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綰

鄧綰(1028-1086),北宋官吏。字文約,成都雙流(今屬四川)人。舉進士,為禮部第一。遷職方員外郎。熙寧三年,通判寧州。條上時政數十事,以為宋興百年,當事更化。著有《治平文集》30卷、《翰林制集》10卷、《西垣制集》三卷、奏議20卷,雜文詩賦50卷(《宋史·藝文志》七),今已佚。《全宋文》卷1634收其文一卷。

鄧綰(1028-1086) 

概述

北宋官吏。字文約,成都雙流(今屬四川)人。舉進士,為禮部第一。遷職方員外郎。熙寧三年,通判寧州。條上時政數十事,以為宋興百年,當事更化。召對,除集賢校理、檢正中書孔目房。同知諫院,獻所著《洪範建極錫福論》,遷侍御史知雜事、判司農事。五年,擢御史中丞,加龍圖閣待制,遷翰林學士。王安石去位,頗附呂惠卿,及王安石復相,又劾呂惠卿、章惇以取諛安石,神宗謂其奸回,斥知虢州。逾歲,為集賢院學士、知河陽。元豐中,知荊南府,歷知陳、陝、永興、青、鄧諸州軍。元祐初卒,年五十九。

著作

著有《治平文集》30卷、《翰林制集》10卷、《西垣制集》三卷、奏議20卷,雜文詩賦50卷(《宋史·藝文志》七),今已佚。《全宋文》卷1634收其文一卷。事跡見《宋史》卷329本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