管理,切實推進從業單位和人員的誠信評價體系建設與套用,構建“誠信、守則、公正、公平”的水運建設市場。按照專款專用的原則,交通、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各司其職,加強對水運建設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任何部門和單位均不得截留、擠占和挪用水運建設專項資金。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加強水運發展中的廉政建設,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嚴肅查處損害國家和民眾利益的違法違紀行為。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要結合實際,抓緊制訂具體貫徹實施方案,積極推動我市水運更好更快地發展,確保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
重慶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