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樂天揚初逢席上見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所作,是一首啟迪後人振作精神的名作,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為流傳極廣的名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詩詞】

巴山楚水淒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譯】

巴山楚水一片荒遠淒涼,二十三年來,我被朝廷拋棄在那裡。回到家鄉戰友都已逝去,只能吟著向秀聞笛時寫的《思舊賦》來懷念他們,而自己也成了神話中那個爛掉了斧頭的人,已無人相識,直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貴們好比千帆競渡,飛馳而過,又如一棵病樹,眼前都是萬木爭春,生機盎然。今天聽到你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憑藉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注釋】

這首詩是劉禹錫在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歲暮,從和州返回洛陽,途經揚州與白居易相會時所作。酬:酬答。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兩湖一帶。劉禹錫先後被貶到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屬巴國,其它地方大都屬楚國。
二十三年:永貞革新失敗後,劉禹錫被貶官,前後共二十三年。棄置:拋棄。
聞笛賦:指向秀的《思舊賦》。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爛柯人:傳說晉人王質進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片刻,童子問王質為何不去,王質才驚悟過來,見斧柄已經腐爛。回到家鄉,已歷百年,無人相識(見《述異記》)。劉禹錫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