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通識學院是重慶工商大學在推進學校由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轉型過程中,緊緊圍繞學校財經特色,積極促進學校多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和融合,努力構建大學科群,實現我校經、管、文、工、法、理等學科的協調發展,致力於培育“高情遠致,和諧自由;博雅信達,經邦濟世”的複合型套用型高素質專門人才而設立的校內二級學院。學院負責學校蘭花湖片區進入通識學院學習的本科一年級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整個蘭花湖片區的綜合管理協調工作。
學院汲取國內外一流大學的通識教育經驗,通過“內部培育挖掘,外部引進共享”,積極構建我校人文社科教育、藝術美學教育、自然科學教育融合貫通的育人平台。
學院通過幫助學生樹立通識教育理念和開展通識教育工作,努力幫助學生在大學本科學習期間成長為一個有教養、有責任、適應社會需求的現代公民;讓儘可能多的優秀學子成長為內有人文情懷和科學藝術修養,外能兼濟天下、經邦濟世,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貢獻自己力量的全面發展的人,而不僅僅是只懂經營管理,會掙錢創利,具備某種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工具性專家。
通識學院在學校的關心指導和兄弟學院的參與支持下積極開展通識課程的規劃和建設,設計並實行學生在不同學科門類之間最佳化知識結構的選課機制;學院為克服科學教育的工具性價值超過目的性價值,人文教育的目的性價值超過工具性價值所固有的弊病,逐步適當地打破人為的學科分類給育人工作造成的分割和片面,通過實行各學科專業學生交叉混住共同生活;實行思想政治教育、學風建設、心理健康教育等學生工作公寓社區化管理和運行;實施優秀研究生和高年級學長項目化參與的“學長導航工程”和優秀專業老師全覆蓋的“導師領航工程”;開展立足學校放眼全球的“通識博雅工程”和“博雅論壇”、“博雅沙龍”等系列活動,整合各種資源與力量,幫助學生養成科學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最佳化學生知識結構,開闊學生眼界思維,提升學生修養情懷,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為他們今後的專業學習提供目標導航和意志護航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學生在通識學院學習生活一年後進入原錄取學院專業繼續學習;學校對於在通識學院學習期間特別優秀的學生大一結束選擇轉專業時提高比例,給予傾斜照顧。
學院設黨總支書記、院長、副院長、副書記及綜合辦公室、工會小組、學生黨支部、院團委學生會、院關工委、院義工志願者協會和若干個學生社團等崗位和組織機構;學院現有教職工20人,領航導師41人,導航學長42人,學生3900餘人,91個行政班。
理念文化
學院秉承“高情遠致,和諧自由;博雅信達,經邦濟世”的辦學理念,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複合型人才。“高、遠”,寓意人格人品高尚、人生目標遠大;“情、致”,指情趣;“高情遠致”,意在造就人品人格高尚,富有人生情趣的人。“和諧”,指個體自身知識、能力、素質內在和諧,個體自身發展與所處環境和諧;“自由”,哲學意義上指認識了事物發展的規律並有計畫地把它運用到實踐中去,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和諧自由”,意在培養個體自身知識、能力、素質內在和諧,實現個體自身發展與所處環境和諧並因掌握了人生和社會發展必然規律,能自覺自如地對自身和客觀世界進行改造。“博”,指要有廣博寬厚的知識底蘊;“雅”,要有文明、禮貌、雅致的人格修養;“信”,是做人做事要講誠信,彼此間相互信任和團結;“達”,則通達,有實現理想目標的毅力,有社會責任感和關愛之心;“博雅信達”,意在造就知識底蘊廣博寬厚,生活狀態和質量雅致有情趣,且亨順通達,為人誠信敢於擔當的人。“經”,治理;“邦”,家邦、國家;“濟”,幫助、成就;“世”世人;“經邦濟世”,意指具備應有的責任與擔當精神和經天緯地齊家治國的才能。
作為學院精神的“高情遠致,和諧自由;博雅信達,經邦濟世”,是教師和學生的理想追求與精神支柱;作為教師風範的“高情遠致,和諧自由;博雅信達,經邦濟世”,折射出教師的自身修養和思想境界;作為教育理念的“高情遠致,和諧自由;博雅信達,經邦濟世”,指明了學生成才的根本方向;作為辦學宗旨的“高情遠致,和諧自由;博雅信達,經邦濟世“,昭示著學院財經為業,文化為魂,實踐為本,特色為先的神聖追求。
學院領導
學院黨總支領導
黨總支書記:包曉玲黨總支副書記:謝瑞軍
學院行政領導
院長:包曉玲副院長:石玲
機構設定
1、學院設總支書記、院長、副書記、副院長。2、學院設綜合辦公室,履行學院黨政辦公室、學團辦公室、教務辦公室和蘭花湖片區管理科的職責。
3、學院設1個工會小組,掛靠機關黨群工會;設2個學生黨支部;設團委學生會、關工委、義工志願者協會,根據情況設2-5個學生社團;各樓棟設團總支和黨小組;各班設團支部和班委會。
4、通識學院每學年統一編班,編班按“TS+年級+序號+專業”的格式編排。如:11經濟一班編為TS11001經濟一班、11經濟二班編為TS11002經濟二班,……11社會學班編為TS11082社會班,以此類推。通識學院各班對外宣傳、評優評獎及日常生活中統一稱呼“通識學院11001班、通識學院11002班,……通識學院11082班”,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