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塔】
中國遼代高層木結構佛塔。在山西省應縣城內西北隅佛宮寺內。因塔內供釋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 制構件疊架而成,所以俗稱應縣木塔。佛宮寺建於遼代, 歷代重修,現存牌坊、鐘鼓樓、大雄寶殿、配殿等均經 明清改制,惟遼清寧二年(1056)建造的釋迦塔巍然獨存, 後金明昌二至六年(1191~1195)曾予加固性補修,但原 狀未變,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結構高層塔式 建築。1933年中國營造學社對木塔進行考察研究,1935 年實地測繪,1962年文物出版社又曾予以補測考察,古 建研究專家陳明達編著了《應縣木塔》。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立體造型 塔為平面八角形五層六檐樓閣式,總高 67.31米。塔身矗立在一個大型磚石基座之上,基座分兩 層,下層方形,上層八角形,高 4.4米。該塔每層之間 平座內設一級暗層,致使塔身實為 9層。附階周匝,正南 面辟門,塔底層直徑 30米。2層以上皆設斗□挑出平座 鉤欄。每層柱間裝隔子門。各層柱頭上施斗□懸挑塔檐, 檐上覆蓋布筒板瓦,頂層為八角攢尖屋面。鐵制塔剎雄偉壯觀,瑰麗精巧。
結構 塔身構造是逐層立柱,柱間額貫聯,縱橫 施以梁枋,其間有斗墊托,夾層撐設斜材,自下至上 逐層疊架而成。每層隨塔身內外設柱子兩周,遂致各層 構成塔室、圍廊和平座。每面分隔 3間,有門額、立頰、 地□結成框架穩固柱身,圍廊繞塔室形成八面排列的桁 架。各層外檐柱上下之間的銜接,有斗和草承托,上 層柱根較下層柱向內收進半徑,既可形成塔身外觀輪廓 收分的曲線美,又可保持上下層柱的穩定。塔身斗□依 其部位、結構和形狀分類,達54種之多,可謂集中國古代建築之大成。
塔身梁架是承重塔體荷載的骨架。1~4層外槽用乳 和草乳內外貫固,內槽南北向用六椽兩道,各角抹角一根,兩根六椽之間用三縫足材枋相聯,兩六 椽當心又施一單材枋順連線。平座夾層外槽設承重 枋和草乳直角相交,當心立柱,兩向設有斜撐,枝樘 固濟。第 5層梁架是塔頂結構,外槽有乳和草乳,上 置方墩承平。內槽南北向用六椽和六椽草,其上 方木墩墊架四椽、承椽枋、抹角和平梁,鑄鐵剎桿 插入其中。六椽之間施八角攢尖藻井。
塔剎系鐵鑄部件組合而成。剎下磚砌蓮台式基座。剎 高9.91米,有仰蓮、覆缽、相輪、露盤、仰月及寶珠等。 8條鐵鏈繫於戧脊下端,久經風雨,完好無損。
塑像與壁畫 塔內各層均有塑像,底層釋迦如來坐像高11米,內槽四周繪有壁畫,南北門楣橫披板上遼畫供養人像技法尤精。底層內槽上部置頂式平綦藻井,布列纖巧,是遼代小木作中佳品。 2層佛壇方形,上塑一 佛二菩薩; 3層佛壇八邊形,壇周束腰鏤刻精細,壇上塑四方佛;4層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薩;5層塑一佛八大菩薩。 各像比例適度,面相俊逸,從造型風格分析,當是金明 昌年間“增修益完”時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