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學校占地 100餘畝,建築面 積 49000多平 方米。現有 7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200多人。香樟書院(教學樓)、學生公寓、體育館、食堂、運動場、教師宿舍,擁有省級重點中學應有的實驗室、語音室、多媒體室、電教室及其輔助設備,擁有各類圖書20萬冊,建成了千兆校園網,實現了學科教學、行政辦公、圖書資源、教師備課等 “ 多網 ” 合一,現代教育設備(計算機、展示平台、 56英寸背投彩電或電視)配置到教室,寬頻聯通Internet網,基本實現了班班通,教育手段初步實現了現代化。
師資
教職工262人,專任教師212人,其中高級教師44人,中級教師100人,研究生學歷38人,全國優秀教師2名,重慶市骨幹教師12人,永川骨幹教師36人,有一支愛崗敬業、業務精良的師資隊伍。學校秉承“自強不息,尚美爭先”的北山傳統和“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吃苦耐勞,永不言敗”的北山精神,用智慧和汗水,緊緊圍繞學校的奮鬥目標,求真務實,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五年內,共獲得重慶市各種集體榮譽和稱號 20餘項,永川市級一等獎以上集體榮譽105項。教學成績優異,近三年高考升學率超過重慶市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其中本科上線率均超過50%;國中教育質量逐年提高,重點高中的升學率居永川市同類學校前茅,2005年,國中畢業生在重慶市聯招考試中囊括了永川市前一、二、三、五名。學校培養了天津市市長聶璧初,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星弼、吳旻,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博士鍾明超、昆明市副市長雷曉明、永川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友鵬、永川市副市長梅永康,“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孫露希,重慶市首屆十佳中學生周卓林等優秀學生。學校在渝西地區有良好的聲譽,並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學校堅持 “人人得到發展,個個爭做名師” 的師資隊伍建設思想,按“德才兼備,一專多能,重視實踐,勇於創新”的要求,“立足自身,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大力加強隊伍建設, 培養“學習型”和“創新型”教師。 學校通過“內引外聯整合優勢”,與西南大學、重慶文理學院聯合互助,促進教師的發展。現在,學校專任教師學歷全部達標,有全國優秀教師 2人,有重慶市骨幹教師12人,永川市骨幹教師36人,已建成了一支學科配套、專業技能強、科研水平高、教育效果好的師資隊伍。
校史沿革
在永川古城北面,有一座形似犀牛的北山,北山的深厚文化底蘊成為永川最早的文化教育發祥地之一,清康熙 58 年( 1719 年)時住知縣沈鏞籌資買地,在北山創辦桂山書院,這是永川境內最早的書院,清乾隆 26 年( 1761 )年時住知縣彭時捷將綾錦山古廟院遺址擴入該書院,並更名錦雲書院;民國十九年( 1930 年)北山公園內建有荷花池、小橋假山、八角亭、德教祠、杜公亭、真武寺,設有茶園、圖書館。德教祠、杜公亭建於民國二十二年( 1933 年),是達用學堂的學生為紀念該校創始人 杜香樵 老師 70 壽辰而建,亭內立有一碑,碑文由杜香樵撰寫。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戰亂, 1938 年春興辦國立十六中,直到解放前夕,該校從北山遷出,遷往安徽省銅陵;國立十六中遷出後, 1947 年永川簡易師範學校遷入原北山國立十六中校區,直到 1962 年停辦。 1975 年,經四川省教育廳批准,在原國立十六中校址上建立永川縣第十初級中學校, 1978 年更名為“永川縣第十中學校”。一九八五年經四川省教育廳考察認可,審批為全日制高級完全中學校,遂更名為“四川省永川縣北山中學校”。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以美益德,以美啟智,以美怡情”的辦學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資源中的美的因素,通過環境美、教育內容美、教育形式美、教育手段美,寓教於美,寓教於樂。積極探索構建了學校“條塊結合——目標評價”的管理模式、“生活體驗——自主反思”的德育模式和“啟發——創新”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課程改革,開展研究性學習指導等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探索教育手段的改革,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合諧和可持續發展,初步形成了“綠色北山,人文北山,數字北山”的校園特徵,取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同,形成了“尚美教育”的辦學特色。
辦學理念: 以美益德,以美啟智,以美怡情
教學理念: 寓美於智,以美導真;
德育理念 :寓美於德,以美引善;
建設理念: 寓美於景,以美育美。
育人目標: 培養高素養有責任感的現代人。
辦學目標: 環境優美,團隊優秀,管理科學,科研領先的重慶市示範高中。
辦學思路: 以德立校,以美建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
辦學特色: 尚美教育。
校 訓: 格物,正心,尚美。
三 風 校風: 尚美求真,和諧發展;教風: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風: 博學善思,明辨篤行。
北山傳統: 自強不息,尚美爭先。
北山精神: 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吃苦耐勞,永不言敗。
校 訓 釋 文
仰觀宇宙之大,細察毫髮之微,窮究萬物之性,探索自然之道,是謂“格物”;大其心以容天下之物,虛其心以受天下之善,平其心以論天下之事,潛其心以觀天下之理,定其心以應天下之變,是謂“正心”;見賢思齊,見智思學,見美思從,懷蘭蕙之性,踐虞舜之行,是謂“尚美”。
管理
抓好“六項”工程。 1、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強化科學管理 按“團結務實、精幹高效、作風民主”的原則建設領導班子 。學校通過校長提名、競爭上崗、組織考查的方式選任幹部,通過年度述職、民主評議和組織考核的方式評價幹部,通過校務公開、教代會審議、民主黨派參與的方式來監督幹部,要求幹部必須具備“全局意識、奉獻意識、模範意識和主動意識”,必須“品行過硬,專業過硬,作風過硬”,員工做不了的工作幹部能做,員工吃不了的苦幹部能吃。經過幾年的建設,學校建成了一支求真務實、團結和諧、吃苦耐勞的領導班子。
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教育先進集體,並為永川中學、萱花中學各輸送校長1名,為機關輸送中層幹部3名。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的管理體制。 校長全面主持學校行政工作,嚴格依照《北山中學校長負責制實施辦法》、《北山中學辦學章程》、《北山中學學校管理條例》等制度進行學校管理,實行行政人員“教好一門課,分管一條線,聯繫一個組 (教研組),蹲好一個點(年級組)”的分工負責制,教師實行聘任制,職工實行崗位責任制和聘任制。學校黨總支全力支持校長依法行使職權,維護校長在學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行政指揮的權威,通過參加學校行政辦公會等形式實行對學校管理的全面監督,起到了“監督保證”的作用。黨總支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經常同師生職工交心,及時協調、化解各種矛盾,做好師生穩定工作。黨總支嚴格管理學校幹部,認真實施《永川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依照幹部管理條例,加強了對幹部的監督。學校充分發揮教代會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的作用。定期召開學校教代會,向教代會報告工作,教代會討論、審議、通過學校發展規劃、階段計畫、規章制度、內部改革等重大事項。及時蒐集教代會意見,及時處理教代會提案,及時解決關係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各種問題。加強教代會及工會建設,為教職工民主管理提供人力、財力和時間上的支持。組織開展豐富的工會活動,激發教職工關心學校、愛護學校、建設學校的熱情。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規範辦學行為,做到管理的制度化和規範化。
成果
走科研興校之路 學校根據基礎教育的實際,加強學校教育科研,前提是要有一支教育科研隊伍,學校重視對教師的科研培訓,先後聘請西南大學、重慶教科院、重慶師範大學等專家和學者來我校講學 30餘次,派教師參加全國、省市學術會議50餘次,與兄弟學校開展教育科研交流20餘次,立足自身,進行校本培訓,由學校骨幹教師開展科研專題講座20餘次,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意識、科研能力,使廣大教師自覺投身到教育科研中來,自覺總結和反思教育的得失,探索教育的規律。 學校編制了《北山中學教育科研發展規劃》,制定了《北山中學教育科研課題申報和評審辦法》,成立學校學術委員會,實施《課題負責制》,將科研工作的責、權、利界定明晰,完善《北山中學教育科研管理及獎勵辦法》,規範教育科研管理,充分調動教師教育科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近三年,學校開展了全國、省(市)、縣(市)級 10多個課題的研究,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項目課題1個,國家級課題2個,重慶市級課題9個。學校2次被評為重慶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中學生心理健康及行為規範教育實驗研究》、《中學理科實驗審美化教學研究》結題成果獲得重慶市一等獎, 我校教師發表和獲獎的科研論文國家級 157篇,重慶市級 327 篇;並編寫了高中《創新學習》教材與教參共6冊,主編、參編著作12部。 辦學成績突出。
教學質量
1、學校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近三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突飛猛進, 2002-2004高考升學率均超過93%;國中升學率逐年提高,上重高的升學率居永川市同類學校第一名。2005年,高考上線951人, 升學率超出重慶市平均升學率 20多個百分點,有9名同學高考成績超過600分;中考上聯招線248人,上線率52.4%,其中周卓林、張小舟、塗悅分別奪得永川市第一、二、三名。
學子風采
2、學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展。 近三年有 146人獲得國家級獎勵, 在各類競賽中 獲市級以上獎 897人次。孫露希、趙鄧明等眾多學生在《語文報》、《少年文藝》、《少年先鋒報》、《中學生報》發表文章。我校射擊隊李君麗等3人獲得全國射擊比賽青少年組冠軍,22人次獲得重慶市射擊比賽金牌。在北山這塊教育的沃土上,走出了中科院院士陳星弼、吳旻,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以色列國家科學院院士鍾明超,原天津市代書記、人大主任、市長聶璧初等優秀人才,培養了 “ 全國十佳少年 ” 孫露希、“重慶市首屆十佳中學生”周卓林、中央電視台記者羅鴻雁、獲得第五屆全國鄉村青年歌手大賽金獎的胡遠莉、榮獲中國西部服裝博覽會大賽亞軍的劉林靜等一大批優秀人才。
學校榮譽
3、學校獲得多種集體榮譽。 學校年年獲永川市“教學質量先進獎”和 “教育綜合先進獎”,學校被授予“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綠色學校”、“重慶市依法治校示範校”、“重慶市中國小德育示範學校”、“重慶市教育科研工作先進集體”、“重慶市家長學校示範校”、“重慶市模範職工之家”、“重慶市植綠護綠先進集體”、“重慶市市容整潔單位”等重慶市級榮譽稱號 20餘項,永川市一等獎以上集體榮譽105餘項;學校黨總支被中共重慶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4—2005年我校在永川市舉辦的舞蹈、合唱、演講、辯論、軍訓佇列比賽、籃球比賽、法制知識競賽、實用美術大賽、英語課本劇表演中均獲得一等獎。
社會反響
社會效益好,輻射作用強 建校以來,學校共為國家培養了 3萬餘名學生。學校辦學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學生升入高校或進入社會,會做人、會生活、會學習、會共處,受到家長和社會的普遍好評。《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重慶日報》、《重慶時報》、《教育周報》、《渝西經濟》、《永川日報》、《永川縱橫》、中央電視台、重慶電視台、永川電視台等媒體多次報導學校的先進事跡;有西藏教育代表團、河南信陽教育代表團及四川宜賓市一中等20餘所重點中學來校參觀交流,有廣泛的社會影響;承辦了川渝十六校校長聯誼會,受到充分的肯定;接待了重慶市校長培訓班、重慶市美術骨幹教師培訓班、永川市基礎教育中乾班等學員的考察學習,成功完成了永川市下達的培訓教師的任務;為貴州省遵義市代培教育管理幹部,收到良好效果;與永川市3所學校結成了“手拉手”對子學校,長期向十餘所學校全面開放,無償提供學校教育資源和各方面的教學扶助,提高了聯繫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起到了示範和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