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素飲食法

酵素飲食法

酵素飲食法,即在日常的三餐中有意識增加酵素攝入量的飲食方法。過度攝入加熱食物或加工食品,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紊亂,都會導致體內酵素不足,結果就是代謝能力降低,免疫力降低,引發一系列疾病問題。只要改變減少代謝酵素的飲食方式和生活習慣,轉換成酵素飲食生活,代謝能力就會大幅提高,會大幅改善人體的健康環境,酵素飲食是一種回歸自然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

方法簡介

酵素飲食法通常的做法,是增加富含酵素食品的攝入比例,增加三餐中生食部分的比例,如有機蔬果、堅果等,在三餐的製作中補充增加酵素營養補充劑三種方法。

當代酵素飲食法源於上世紀7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生食療法,提倡者是美國人安妮.威格摩爾博士。安妮.威格摩爾博士由於體弱多病得了癌症,在無藥可醫的情況下,她開始研究各種草藥和芽菜的功效,並採取生食芽菜的飲食方法,恢復了健康。她因此創立了生食療法健康中心,並著書《重建你的健康》 。在她85歲時,在日內瓦醫學大會上,她說:是生機飲食讓她多活了35年。

隨著全球微生物科學研究的進展,人們發現,生機飲食法之所以有強大的功效源自於這樣的飲食方法最大限度的保有了食物當中的活性物質——酶。而酶被發現是掌握所有生命活動的物質。思考問題、運動、睡眠、呼吸、憤怒、哭泣或者分泌荷爾蒙等都是以酵素為中心的活動結果,酵素的催化作用催動著機體的生化反應,催動著生命現象的進行 。

然而,生鮮食品只含足夠消化自己的酵素,沒有額外的量可以去消化烹調過或精製的食品,既然如此,全部生食應該是最好的良方,但這並不切實際,因此並不被醫療專家所建議。因為有被病菌污染的危險,許多食物不可生吃,例如:牛羊豬肉、家禽、蛋類、豆類,更何況生食時許多纖維很困難被消化。現代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因為生活方式的變化經常是違反身體的自然規律的,加上農藥化肥在蔬果種植方面的大量使用,有安全健康保障的純生食對於大部分現代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那么,善用安全而便利的酵素補充劑就成為我們生活的首選。我們發現,我們的祖祖輩輩都在食用的發酵食品是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補充活性酶的優質食物。各種蔬果經過現代工藝發酵釀製的酵素原液也成為很優質的酵素補充劑。

身體評估

已知的身體狀況欠佳或是生病的原因多是因為體內酵素不足。正因為酵是支持生命活動的物質,所以,當酵素不足時,代謝能力和免疫力就會低下,檢驗一下體內酵素含量是否不足,然後開始酵素充足的飲食方式

身體狀況檢驗

容易疲倦、慵懶

頭痛、頭沉

有頭暈或耳鳴

餐後就想睡覺

排便或放屁很臭

眼睛下方有黑眼圈

容易便秘或腹瀉

身體關節疼痛

有畏寒或浮腫

皮膚粗糙或皮膚瘙癢

覺得肩膀僵硬或腰痛

尿色深、有臭味

排尿不順

年齡不大卻多白髮

經常乾咳

手腳冰冷

腳經常抽筋

經常打嗝、胃部難受

口臭

生理周期不準或痛經嚴重

飲食結構檢驗

想一想一個月內吃的食物,如果超過三項,就是酵素不足

最喜歡吃肉或魚等

吃蔬菜時,常用煮或蒸的烹飪方法

一個月內幾乎沒吃過生鮮蔬果

1天飲用超過1瓶(500ml)的碳酸果汁或飲料

非常喜歡有很多奶油或鮮奶油的食物

早餐以香腸或火腿等加工食品為主

宵夜經常吃泡麵或燒烤

午餐常吃油炸食物

吃魚以烤的或炸的為主

每天都吃油炸零食或甜點

午餐大多是碳水化合物較多的米飯、麵條

生活習慣檢驗

每天都不好好吃早餐

午餐大多在12點前吃

每天久坐

習慣吃過晚餐後立刻就寢

喝完酒後一定要來一晚面

吃飯一定要吃到很飽

每天上健身房,做激烈的訓練

深夜12點以後才就寢

睡眠時間平均3-4小時

下午3點一定會吃甜點

菸癮很大(一天50支以上)

睡前過量飲酒

飲食原則:

1、食材以生鮮蔬菜和水果為主,無農藥、無肥料的栽培的最好。

2、每天早上要飲用富含酵素的優質水如兌好啦酵素原液的溫水或自製新鮮蔬果汁

3、午餐、晚餐充分添加生鮮色拉、醋漬食品、發酵食品,建議“生食”和“加熱食物”的比例為5:5或6:4

4、不過度飲食:過度飲食會讓胃和腸的消化酵素無端浪費,造成代謝能力下降。老話說得好:八分飽不用看醫生,六分飽不知何謂老。

5、感到疲倦的時候,補充酵素而非肉類:人們往往認為補充體力就的要吃肉類,其實在疲倦的時候,更該攝取富含酵素生鮮蔬果和酵素飲品。過剩的蛋白質反而會為消化帶來負擔,奪走體力。

酵素飲食法——專家建議

為了讓酵素飲食生活習慣化,要配合生理節奏安排一日的酵素飲食生活方式。早餐要充分享用一杯富含酵素的水或果汁,晚上8:00後堅決不吃任何肉類或主食夜宵,可以補充富含酵素的蔬果沙拉或酵素飲品。日間如果肚子餓了,建議把水果、堅果類食物作為點心。

酵素飲食貴在堅持,持續的補充才能帶來身體健康真正持久的改善。在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條件來為自己準備酵素餐的時候,建議適時適量補充酵素營養補充劑如好啦酵素液、酵素粉、酵素錠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