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弱國
在擊敗羅斯諸公國後約18年,蒙古西征軍再次踏上了西進歐洲的道路。當時面對蒙古大軍的,主要是波蘭和匈牙利這兩個天主教王國。蒙古人知道歐洲各個王國之間存在著複雜的聯姻關係,攻一點會引發其他國家的反應。所以拔都和速不台的軍隊主攻更大的匈牙利,而作為偏師的拜答爾(副將是兀良合台,一說合丹)的任務就是阻撓波蘭和德意志軍隊支援匈牙利人。
當時的波蘭,遠不是後來那個能和條頓騎士團或俄羅斯人爭霸的東歐強國。在遭到入侵之際,波蘭實際上已經被一分為四。四個封君都是皮亞斯特王朝的後裔,大公亨里克二世則只是名義上的共主。
真正有實力的,只是西里西亞的公爵亨利二世。隨著波拉斯瓦夫的軍隊和另一些領主的軍隊戰敗,還在使用木質城牆的都城克拉科夫被蒙古人焚毀。於是,西里西亞就成了最後的抵抗希望。
聽聞東方來了新的強大敵人,亨利二世很快向西方世界求援。在他看來,基督世界應該放棄一切爭執去齊心合力對抗異教徒。可歐洲各王室正關注著神聖羅馬皇帝和教皇之間的權力爭奪,對看似遙遠的威脅不怎么上心。幸而亨利並沒有乾等別國援助,自己開始集中西里西亞和波蘭各地軍隊。
波蘭的主力是由亨利二世麾下的直屬部隊。他們主要來自首都克拉科夫和加利西亞、奧萊博、梅什科的騎兵部隊。除此之外,還有他掏錢招募的僱傭步兵。在當時的波蘭軍中,僅僅有百餘名條頓騎士、80名聖殿騎士和他們帶來的兵卒與農夫參戰。醫院騎士團則並未派兵支援。
在集結了足夠的兵力後,亨利公爵自認為8000-10000人的隊伍就可以開始行動(聯軍戰兵為一萬多人,總人數是3萬)。而拜答爾的軍隊規模,此時也在萬餘人左右。其中有一定比例的部隊是欽察人、中亞的突厥系附庸,以及少部分東歐的魯塞尼亞和羅斯的僕從軍。因此,兩軍的人數比較接近,兵力對比並不懸殊。
蒙古軍在西征過程中招募了大量輔兵,總人數略多於聯軍;但戰兵比聯軍要少。
波蘭的地形非常平緩,易攻難守。除了維斯瓦河等大河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山川可以依託。有了這樣的舒適戰場上,蒙古騎兵的機動性和戰術得以充分發揮。當他們得知波希米亞援軍即將到來之時,迅速轉向攔截亨利的隊伍。
兩軍布陣
兩軍在里格尼茨相遇後,迅速擺開了陣勢。但和南方的匈牙利人不同,波蘭人的封建化進程不足,完全不是後來那個以騎兵著稱的軍事強國。波蘭和東歐的貴族封君可以集結起規模不小的騎兵力量。但軍中真正的騎士卻數目較少。他們的步兵部隊比騎兵更弱。
波蘭軍中最精銳,也最有戰鬥意志的是聖殿騎士和條頓騎士。他們和自己隨從步兵一起,部署在國王本人所在的全軍中心。那裡還有亨利二世的其他直屬部隊,主要就是來自西里西亞和克拉科夫的騎兵。通常會身披鎖子甲或者皮甲,頭戴西歐式的圓頂盔或者東歐式的有鏈甲護面的尖頂盔。護具還包括手持的三角盾、圓盾或者水滴形盾。但是除了少數戰馬有罩袍外,多數騎兵的馬匹是沒有防護裝具的,這一點在戰鬥中顯得非常致命。
陣型的兩翼前排是弩兵,後面有從貴族封地徵調來的農民和日耳曼裔礦工。這些礦工身材敦實健碩,是後來格林童話中矮人的原型。但他們基本沒有面對大規模東方軍隊的經驗,很多人還是頭一次拿起武器上陣。身上只穿著加固的亞麻衣甲,很難對抗蒙古人的箭矢。
此外,波蘭方面的遠射火力也明顯不如蒙古一方。所以需要以中軍的騎兵迅速突擊,同蒙古人近戰解決戰鬥。否則時間拖得越長,波蘭人的傷亡就會越大。
里格尼茨戰場本身,是河流間一塊足夠大的曠野,非常適合進行騎兵野戰。僅從人數上看,蒙古人比波蘭人戰兵要少。但波蘭方的兩翼僅僅是有弩手保護的無經驗部隊。這些人很容易因為傷亡和敵軍恐嚇而自己混亂。
蒙古一方用輕騎兵構成了第一線,分成左中右三個陣型。後面是石炮和被稱為中國噴火龍的架設式火箭。全軍的最後方還有作為總預備隊的具裝騎兵。由於蒙古人對於斯拉夫人的長相沒有識別能力,因此覺得這次的對手和之前那些羅斯諸國一樣。不過他們也注意到對手有遠多於羅斯人的騎兵。
里格尼茨之戰
戰役以波蘭中軍的第一旗騎兵衝鋒拉開了序幕。在牧師完成了祈禱之後,輕騎兵紛紛出陣,作為全軍的先鋒試探蒙古人的火力。
按照慣用的戰術,蒙古前線的中路輕騎兵開始佯裝後退,與急速衝鋒的波蘭輕騎兵拉開距離。左右兩翼的弓騎兵開始向這些衝鋒的波蘭軍兩翼迂迴。當波蘭騎兵衝鋒到距離蒙古中軍約百步的距離時,蒙古輕騎兵紛紛彎弓搭箭。左右兩翼的騎兵會優先射擊對方的戰馬。波蘭騎兵馬失前蹄,在箭雨之中屍橫遍野。第一波衝鋒就這樣被蒙古人化解。
在發現騎兵和少數騎士被殲滅之後,亨利二世決定讓步騎兵保持緊密的距離,防止彼此距離太大。於是他命令以前陣的剩下2個旗的騎兵打頭陣,和步兵一起前進。蒙古人看到對方步騎兵陣型緊湊,自知無機可乘,不能做分割包抄和迂迴。所以還是選擇佯裝敗退,在與對手保持距離的過程中,引誘對手因為行軍速度不一而露出破綻。
雖然有的地方騎兵因為錯誤理解軍令而臨陣脫逃,但是波蘭人的陣線大致保持了完整無缺。只是在長時間的行軍後,中路騎兵還是很明顯地拉開了與兩翼步兵的距離。
根據波蘭方面的史料記載,蒙古軍隊的傳令官揮舞著羊頭徽標,指揮陣後的配重投石機和架設式火箭,向著衝鋒中的波蘭騎兵和步兵發射。這些武器是《武經總要》里記載的火箭和毒藥煙球,裡面混合了石灰、火藥、巴豆、狼毒、瀝青、砒霜等化學物。蒙古軍還順勢點燃了蘆葦和牛糞,加強有毒煙霧的攻擊效果。至於他們自己,則會事先準備濕面具和蘸水護具,所以受到的影響不大。
這些都是在宋金戰爭中積累的化學武器經驗,但是被缺乏認識的波蘭人記載為巫術。很多人的衝鋒嚴重受到干擾,更有人眼淚直流、噁心嘔吐或暈倒在地。全軍一片混亂。
在毒煙和火光散去之後,波蘭人的衝鋒已經停止。蒙古兩翼的弓騎兵先殺向了左右兩翼的徵召礦工和農民。後者在蒙古軍的攢射下紛紛潰散,因為缺乏鎧甲而傷亡十分慘重。波蘭僱傭步兵們也紛紛開始逃命。這樣的混亂,導致了波蘭兩翼未經一戰就開始崩潰。後來很多人的耳朵都被蒙古人切下,裝滿了9大袋子,成為了記功的標誌。
中路的波蘭騎兵還在奮戰,但是在蒙古人的衝擊下猶如困獸之鬥。全軍最後方的聖殿騎士很想幫忙,卻被源源不斷的潰兵擋住了前進的道路。
而騎士長奧施特恩率領的條頓騎士團騎士們負責蒐集潰兵,將他們趕回戰場,並與蒙古具裝騎兵們格鬥。格鬥技巧和盔甲重量都欠缺的蒙古具裝騎兵不是條頓騎士的對手,損失不小,但在混亂的戰局中,條頓騎士們陷入夾擊,最終還是不敵而走。騎士長奧施特恩負傷而逃(1253年升任條頓騎士團大首領,1257年去世)。
作為總指揮的亨利二世,發現自己的退路已被切斷,身邊的騎兵也是越打越少。蒙古人咆哮著戰吼殺來,公爵和三位僅存隨從殺出血路突圍。他的坐騎很快受傷倒地,幸而一位部下把馬讓給了他繼續使用,但最後還是被蒙古人俘虜。
他被蒙古人按在地上向蒙古戰死者的屍體下跪,然後向綿羊一般被斬首。戰後,蒙古人還不忘將亨利的頭顱插在槍尖上,圍著里格尼茨城進行遊行。希望以此震懾還在抵抗的守軍。
聖殿騎士團的援軍因為被堵在後方,僅僅損失了3名騎士和2名軍士。他們大都在一片混亂之中全身而退。不過條頓騎士的損失就要大得多。
隨後,拜答爾的這路軍隊完成了為主力牽制波蘭軍隊的使命。全軍開始南下與攻擊匈牙利的友軍匯合,參與新一輪的大戰。所以蒙古人即使擊敗了波蘭的野戰力量,也沒有來得及去逐個清除剩下的波蘭堡壘,更沒有清除波蘭的地方組織。得益於封建制的鬆散影響,波蘭沒有在領袖被斬首後陷入全國癱瘓的命運。
由於波西米亞王國的摩拉維亞軍隊也參與了里格尼茨之戰並損失慘重,率軍的摩拉維亞侯爵迪波德之子博勒斯拉夫也戰死沙場,拜答爾隨後攻擊波西米亞王國的摩拉維亞地區。但是蒙古軍在斡勒木志攻城戰(奧洛穆茨之戰)中被波希米亞名將雅羅斯拉夫·斯泰倫貝爾重挫,拜答爾據說戰死。隨後蒙古軍在副將的率領下南下與拔都、速不台率領的主力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