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由計算機描述出的圖形顯示,這條高速公路就像意大利麵一樣,環繞著各星體,並在各星體之間迂迴前進。每一個行星周圍都有環繞著自己的“重力走廊”,它們由引力相互平衡點(拉格朗日點)連線,形成一條太空中的通路。
宇宙飛船航行在環繞每個星體的“重力走廊”中,就像輪船航行時利用由地球和月亮的互動引力作用形成的“墨西哥暖流”一樣,可以使得飛船攜帶的燃料減少十倍。
以探索木星為例,飛船可以不費任何燃料的航行在木星周圍的“重力走廊”路線上。這條路線由環繞木星的衛星群之間的引力作用形成。僅僅在修正航向的時候費點燃料。但利用“重力走廊”時需要慎重考慮的是時間。在木星周圍的衛星群中完成穿梭,飛船要用幾個月的時間。而且,穿梭於不同的行星之間時也需要耗費一些燃料,因為如果完全按照“重力走廊“路線,從地球到火星,雖然可以不費什麼燃料,但是可能要用上幾千年的時間。
原理
“太空重力走廊”的原理是,這些“重力走廊“都是由於引力作用在各星體周圍和不同的星體之間形成的自由落體路線。和在地球上,物體因地球引力作用下落到地面不同。在太空中,飛船正好因引力作用落在這條“空中走廊”上。環繞每顆行星的“重力走廊”開始的時候都小而窄,但是隨著延伸,這些路線變得越來越寬,並且可能出現分岔。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肖恩·羅斯認為,和利用常規太空穿梭技術中由行星及其衛星群形成的“彈弓效應”不同之處在於,利用“彈弓效應”不能讓飛船探索環繞行星運行的衛星,而利用“重力走廊”可以做到。
套用
迄今為之,只有一項宇航任務利用了“重力走廊“構想:2004年,由美國發射的Genesis宇宙飛船,該飛船用以捕捉太陽風離子,並把它們帶回地球。儘管這項任務因為落地時降落傘沒打開而失敗,但這和“重力走廊”的構想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