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目錄
1.1老頂初次來壓步距計算的意義
1.2老頂初次來壓步距計算方法的發展
1.3采場老頂板結構模型
1.3.1力學模型的建立
1.3.2破斷準則
1.3.3板結構求解分析
1.3.4板結構求解分析結果的套用
1.4板結構彎矩的精確解
1.5Marcus簡算式及其校驗和修正
1.5.1四周固支條件板結構
1.5.2三邊固支、一邊簡支板結構
1.5.3鄰邊固支、鄰邊簡支板結構
1.5.4三邊簡支、一邊固支板結構
1.5.5對邊簡支、對邊固支板結構
1.5.6四周簡支板結構
1.6引進彈性基礎邊界的影響
1.7老頂初次來壓步距計算方法及其套用
1.7.1初次來壓步距的程式計算法
1.7.2老頂初次來壓步距的實例計算效果
1.7.3計算初次來壓步距的工程圖示法
1.8板結構初次來壓步距影響因素分析
1.8.1周邊支承條件的影響
1.8.2工作面長度對初次來壓步距的影響
2複雜條件下老頂初次來壓的相似模擬和現場實踐
2.1相似材料模擬的實驗原理
2.1.1幾何相似
2.1.2物理力學性質相似
2.1.3時間相似
2.2模型製作及實驗過程
2.2.1邊界條件及載荷模擬
2.2.2實驗裝置及測試儀器
2.2.3相似材料
2.2.4模型實驗的一般過程
2.3梯形邊界對老頂初次破斷和來壓的影響
2.4梯形採空區老頂破斷的現場實例
2.4.1現場實例
2.4.2實例分析
2.5斷層對老頂初次破斷和來壓的影響
2.5.1斷層概述
2.5.2模擬試驗
2.5.3具有斷層的采場老頂運動分析
3普采工作面礦山壓力監測
3.1工作面概況
3.2普采工作面礦壓監測方法
3.2.1老頂初次來壓步距的計算預測
3.2.2老頂斷裂引起反彈、壓縮擾動的規律及其觀測
3.2.3工作面礦壓顯現與支護系統監測
3.2.4礦壓監測信息的處理
3.3礦壓監測的具體過程
3.3.1直接頂活動的監測
3.3.2老頂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期間的監測工作
3.3.3“反彈一壓縮”信息特徵分析
3.4普采工作面礦山壓力監測效果
4綜采面直接頂穩定性的相似材料模擬實驗研究
4.1相似材料模擬實驗概述及方案
4.2模擬實驗參數確定及量測方法
4.3模型的坐標系及實驗結果分析方法
4.3.1坐標系和坐標值的確定
4.3.2坐標系的旋轉
4.3.3應變分量占值的計算
4.3.4老頂迴轉角及頂梁俯仰角的確定
4.3.5模型結果整理方法
4.4第1組相似材料模擬實驗及結果分析
4.4.1IA模擬實驗模型
4.4.2IB模擬實驗模型
4.4.3IC模擬實驗模型
4.5第Ⅱ組相似材料模擬實驗及結果分析
4.5.1ⅡA模擬實驗模型
4.5.2ⅡB模擬實驗模型
4.5.3ⅡC模擬實驗模型
4.6直接頂岩體破壞冒頂的控制
4.6.1老頂方面
4.6.2直接頂方面
4.6.3液壓支架方面
4.6.4人為管理方面
5綜采支架一圍岩工作狀態的監測與控制
5.1監測的目的與指標
5.2液壓支架支護質量監測
5.2.1礦壓監測儀器及方法
5.2.2監測方法
5.3高架頂梁俯仰角的監測與控制
5.3.1支架頂梁俯仰角監測的方法和裝置
5.3.2高架頂梁俯仰角與直接頂破壞的關係
5.3.3高架頂梁俯仰角控制範圍與措施
5.4液壓系統工況的監測
5.4.1外泄漏檢測
5.4.2內泄漏檢測
5.5乳化液泵站的監測
5.5.1乳化液泵站測試原理及方法
5.5.2乳化液泵站測試儀的測試方法和儀器
5.5.3乳化液泵站測試儀設計計算
5.5.4乳化液泵站測試儀的使用
5.6液壓系統泄漏故障的監測與識別
5.6.1液壓支架模糊評判矩陣的確定
5.6.2評判矩陣中評價係數的確定
5.7支架一圍岩系統監測實踐
6高產高效綜采面支架一圍岩系統監控軟體
6.1面向對象軟體設計與傳統設計方法區別
6.2監控軟體的開發
6.2.1設計資料庫結構
6.2.2數據編輯
6.2.3支架液壓信息
6.2.4統計與分析
6.2.5輸出工作面壓力圖
6.2.6圖形方式處理數據
6.2.7測站處理
6.2.8關於信息
6.3監控軟體的特點
7東龐煤礦大采高綜采面支架一圍岩系統監控的實踐
7.12703綜采面生產地質條件
7.1.1工作面地質條件
7.1.2工作面生產條件
7.2監控的思路和方法
7.2.1監控的總體指導思想
7.2.2生產班開機率監控
7.2.3支架一圍岩系統監控
7.3開機率監控
7.3.12703面開機率監控分析
7.3.2開機率監控實施及結果
7.4支架一圍岩系統監控
7.4.1頂板事故及其監控指標分析
7.4.2端面冒頂控制
7.4.3支架事故及其控制
7.4.4底板事故及其控制
7.4.5支架一圍岩控制系統的套用效果
7.5端頭礦壓顯現
7.5.1超前巷道變形觀測結果
7.5.2端頭液壓支架
附錄
附錄12703綜采面支架一圍岩控制系統監控日報
附錄22703綜采面支架質量觀測與分析報告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