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義
1.古酒名。據宋代張能臣《酒名記》所載,為北宋東京王太傅家所釀。2.酒面上浮起的稠汁。《文選·張衡》“醪敷徑寸,浮蟻若萍”唐李善註:“徑寸,蓋酒膏之徑寸也。”宋司馬光《送張少卿學士知洪州》詩:“風色傳花信,煙光拂酒膏。”
今義
常見的酒膏多見於存酒時間超過20年的老酒,酒存在溫濕度較為穩定的地方效果會更好更快。酒膏實際上就是酒類的酯化現象,在此看來也就是乙酸乙酯和其他一些東西的混合物,酒在存放的過程中由於水的揮發摻合酒上層真菌物質所產生的粘稠液態物質。飲用口味極差,勾兌後濃香撲鼻,口味是否好還需看勾兌者水平。現在市面上有售。
製作
1、原料與配方工業酒精100毫升,硬脂酸7克,氫氧化鈉2克。
2、製作方法
將100毫升工業酒精分成兩份,分別加入7克硬脂酸和2克氫氧化鈉。加入氫氧化鈉的酒精溶液需不斷攪拌,直至氫氧化鈉全部溶解。然後將兩份溶液混合,這時有部分酒精凝固,在水浴中加熱並連續攪拌,至全部溶解。然後灌裝到模具中,待冷卻後形成半透明固體,密封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