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瑗

鄧志瑗先生(1915-2008):字希玉,筆名夢樵,別號愚夫,江西奉新縣人。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學者、詩人,原中國民盟盟員、江西師範大學、江西教育學院中文系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93年開始)。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鄧先生治學嚴謹,在古漢語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語法學及古代文學上有很深的學術造詣,並擅長詩詞和駢文的寫作。工作期間,曾擔任古代漢語教研室主任,江西師範大學古漢語研究生導師,南昌大學中文系研究生論文答辯首席專家,全國教育學院、師專古代漢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是江西語言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訓詁學研究會會員。

已發表和出版的有:《中國文字學簡說》、《幼學瓊林譯註》、《十三經直解》、《儀禮直解》、《廣韻反切校證》、《奉新方言志》、《訓詁學研究》、《夢樵詩詞文寄情集》、《說文段注新箋》(未出版)等多部學術著作。

生平事跡

鄧先生1915年12月14日生於奉新縣赤岸鄉歷富鄧村。鄧先生自幼酷愛讀書,篤志向學。家貧幾度輟學,外出謀生。先生當學徒、店員之餘,常挑燈夜讀。夜永天寒,輒臥衾記誦。稍長,考入南昌鄉村師範。為解家困,又入江西省政府會計培訓班,先後赴吉水、泰和諸縣府事會計,未能繼續深造。 1942年秋,南昌鄉村師範保薦先生入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國文科(湖南師範大學前身),獲捐贈,始得入讀,先生學術自是奠其基焉。所遇良師,有乾嘉學派章太炎先生親授弟子文字學家馬宗霍,黃季剛先生親授弟子音韻、訓詁學家駱鴻凱,詩詞駢文家宗子威,古文大師錢基博(錢鍾書父)。先生承乾嘉正傳,國小循《說文》、《廣韻》、《爾雅》登堂入室,出入五經,旁涉子史;古文則自三蘇溯《孟》、《莊》、《國策》、《左傳》;詩賦則追夫唐之義山、六朝駢文、漢魏辭賦、《詩》、《騷》。於所學,先生皆能兼餉並飲,隱栝於心,諸師亦傾心相授。先生出身貧寒而敦敏異常,為學勤謹,宛如鄭君再世。 1947年畢業。其於諸師教誨,終生感激。學成後,執教於國立十三中學、吉安女子師範學校、南昌師範學校。新中國建立後,歷任南昌師範、南昌師專、江西教育學院、井岡山大學、江西師範學院教師。“文革”期間,以“反動學術權威”橫遭批鬥,家亦被抄多次,並下放至井岡山拿山溝畔勞動改造。

“文革”結束後,1978年任江西師大古漢語碩士研究生導師,1980年返江西教育學院(仍兼江西師大古漢語研究生導師)執教。1982年評為副教授,1986年升教授,時年72歲。1988年退休。1993年始,以“高等院校任教做出突出貢獻”,獲國務院“特殊津貼”,並任全國教育學院、全國師專古代漢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等職,是江西語言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訓詁學研究會會員。 1994—1997年受南昌大學之聘,任中文系漢語史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主席(首席專家)。

學術造詣

先生治學,既嚴守乾嘉宗法,又明達開放,吸納新知識。先生引王念孫序曰:“訓詁聲音明而國小明,國小明而經學明”,“……訓詁之旨,本於聲音”。先生說,有清一代學術之所以度越前朝,關鍵在於以音韻貫通文字、訓詁。段玉裁的“三者互求”、 “六者互求”指的就是這個。新資料、新學術、新方法不斷湧現,都應吸收利用。《治國小應十者互求論》就是先生對自己治學方法的詳密闡釋。先生又說:學術要創新,不能理解為拋棄傳統。先生強調,學好古漢語,必須以國小為本,以《說文》、《廣韻》、《爾雅》為根柢。先生於教研之餘,間以吟詠,其《夢樵詩詞寄情集》以學問入詩,長於用典,與義山詩風近。

鄧先生著述,有《中國文字學簡說》、《幼學瓊林譯註》、《儀禮直解》、《廣韻反切校證》、《奉新方言志》、《訓詁學研究》、《說文段注新箋》(未出版)等。先生治文字學,秉承二徐、有清四大家的優良傳統,結合甲骨、鍾鼎、墜簡、帛書等出土資料,立論堅而不移。先生治《廣韻》,按之韻圖,證以等韻,徵諸《廣韻》各版本以迄唐五代韻書,上溯《說文》諧聲,理據確鑿,令人折服。治方言則極通達,采現代描寫法,且不避音標。先生用力最深者,莫過於《訓詁學研究》。是書也,鴻博緻密,條理秩如。峰迴壑轉而不失其道,萬派縱橫自可逢其源。極盡委曲,氣象萬千,乃千年之所僅見。先生於王氏父子素來推崇備至,奉為圭臬。但先生並非一味盲從,而是從實情出發,抉其失誤,如《廣雅疏證·卷三》“止也”條,“避也”條,證據確鑿,信而有徵。書中對黃季剛先生《爾雅說略》特加推重,徵引甚詳。然先生並非全盤照錄,而是間以按語,明其原委,證其得失。《訓詁學研究》一書,語多創見,尤以《爾雅·釋天》為最。先生謂郭景純天縱大儒,博學多聞而特所矜慎,每以“未詳”、“未聞”,闕而不注。後之邢(咼)於“未詳”、“未聞”皆付闕如,邵(晉涵)亦不能注,翟(灝)亦不能補,郝(懿行)雖疏而義皆不當。先生本諸段氏“因音以得其義”、王氏“就古形以求古義,引申觸類,不限形體”之旨,考諸卜辭、鍾鼎之文,證以先秦兩漢諸子百家之言,皆信而可徵,堅不能破,於是郭君“未詳”、“未聞”之癥結,始泮然冰釋,渙然瓦解,而非侈口開河也。先生論文有《略論上古文字通假與聲音關係》、《怎樣研究說文解字》、《廣韻邪母古讀不完全歸心母考》、《從<廣雅疏證>段王二序對訓詁學的偉大貢獻談到四備本的解誤問題》、《治國小應十者互求論》、《試論訓詁學與古籍整理》等,存於省內外諸刊。

桃李滿天下

鄧先生教研並重,尤注重對後學的培養。先生所授諸生,英俊迭出。中科院院士原北師大校長王梓坤教授、原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部長劉上洋、 湖南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兼全國唯一古漢語專刊《古漢語研究》主編蔣冀騁、《深圳特區報》副主任兼總編高福生、現任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副巡視員雙博士邱尚仁、江西師大古漢語教授宋易麟、南昌大學客贛方言研究中心主任劉綸鑫、南昌大學古漢語教授余讓堯、江西教育學院古漢語教授郭曉雲等皆出其門下。

評價

鄧先生治學謹嚴,學問淹通,造詣精深。其同道黃季剛先生親授弟子、江西師大古漢語研究生導師余心樂教授曾向古漢語研究班學員推薦鄧師: “鄧志瑗先生於《說文》、《廣韻》、《爾雅》等素有研究,國小功底深厚,海內堪與比肩者慮無數人。”

鄧先生以中國傳統語言學研究、教學為畢生使命,劬勞孜孜,耗盡了全部精力。這位長者的逝世,無論對於中國傳統學術,還是江右學界,都是一個重大損失。鄧先生的逝世,將在中國傳統學術領域留下難以填補的空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