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平
出生於嘉義縣民雄鄉一個清寒農家的鄧有立,在國小四年級時繪畫比賽得了第一名,從此開始喜歡畫漫畫和看漫畫。他說,自己當時最大的心愿就是將來能當個漫畫家。17歲時,他隻身一人來到台北學漫畫。從最初的學徒做起,到1971年創建台灣第一家卡通公司,一路走來艱辛不少但熱情不變,那就是———希望能創造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卡通。 1972年,鄧有立製作了他的第一部卡通片《西遊記》,雖然片長僅10分鐘,而且還是黑白片,但作為台灣第一部卡通短片,引起了各界的高度矚目;1973年他製作的第二部卡通片《中國文字的演變》,一舉拿下了當年台灣金馬獎“宣揚文字特別獎”。
“動畫是良心事業,要注意社會責任。”鄧有立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許多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故事,都富有創意的空間,如果能夠系統地將中華文化用卡通表現出來,就可以讓孩子們在娛樂的同時受到正面的教育。
創業之路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鄧有立終於有機會前往祖國大陸考察。在和大陸的相關業者接觸中,鄧有立發現,台灣擁有人才和經驗,大陸製作成本低、市場大。發展以中華文化為題材的卡通片,兩岸只有加強合作才會前景廣闊。
自此以後,鄧有立一直奔走于海峽兩岸間,致力於兩地合作發展中華文化動畫。1992年,他邀請親朋好友集資,和大陸有關機構合作拍攝《中華五千年歷史故事系列》,從盤古開天闢地到辛亥革命。如今,預計拍攝260集的這個動畫電視片已完成13集,在大陸中央電視台第四頻道播出以來,反響熱烈。鄧有立說,後面的製作、拍攝進度會加快,還有8年時間就可完成。
“無論是大陸還是台灣,動畫市場被外來片占滿,這很不利於培植中國人自己的動畫形象。我希望這部片子能成為中國卡通產品邁向國際化的典範。”據悉,《中華五千年歷史故事系列》已完成的部分,去年已榮獲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卡通片獎。
目前,鄧有立一年中有近8個月的時間在大陸。和上海美影廠合作的《梁山伯與祝英台》2008年暑假就可完成,而《少林傳奇》的首集作品發表會也將於3月下旬在少林寺舉行。
“《少林傳奇》里的一招一式都來自於正宗的少林功夫,由少林弟子親自演練,再以動畫形式搬上熒幕。”鄧有立說,之所以選擇少林題材,不僅是因為中國功夫以少林功夫為代表,更是希望通過片中融入的中國功夫的禪意、武德,弘揚中國武術文化的精髓。
《少林傳奇》預計拍攝52集,2008年內會完成26集,明年再做26集。為了《少林傳奇》,鄧有立已進出少林寺七次,根據少林寺的意見進行了多次動畫人物等造型的修改,力求做到真實、完美。
剛剛回台與家人過完春節的鄧有立近日又要動身前往少林寺,準備3月初的發布會。他說:“《少林傳奇》、《梁祝》如能成功,將對兩岸動畫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鄧有立透露,他還正準備出版一套教材,內容從動畫的企劃製作到後期發行。“它將結合我的動畫經驗,供兩岸動畫界交流借鑑,希望能幫助別人少走彎路。”
早年籌劃
大家長鄧有立,年輕時就學畫漫畫,進一步創辦中華卡通公司,三、四年前自製台灣第一部動畫卡通「封神榜」至今,堪稱台灣最多產的動畫公司,目前他擔任台灣動漫創作協會理事長,一家子兩代連同女婿五個人,從策畫、製片、編劇到3D特效都有涉獵,而且勤跑兩岸、布局台美,目標是在2010年要躋身華人世界前三大品牌。
這二、三年,中華與中影合作發行的動畫卡通電影「梁祝」、電視影集「少林傳奇」,在兩岸已經打響知名度,尚在大陸播出的少林傳奇收視率是同時段第一;這個暑假,中華第一個完全自製卡通動畫電影「海之傳說-媽祖」,將由美商福斯公司在台發行,DVD預計於聖誕節檔期透過Walmart進軍北美市場。
集中心力做前期規畫 積極扮演資源整合者
將近耳順之年的鄧有立,跟許多老一代動畫公司老闆不同,並非從代工轉型拍卡通片,而是一開始就堅持走原創這條艱難道路,跟他年輕時立志「要當漫畫家的老闆」有關。鄧有立猶記得,他17、18歲就到出版社打工學畫漫畫,當時沒人要教他,那些人還故意在他面前晃來晃去算鈔票,當時他一個月稿費只有75元,別人可以拿到2、3萬元,不堪被激的鄧有立,當下打定主意將來要當漫畫家的老闆,而且日後要積極栽培兒子念書彌補自己的缺憾。
隔了幾年,日本人開始把電視動畫拿到台灣代工,當時有一家影人廣告公司招收二十多位本土漫畫家訓練並接桉子,三、四年後"中日斷交",鄧有立順勢結合其中的七、八個漫畫家在1971年成立中華,拍些短片、教學片、社教片卡通,其中一支「中國文字演變」得到金馬獎,吸引香港南海電影公司找上門合拍封神榜,目前在華人地區動漫界知名作家或業者蔡志忠、敖幼祥、謝台春等那時都有參與,只不過片子拍完,中華的人也被香港挖走,接下來宏廣公司成立並為美國動畫代工,又吸引一批人投靠,鄧有立就垮了,也學到寶貴的一課「藝術人才管理」。
揮別那段打斷牙和血吞的日子,鄧有立用剩下的人轉行做國小幼教書漫畫、電腦軟體求生存,營業額維持一年1、2千萬元,是支撐中華做動畫的基礎;另方面,中華集中心力做卡通片的前期規畫,不養後期人力儘量壓低營運成本,鄧有立自此也積極扮演一個「資源整合者」的角色,跟台灣中影、大陸北京方面合作,1995年起再推「小太極」、梁祝等卡通電影或電視片,梁祝DVD最多發行二十幾國。
往來兩岸布局長達15年的鄧有立分析,台灣市場小,很難支撐一部好片子,長遠看,台灣動漫的市場是在國際,要走到這一步有幾個路徑,一是作品在國際上得獎打動好萊塢;二是若有好的題材、創意,可以尋求跨國公司合作發行;三是將台灣經驗加上中國品牌,趁著現在國際一片中國熱,在2008年北京奧運、2010年上海世博達到高峰之際趁勢崛起。
所謂中國品牌主要指中華文化題材,好比梁祝、八仙、媽祖等民間或神話故事,以及少林武功、孫子兵法等國際知名題材。這六年他積極跟大陸嵩山少林寺建立關係,目前擔任少林娛樂公司營運顧問,也取得「禪武少林」、「少林小和尚」動畫電影電視片的企畫和發行權。
留學的教育和經驗 有助於進軍歐美市場
要一圓國際美夢,鄧有立清楚,須整合外部資源才有贏面,所以「禪武少林」、「孫子兵法」找來蔡志忠導演、大陸中信集團投資,現正積極尋求好萊塢的資金和技術合作,都是估計達2億元的大片,是他們預計在2008、2009年打入全球主流市場的重頭戲。
鄧有立的第二代在耳濡目染下目前也都在動畫這行,成了他的後盾,女兒鄧亞宴是編劇、女婿賴聿侖在美國藍天工作室做CG特效,參與過「玩具總動員」、「冰原歷險記」等片,以及兒子鄧亞剛作執行製片、鄧橋任中華總經理,鄧橋從小就被刻意栽培,目前專責創意和行銷管理,以及跑四大國際影展賣片做先鋒。
鄧橋很早就出國念書,高中導師的先生恰巧是迪士尼導演,使他有機會接觸卡通片的創意市調,後來這套做法被中華用在解決創意瓶頸,留學的教育和經驗也成了他進攻歐美市場的基礎,每每在國際影展上跟老外片商的中高階主管交手並帶回第一手資訊,持續讓中華的創作更能回應國際市場需求。
鄧橋認為,在台灣許多人有迷思,想學迪士尼做國際行銷、像皮克斯一炮而紅,其實這些只有美國企業辦得到,因為背後牽涉龐大投資和發行網路。目前不是1千萬美金的作品,別想跟美國八大電影公司談,他們最愛3、4千萬美金以上鉅作,再來,美國動畫公司投入1元製作會花3元行銷,台灣動畫公司卻只花2毛錢行銷,隨後幾千家戲院的拷貝錢加總要數億元,都不是中小型規模的台灣公司負擔得起,還有一個更根本現實的問題是,國際市場目前還不認為台灣會做卡通、動畫。
運用一本多綱策略 行銷國際市場
所以中華的策略是專攻中華文化題材,至少有大中華以及東南亞市場為基本盤,是比較安全的做法,做出口碑、專業後,只要國際間想到東方題材就會想到中華。
由於小公司的買家主要是發行商,因此中華決定用一線產品(電影規格)打二線市場(家庭影帶),用二線產品打三線市場(電視規格),以較好的品質、較低價的格打開國際主流市場,媽祖DVD鋪進北美Walmart就是第一步。令人好奇的是,中華文化題材,老外未必看得懂,如何以此行遍天下?早先鄧橋擔任少林傳奇編劇時,找了全球100部賣座的動畫電視片來看,發現共同點是表現人性心理以及價值,通常是一群人碰到壞蛋,但終究邪不勝正,在主角拿武器打敗對手後,繼續他們的旅程,關鍵就在講故事的節奏和笑點要抓到精準。
看媽祖動畫就有異曲同工之妙,媽祖拍成動畫變Q後,以全球800 萬到1億的信徒為市場,另外還有二個海外版本,一是將媽祖轉換為海上救人的中華女英雄,專攻無神論的大陸市場,一是聰明勇敢的少女,類似木蘭,重點擺在經營歐美市場,一本多綱正是中華運用中國題材行銷國際的策略思考。
媽祖是中華第一個完全自製動畫,先在兩岸立足,再進軍國際。在台灣市場部分,因為受到國片影響,通路發行不好,中華便逆向操作從宮廟切入,二年前先推出媽祖周邊商品在鎮瀾宮銷售,累積營業額近2千萬元,加上許多宮廟董監事擔心年輕人不進宮廟會有斷層,也有意承購媽祖Home Video,隨著片子今夏上檔,全台1、200家宮廟也將成為中華的行銷據點。
2009年,將再持續推出八仙、禪武少林以及孫子兵法等卡通片,鄧橋強調,此舉可以確保中華的創作泉源不間斷,也能夠壓低創作成本、提升品質,走向工業化量產之路,這是形成一個產業很重要的概念,也在告訴國際市場,中華是玩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