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有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有贈\n\n作者:劉禹錫\n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2。\n\n懷舊空吟聞笛賦3,到鄉翻似爛柯人4。

詩詞

樂天揚州初逢席上有贈
作者: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2。
懷舊空吟聞笛賦3,到鄉翻似爛柯人4。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5。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6。

全部注釋

1.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被征還京,和白居易(樂天)在揚州相遇。白作七律《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詩云:"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常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本篇是答白詩之作。
2.二十三年:劉禹錫從唐憲宗永貞元年(805)貶連州刺史出京後,到寶曆二年冬,共歷二十二個年頭。預計回到京城時,已是第二十三個年頭。中間遷徙多次,曾在朗州(今湖南常德)住了九年多,在夔州住了二年多。朗州在戰國時屬楚地,夔州在秦漢時屬巴郡。"巴山楚水"泛指他謫居過的這些地方。
3.聞笛賦:晉人向秀經過亡友嵇康呂安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感其音而悲嘆,因而寫了一篇《思舊賦》(見《思舊賦序》)。這句感嘆朋友中有人已死去。
4.爛柯人:指王質。相傳晉人王質進山打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他看棋看到終局,手裡的斧頭柄(柯)已朽爛了。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過去了一百年,同時的人都已死盡(見《述異記》)。作者以王質自比,說明被貶離京之久。回來後可能和舊人都不相識了。
5.白居易詩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之語。作者用這兩句答他,雖自比為"沉舟"、"病樹",但指出個人的沉滯算不了什麼,歷史還是要向前發展,新陳代謝總是要繼續下去的。將白詩懷才不遇之嘆化為通達之語。
6.這兩句答白詩首聯"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評析

此詩前四句感慨身世,言半生懷才不遇,歲月蹉跎,仕宦"遲速榮悴"之感;後四句化沉鬱為通達,變悲怨為樂觀,頗見作者性情之本色。頸聯是名句,歷來為人稱道。其中所含新陳代謝皆為規律、宇宙人生以變為常的發展觀,深得哲人三昧。《談龍錄》稱此為"有道之言也。"《唐詩別裁》:"'沉舟'二語,見人事不齊,造化亦無如之何!悟得此旨,終身無不平之心矣"。《詩境淺說》:"夢得此詩,雖秋士多悲,而悟徹菀枯。能知此旨,終身無不平之鳴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