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公街道

鄭公街道

鄭公街道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山東半島中部,鄭公街道成立於2008年1月14日,地處東經119°23′,北緯36°38′,坐落在山東省最大的水庫——峽山水庫的東南岸,位於高密、安丘、諸城三市交界處。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鄭公地處北溫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春季風多雨少,易發生春旱;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濕大;秋季天高氣寒,晚秋多乾旱;冬季乾冷,寒風頻吹。全年平均氣溫11.9-12.2°C ,年平均降水660毫米左右。 鄭公轄區傍靠山東省最大的水庫--峽山水庫,有豐富的水產資源,鯉魚、甲魚、鯽魚、黑魚、鰱魚、鯰魚、田螺、河蚌等水產品非常豐富。經過峽山區自來水改造工程,沿庫部分村莊飲用水均為峽山水庫的地下泉水,水質安全,甘甜爽口。全街道轄42個行政村,分別由原高密市雙羊鎮的27個村,井溝鎮的7個村及原諸城市相州鎮的8個村組成,42個村有36個村是移民村,移民人數高達1.81萬人,占全街道總人口的45%。 鄭公鄉顧名思義是以鄭玄而命名轄42個行政村,總面積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792萬畝,1.1萬戶,4.11萬人。鄭公街道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蹟分布眾多,其中以鄭公祠為主線,星羅分布著龍且冢、韓信壩、張良溝、袁紹墓涼台遺址等歷史遺蹟,今日,鄭公街道正以深入發掘歷史資源,著力打造生態旅遊為主題,全面打造宜居、和諧、幸福小城鎮。

歷史人文

鄭公街道 鄭公街道

《後漢書·鄭玄傳》:“國相孔融深敬於玄,屣履造門。告高密縣,為玄特立一鄉,曰:‘公者仁德之正號,不必三事大夫也。今鄭君鄉宜曰鄭公鄉。’” 唐皇甫冉《館陶李丞舊居》詩:“詞藻世傳平子賦,園林人比鄭公鄉。” 唐李群玉《經費拾遺所居呈封員外》詩:“唯應孔北海。為立鄭公鄉。”清趙翼《新春宴集草堂》詩之三:“未便帶符韓尉座,已如里改鄭公鄉。” 地名考據《辭源》大事年表記載,元末年山東瘟疫橫行,“元末明處山東沿海州縣,連年兵荒,瘟疫盛行,兼產紅火毒蠅,人口大損,又東海嘯,西至濟南、南北巨海、當地村落空虛,迨至洪武年間始移民墾田”,繼續遷入建立成村,,明處本鎮遷入者共二十一個村。 至清代,遷入者共達二十八個村,據清光緒三十四年《鄉士志》載“鄭公鄉在縣西,東界縣西隅、東南界務本鄉西界青州之安丘縣,西南界濰川鄉,北界萊州之昌邑縣;領社十三,共一百二十五個村,中為坊鄉所隔,不相昆連”。 2007年以前,鄭公街道前鄭公、後鄭一、後鄭二、後鄭三、後店東、後店西、北甲莊、西山甫、東山甫、逄家村、劉家溝、陳家山甫、西新村、張家院、山前、東新村、潘劉屯、柳家屯、良灣屯、武巽屯、中嶺、前嶺、西嶺、後嶺、前柿子園、後柿子園、於家下坡27個村都是原雙羊鎮的轄村,後鋪、前鋪、住王莊、王家辛莊、小圈、大圈、城子7個村是原井溝鎮的轄村,新村、北戈莊、後涼台、徐家莊、前涼台、逄家嶺、南張洛、尚家莊8個村是原諸城市的轄村。 其中以地理特徵取名者如:柿子園、中嶺、西嶺、前嶺、後嶺、於家下坡。 以古建築取名的有:鄭公、後店。

經濟狀況

鄭公街道 鄭公街道

鄭公街道成立以來,大力挖掘歷史資源,著力發展生態農業。 農業:現已形成南部萬畝有機蔬菜基地、中部萬畝有機小麥基地、北部萬畝有機林果基地的生態建設格局。優質蔬菜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6000萬公斤優質蔬菜,遠銷青島、上海、北京等地;小麥基地出產菸農-15優質小麥面積達15000多畝、產值達2000萬元,同時康成麵粉有限公司,加工出產優質麵食;有機林果基地分為草莓基地、櫻桃基地、板栗基地、葡萄基地、蘋果基地、倉方早生桃基地總計5000畝,年產值達1200多萬元,出產的早生桃個大味甜,富士蘋果肉厚多汁、板栗油亮香甜、葡萄酸甜可口。 工業:現有規模較大的輪胎加工廠一家,生產的輪胎質量好、價格低,廠家信譽極高,很受外地客商的青睞。服務業:街道內歷史古蹟頗多,其中鄭公祠是峽山區唯一一個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轄區內還星羅分布著龍且冢、韓信壩、張良溝、涼台遺址、袁紹墓群等歷史遺蹟,有良好的旅遊前景,將帶動鄭公街道的生態旅遊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