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火山玻璃岩
正文
黑曜岩、松脂岩和珍珠岩的統稱。其組成物質的80~100%為火山玻璃,是流紋質和英安質岩漿在地錶快速冷凝的產物。三者主要的區別是含水量不同,其中黑曜岩含水量很低(<1%),松脂岩含水量很高(一般為4~10%),珍珠岩居中(一般為3~4%)。黑曜岩呈深黑色,具玻璃光澤(見彩圖);松脂岩呈深灰色,帶深褐色調;珍珠岩有兩種,一種為深灰-黑色,具珍珠狀裂開,另一種珍珠球粒與周圍膠結物的顏色不一,一般球粒呈褐紅色,膠結物為淺灰綠色。火山玻璃岩特別是珍珠岩具有膨脹性強(可比原體積擴大20~30倍)、密度低、導熱性低和化學惰性等工藝性能,因而被人們用做隔熱材料、助濾劑、油類吸附劑,以及農肥和農藥的添加劑,是一種重要的非金屬礦產。珍珠岩常與沸石和膨潤土等礦產相伴生。火山玻璃岩一般呈火山穹丘和熔岩的邊緣相產出,在火山灰流凝灰岩席內呈似層狀、透鏡狀或團塊出現。邊緣相的火山玻璃岩具塊狀構造或角礫構造;火山灰流凝灰岩中的玻璃岩常具熔結凝灰結構;珍珠岩具珍珠結構。酸性火山玻璃岩普遍存在不同數量的斑晶、微晶和雛晶,常見的斑晶是透長石或石英,微晶主要是透長石,雛晶為球粒狀、串珠狀、針狀或羽狀。火山玻璃岩除少量結晶物質之外,其“玻璃”部分也並非完全玻璃態的非結構物質。在“玻璃”部分中存在大量的矽氧四面體(SiO嚋)和造岩元素的陽離子。這些矽氧四面體不同程度地鍵合或聚合呈鏈狀、環狀、層狀或三維骨架,其與結晶相的主要區別是矽氧四面體的連線是高度無序的,所以“玻璃”的物理化學性質很不穩定,有不斷向有序化和結晶相轉化的趨勢,而且在熱液和下滲水的作用下很容易發生沸石化、蒙脫石和其他粘土類礦物化等的蝕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