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說法圖 |
前528年,舍衛國波斯匿王大臣須達即給孤獨長者為佛陀買造祇園精舍,請佛前往舍衛國說法。祇園精舍共有一千二百間房,安頓佛陀及僧團人員居住、講法。這一年冬天,佛在羅閱城,因有僧眾盜竊財物,受到當時國王及人民的訶責,因此佛為僧眾制定盜戒。佛在毗舍離城,因難提比丘被雇殺人,因此佛陀制定殺戒。當時印度許多國家災荒,米價昂貴,和尚即比丘們很難乞討到食物,婆求河邊有一些靜坐的比丘,便相互散播謠言,妄稱他們得到了至高無上的道理,使得在家的佛的信徒們將自己的口糧分一半給這些比丘,後來信徒們到佛的住所一問,才知道他們是造的謠言,佛陀因此制定妄語戒。從此以後,凡是僧眾犯了什麼錯誤,就因事制定相應的戒律。佛教的戒律中有重戒十條,輕戒四十八條,後來隨時增訂,逐漸發展到二百五十戒等。十條重戒是僧眾們必須遵守的,根據《梵網經》的記載,這十條重戒是:第一殺戒,第二盜戒,第三淫戒,第四妄語戒,第五酤酒戒,第六說四眾過戒,第七自贊毀他戒,第八慳惜加毀戒,第九嗔心不受悔戒,第十謗三寶戒。輕戒四十八條內容是:第一不敬師友戒,第二飲酒戒,第三食肉戒,第四食辛戒,第五不教悔罪戒,第六不供給請法戒,第七懈怠不聽法戒,第八背大向小戒,第九不看病戒,第十畜殺具戒,第十一國使戒,第十二販賣戒,第十三謗毀戒,第十四放火焚燒戒,第十五僻教戒,第十六為利倒說戒,第十七恃勢乞求戒,第十八無解作師戒,第十九兩舌戒,第二十不行放救戒,第二十一嗔打報仇戒,第二十二驕慢不請法戒,第二十三驕慢僻說戒,第二十四不習學佛戒,第二十五不善知眾戒,第二十六獨受利養戒,第二十七受別請戒,第二十八請僧戒,第二十九邪命自活戒,第三十不敬好時戒,第三十一不行救贖戒,第三十二損害眾生戒,第三十三邪業覺觀戒,第三十四暫念小乘戒,第三十五不發願戒,第三十六不發誓戒,第三十七冒難遊行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第三十九不修福慧戒,第四十揀擇授戒戒,第四十一為利作師戒,第四十二為惡人說戒戒,第四十三無慚受施戒,第四十四不供養經典戒,第四十五不化眾生戒,第四十六說法不如法戒,第四十七非法制限戒,第四十八破法戒。佛陀的精神是大戒必須遵守,但有時小小戒則可以捨棄,這開了後來中國禪宗狂禪的大法門,所謂佛祖心頭坐,酒肉穿腸過,便因此而找到了理論根據。
這時,父王淨飯王聽說兒子得佛道已經六年了,便派梵志優陀夷前往舍衛國迎接佛陀回故國。佛陀便帶領著浩浩蕩蕩的僧眾們回到了祖國迦毗羅衛。回國之後,佛陀為父王及臣民說法,度了不少人出家。淨飯王看到跟從佛陀的僧眾們一個個瘦骨崚嶒,形貌萎陋,身體黑臭,就像一隻只黑老鴉停在紫金山上一般,顯得極不相稱,於是在本國豪族中挑選了五百名身強體健、相貌威武的年輕人命令他們隨佛出家,伺候左右。佛的堂兄弟提婆達多也想求佛出家,但遭到佛陀拒絕,提婆達多由此記恨在心,釀成後來犯下五逆大罪的過錯,而墮入地獄。
這一年佛為僧眾說《殃掘摩羅經》。
前527年,佛在拘耶尼國為婆陀和菩薩等八人說《般舟經》,闡釋苦行的道理。
前526年,阿難剃髮受戒。佛陀並囑憍陳如等人為沙彌授戒。佛在柳山為純真陀羅王弟說法。
前525年,佛派遣目犍連請淨飯王及耶輸陀羅允許兒子羅睺羅出家。起初遭到父王和妻子的反對,雖然後來勉強得到同意,聽從羅睺羅出家,但淨飯王是為之十分痛惜的,他因此趕到佛的住處,對佛說:“你當初出家的時候,還有難陀在;現在難陀也已經出家了,我最後的願望都寄托在你這個兒子身上,你卻硬要他出家,這樣,就再也沒有人來繼承我的國家了,國計將因此而永遠斷絕。”佛陀聽了父王的話,也有些慘戚,但既已如此,只好設法開導安慰父王。佛因此召集僧眾,建立制度:以後凡是要出家的,如果他的父母不願意不準許,就不許出家。
佛到污穢的沼澤地帶為陀掘摩說法。佛為僧眾說《八關齋戒經》。
有十七群童子,大的有十七歲,小的才十二歲,他們也要求出家為比丘,但受不了大戒的約束,更加忍受不了一天才吃一頓飯的戒律,每到半夜時就群起啼哭。佛陀聽到了他們的哭聲,得知原委,於是制定製度:年滿二十才接受大戒的約束。
前524年,佛回到摩揭陀國,為弗迦沙王說法。樓至菩薩請求建立戒壇,為比丘受戒。佛命令在祇園精舍外院東南方建立戒壇,戒壇從地而起,有三層,象徵三空。帝釋又加了一個覆釜(倒扣的鍋形)用來覆蓋舍利;大梵天王用無價的寶珠置於覆釜之上。這樣就有了五層,象徵五分法身。
前523年,佛前往恐懼樹下為彌勒菩薩說《本起經》。
前522年,佛再回到迦毗羅衛國,為父王說法。這一次,佛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再一次堅決要求出家,開始佛陀不同意,後來阿難求請,佛得到姨母同意遵守“八敬法”之後,方才同意她出家為比丘尼。
前521年,佛在毗耶離城庵羅樹園說《維摩詰經》。
前520年,佛說《思益梵天所問經》。
前519年,佛在南海濱楞伽山頂,說《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大慧菩薩問世尊道:“那些外道尚且都不允許肉食,何況如來大慈大悲含育眾生,卻準許自己和別人都去吃肉嗎?”佛回答大慧菩薩說:“是的,有無數的原因要求我們不應當吃肉。”佛又說《金光明經》《楞嚴三昧經》《勝鬘夫人經》。
前518年,佛說《大方等大集經》。舍利弗對佛陀有怨望之情,說:“我們被稱為佛子,這都是如來的過錯,不是我們的過錯。如果如來沒有這個三乘之道,我們豈不早就已經成就正覺了嗎?”後來,舍利弗聽了佛陀所說的《法華經》後,方才將這種怨望情緒打消。
佛在祇園精舍。當時波斯匿王為他的父王忌日建設齋席,請佛到宮掖里去。城中又有許多長者居士同時用好飯好菜準備接待佛陀。佛命令文殊菩薩帶領各位菩薩和阿羅漢等前往各位齋主那裡接受供養。只有阿難遠遊未歸,因此沒能趕上這一天的供養。阿難後來回到精舍,因為沒有吃到東西,於是只好獨自一個到城裡求食。路逢摩登伽女,引動凡心,相攜進入摩登伽女的閨房。如來知道阿難被淫術所加害,當即派遣文殊師利前往保護。文殊將阿難和摩登伽女帶到佛陀面前,阿難一見佛陀的面,當即頂禮悲泣,悔恨萬分,並懇請如來啟講菩提之道。佛陀因此為阿難說《大佛頂首楞嚴經》。
前513年,佛在靈鷲峰、給孤獨園、他化自在天宮、竹園精舍四個地方舉行了十六次講經大會,佛為僧眾說《大般若波羅蜜經》,共六百卷。靈鷲峰在摩揭陀國王舍城外五里的地方,竹園精舍在王舍城旁,給孤獨園在舍衛國,均屬中印度範圍。
前504年,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為舍衛國波斯匿王說《般若波羅蜜十四正行》,並囑咐波斯匿王說:“當國土大亂,盜賊來侵略國家,日月星災變,發生大火大水災害,五穀不登,大風亢旱之時,應當請一百位法師建築一百座高壇,每天早晚兩次講讀這部經書,百部鬼神喜歡聽這部經書,因此他們就會前來保護你的國家以及人民,使之得到安全快樂。”
前503年,佛從成道之日算起,到現在已經過了三十年。佛在王舍城告誡比丘說:“誰能為我領受護持這十二部經,並經常將它們供養在身邊?”憍陳如當即回響,說:“我能做到。”佛說:“你已經太老了,怎么能替我供養護持呢?”五百阿羅漢都沒有能領受這個任務。這時,目犍連閉目打坐,進入禪定之後,見到佛的心意,是想讓阿難來承擔這個任務。於是,將這個意思告訴了憍陳如,憍陳如便對阿難說:“你現在應當替如來擔負起這副擔子。”阿難說:“在我領受這任務之前,希望如來答應我三個要求:一、我不接受如來的故衣(舊衣服,指如來法衣,法衣代表佛的權威);二、我不跟如來一道接受別人的請求;三、聽便我進出隨意,不規定時間。”佛說:“好,我答應你的條件。”阿難預見到將來佛滅度後,自己會成為嫌忌的中心,因此預存退避之意,不以佛陀的接班人自居而招致災厄。
前495年,佛赴王舍城乞食,吃完後,叫羅睺羅給他洗缽,羅睺羅失手將缽打碎成了五片,佛說:“我滅度後一百年,比丘們將分毗泥藏為五部。”佛滅度後一百年,毱多尊者有五個弟子,他們各執一見,分為五部:一、曇無德部,法名四分;二、薩婆多部,法名十誦;三、迦葉遺部,法名五分;彌沙塞部,法名五分;婆蹉富羅部,律本不來。這五部律,都以僧祇律為根本。
前488年,淨飯王病重,想見見兒子。佛在王舍城,即攜弟弟難陀、堂弟阿難和自己的兒子羅睺羅一同奔回迦毗羅衛國。趕到王宮時,淨飯王已在彌留之際,佛陀將手放在父王的額頭上,淨飯王仿佛得到了無上的安慰,而安然地進入死亡。佛和難陀等操辦父王的喪事,喪葬之日,佛陀手執香爐走在前面引導。迦毗羅衛國從此逐漸衰微,後來遭舍衛國流離王所滅。舍衛國的太子本來是祇陀,他與給孤獨長者共同建築祇園精舍供養佛陀,並從佛修道,將王位讓與弟弟流離。流離是波斯匿王與釋迦種姓摩訶男的婢女所生的兒子。流離八歲的時候,波斯匿王叫他到外婆家學射箭的技術,當時淨飯王剛建了一個講堂,準備迎請佛陀和僧眾。流離就跑到講堂上,登上講座。那些釋迦種姓的人就大罵流離,說:“你是婢女生下的兒子,怎么敢坐在講座中間?”並將流離揪起來拋擲在地。後來流離繼承了王位,就發兵征伐釋迦族。目犍連知道這個情況,因此多次跟佛提起,佛說:“宿緣已經成熟,不是人力所能挽救的,現在該當接受報應了。”流離王進入迦毗羅衛城,將釋迦宗族大小上下人等趕在一處,把他們的腳埋在地下,身子露在外面,然後讓大象踐踏,由此而死亡的釋迦種姓無數。流離王又將五百名釋迦宗族的婦女召在一起,準備對她們進行姦污,但遭到釋迦種姓的婦女唾罵,於是,流離王將這五百婦女截去手足,投進坑中掩埋。流離王將迦毗羅衛國消滅之後,回到舍衛國。哥哥祇陀前去見他,他對祇陀說:“我和迦毗羅衛國作戰的時候,你怎么不幫我呢?”祇陀回答說:“我忍受不了殺害眾生的罪過。”流離王聽後,勃然大怒,當即拔劍刺殺祇陀於宮中。佛回到祇園精舍,告訴比丘們:“七天后,流離王及其軍隊將被全部消滅。”果然,七天后,流離王帶領兵眾到河裡洗澡娛樂,雷雨暴風驟然而至,流離王及其兵眾全都被大水沖走了。佛因此給僧眾說無常法。
前486年冬十一月十六日,佛在毗舍離國大林精舍重閣講堂,告訴比丘:“三個月後,我應當進入涅盤。”佛陀便為僧眾說《普賢菩薩行法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