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2008年5月21日,總投資23億多元的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方案——《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鄭州市林業局報送國家林業局審批。在當天召開的該總體規劃設計方案的評審會議上,儘管相關職能部門的參會人員對此方案有許多疑惑,但是最終還是以獲得多數的贊成票而通過。
項目狀況
開發濕地,以利用自然景觀創造其經濟價值,在中國,鄭州不是首家,但由於濕地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如何找到保護與開發以及尋找其中間的平衡點,是相關建設部門應該首要考慮的問題。
河南首家
規劃中的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占地面積為2390公頃,其位置處於鄭州市惠濟區的黃河浮橋和黃河公路大橋之間的黃河河道南側。在《規劃》里,記者看到,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由6個功能區組成:科普宣教區、休閒娛樂區、灘地探索區、生態保育區、黃河農耕文化區和綜合服務區。“這個規劃在全國目前已建成的18個國家濕地公園中是十分誘人的。”參加項目規劃評審的專家之一、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研究員陳克林說,“以往的濕地公園中,還沒有這樣地域和文化色彩濃厚的規劃。”其中有評審專家指出,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區具有典型的河流濕地生態系統,動植物資源豐富,每年數量巨大的候鳥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位置十分重要。規劃區濕地景觀優美,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緊鄰鄭州市區,交通便捷,是建設濕地公園的理想場所。
由於濕地公園分為國家濕地公園與城市濕地公園兩種類型,目前河南除三門峽與南陽的屬於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外,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將是河南首家國家濕地公園。評審會專家經過實地考察和認真審閱規劃報告後指出,建設濕地公園,對實現生態保護、開展生態旅遊、建設生態鄭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根據規劃,濕地公園今年開建,2010年完工。另外,由於建設濕地公園一般需要投入巨額資金,而該規劃的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每平方公里投入資金約達1億元。
多重難題
鄭州市財政局一名與會人員看到規劃方案時說:“項目規劃顯示,濕地公園的諸多項目是在黃河大堤內建設。黃河河道幾乎每年都在變動,一旦黃河有大水,這些設施在河水來後將不復存在,不知設計方考慮到這些問題沒有?”另外,鄭州環保局一位參會人員則從環保方面提出疑慮:“微縮景觀里的水不能是死水,不然會造成污染。”他指出,鄭州市區的用水點就在公園內,但規劃里並沒有如何保證市區用水不受污染的說明。公園建成後,遊客製造的垃圾和糞便如果處理不善,勢必影響鄭州市區的供水質量。而惠濟區一名代表則認為,在規劃區內,如今有很多生態旅遊和產業的開發項目進行得不錯,其中千萬元以上的投資項目有數十個,上億元的項目有兩個。如何說服這些經營者也將是一個難題。對於上述疑問,參加評審會的鄭州市副市長王林賀則表示:“該項目將按計畫進行,相關事項政府一定會妥善處理。”
開發與保護
濕地是地球上有著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向來都稱之為“地球的腎”。雖然說建立國家濕地公園一方面是為更好的保護生態,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濕地往往因過度重視經濟利益而導致人為破壞。所以,防止人為開發導致危機,以避免濕地遭破壞,在2007年10月份,鄭州市就對黃河濕地進行立法保護。未經批准在保護區內開展參觀、旅遊等開發利用活動的,將被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以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濕地首先是一個非常脆弱的生態系統,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應該是一個不可打擾、可望而不可及的受保護的生態系統。”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馮德顯認為。特別是對於黃河濕地來講,如何在開發與保護之間尋找平衡點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對於這兩個方面,往往很難兩全其美。如果過度開發或者開發不當,將會造成濕地的消失。”馮德顯擔心地表示,“生態環境一旦遭受破壞,後果將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