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福傑

該論文收集於《1984年陝西省漢中醫學年會論文彙編》中,並發表在1986年《新醫學》雜誌上。 “走出癌症疼痛治療的誤區”是鄧福傑醫師的又一篇論文,發表在2004《中國醫師進修雜誌》上。 “雙苯吡乙胺--一種新的抗心律失常藥”一文,為翻譯文章,刊登在1989年《國外醫學-內科分冊》上。

1979年參與全國高血壓普查工作。1980—1981年在陝西漢中地區醫院進修內科、兒科和血液病,1984年參加全國心血管會議,1986年在河南省進修精神病,1987年參加西安市高級醫師培訓班,1996年參加廣州市病案工作學習培訓,2002年參加廣州市急診學習班。發表醫學論文6篇。本人為《心血管網》會員,在網上發表醫學論文4篇,發表醫學評論73篇(次)。為宣傳健康的知識,網上自創鄧福傑健康圓,同網友一起討論健康話題。為掌握世界醫學前緣知識,常在網上進入美國國立圖書館(世界最大的醫學圖書館), 搜尋大量醫學資料以充實、提高自身醫學水平。
鄧福傑副主任醫師在心血管疾病有較深造詣,診斷及用藥以循證醫學為依據,以國際診斷指南作指導,規範用藥,與國際接軌 。心律失常診治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比如在Q—T延長綜合症,反覆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並休克時,能否可以用β-阻滯劑?他在前人理論指導下套用心得安搶救Q—T延長綜合症出現嚴重心律失常並休克的危重病人獲得成功。心跳呼吸驟停時腎上腺素用量等均做了很多研究。曾有一2歲小兒因溺水後心跳呼吸停止約兩小時,全身已經發涼,經用大劑量腎上腺素搶救後,使長時間沒有電活動的心臟復甦,血壓上升並且維持10多個小時。雖然因腦細胞無法復甦告失敗,但總結既往使用腎上腺素的經驗教訓認為大劑量使用腎上腺素是可行的。1983年一患者心跳呼吸停止12分鐘,經心內注射無效,後來反覆6次心臟電擊除顫搶救成功,通過總結經驗教訓,較早提出心臟電除顫可以反覆多次進行(當時多主張一次除顫)並指出心內注射6大害處,建議廢除心內注射法。該論文收集於《1984年陝西省漢中醫學年會論文彙編》中,並發表在1986年《新醫學》雜誌上。
在糖尿病專題做了較多的研究,規範糖尿病的診斷及用藥,開展葡萄糖耐量試驗,卒先在本院開展糖化血紅蛋白(HBA1c)——糖尿病監測金標準的檢查。
在臨床上,水腫及尿少的情況很常見,有時頑固到醫生促手無策。鄧福傑副主任醫師亦做過專題研究,針對國外一些學者提出的“速尿超過800mg/日時不會增加尿量(伊藤敬一,1975);亦有人認為靜脈注射每次不應超過250mg,每天不要大於1000mg(Heidland,1986)。他在許多套用速尿病人的研究中得出的經驗寫成論文:“套用速尿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附20例分析”,發表於1989年《新醫學》雜誌。提出:1、該研究中每日最大劑量2020mg;2、一般情況下大於200mg/日時才是有效大劑量;3、大劑量要因人而異,因病而異;4、提出大劑量速尿的5個適應症;5、大劑量速尿的6大機理。該論文已被多篇醫學論文引用。被收錄到中國論文資料庫中。
“走出癌症疼痛治療的誤區”是鄧福傑醫師的又一篇論文,發表在2004《中國醫師進修雜誌》上。文章指出,雖然WHO三階梯止痛方案在我國推廣已20多年了,由於擔心病人對藥物成癮,面對被癌痛折磨的病人,許多臨床醫師往往是“望痛興嘆”。究其原因,主要是WHO三階梯止痛方案未得到普及,臨床醫師對癌症疼痛用藥存在許多誤區。該文章指出目前我國治療癌痛存在六大誤區,並提出解決對策。
“雙苯吡乙胺--一種新的抗心律失常藥”一文,為翻譯文章,刊登在1989年《國外醫學-內科分冊》上。
“90年代新的診斷技術-體外基因放大技術”發表在1996年10期《廣州衛生報》上。
鄧福傑副主任醫師把一切精力和時間投入到鑽研醫療技術上。對醫療技術要求精益求精。自80年代起自己編制雜誌(書籍)題目索引卡片2500餘張,共收集文章題目25000條。自96年後由於電腦的發展,他脫離手工操作,把文章題目索引輸入電腦。目前已輸入電腦的條目達35000條。為了翻譯的方便,自己編寫了一本《英-漢心血管疑難詞集》詞條達2000多條。是在英語字典上難以找到的專業用詞為主(如torsades de pointes-尖端扭轉性心動過速)。
結束語:面對困難你應該堅強,面對病痛你應頑強。當你為缺少一隻鞋而悲傷時,你要想想,還有很多人缺少一隻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