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登黃山

鄧小平登黃山

《鄧小平登黃山》是由陳國星執導,盧奇、魏積安、薛淑傑、奚美娟等演員主演的紀實電影,是中央確定的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三大影視項目之一。影片以紀實的手法,重現1979年鄧小平登黃山、發表“黃山談話”的全過程。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鄧小平登黃山鄧小平登黃山
1979年7月,三度復出的鄧小平,應時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委會主任萬里之邀,攜全家大部分成員來到黃山,展開一次“休養式出巡”。從7月11日抵達至7月16日離開,鄧小平在黃山一共待了6天,在這期間,鄧小平同志登黃山、發表“黃山談話”,當時時代大背景下引人關注的小崗村包乾到戶、知識分子待遇、香港回歸等話題貫穿於影片之中。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鄧小平 盧奇 ----
萬里 魏積安 ----
嚴阿婆 奚美娟 ----
徐歌 禹童 復旦女大學生
卓琳 薛淑傑 鄧夫人
鄧林 鄧英 鄧小平大女兒
鄧楠 于越 鄧小平二女兒
鄧榕 張弛 鄧小平小女兒
高燕 董晴 78年恢復高考的復旦大學生
馬建民 徐東生 徽州地委副書記
丁經理 馬曉峰 玉屏樓賓館經理
戴主任 徐為平 ----
苗苗 丁柳雁 復旦女大學生
鄧朴方 朱宏嘉 ----
眠眠 劉逸寒 鄧小平孫女
萌萌 吳浩銘 鄧小平孫子
白髮魔女導演 吳華新 ----
鮑貽玫 賈曉晨 白髮魔女女演員
方子君 李逸朗 白髮魔女男演員
翠翠 柴 蔚 ----
王秘書 張紅宇 ----
朱國慶 謝漢斌 ----
高懷山 喬和平 ----
魏心一 於子寬 ----
萬里秘書 朱品春 ----
公社幹部 汪根華 ----
嚴老爹 李虎城 ----
鄧麗君歌曲演唱者 桐瑤 ----

職員表

鄧小平登黃山鄧小平登黃山
出品人:曹征海;莊保斌;李潮洋
導演:陳國星
編劇:趙葆華;張強
配樂:舒楠
監製:萬以學;馬雷;葉正軍;方碧雲;程亞星
職位
姓名
總顧問 冷溶、張寶順 、邵琪偉
總策劃 曹征海
總監製 卓松盛、花建慧、杜一力、王福宏、郎濤
劇本顧問 楊勝群
文學顧問 龍平平
策劃 任澤鋒、汪家駟、車敦安、蔡建軍、黃林沐、高屹、姜淑萍
總製片 嚴從華
主題曲演唱 韓磊
製作總監 嚴建升
聯合攝製單位 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安徽省旅遊局、 中共黃山市委宣傳部、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
承制單位 浙江天光地影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安徽華星傳媒投資有限公司、橫空出世(上海)影業有限公司

角色介紹

鄧小平|演員盧奇
一個身體非常健壯的老人,願意和人民民眾接觸,而不是成為一個高高在上的領導。以75歲高齡,與遊客們一起徒步登黃山,傾聽民聲,談旅遊,發表了重要的黃山講話。
劇照 劇照

萬里|演員魏積安
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委會主任,和鄧小平是多年的戰友,更是多年朋友,陪伴鄧小平徒步登黃山。
劇照 劇照

農村老太太|演員奚美娟
為了供孫女讀書、偷偷上山賣茶葉的普通農村老太太,雖然戲份不多,但是重要的紐帶人物,將鄧小平與普通村民、村幹部聯繫到了一起。
劇照 劇照

徐歌|演員 禹童
在校大學生,在與同學遊覽黃山的過程中偶遇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同志,並得到了鄧小平的幫助和鼓勵。
劇照 劇照

高燕|演員 董晴
恢復高考制度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大學遊學黃山時與鄧小平相遇,留下了鄧小平的簽名併合拍了一張照片珍藏。
劇照 劇照

幕後花絮

為了展現老年鄧小平,盧奇每天都是第一個去片場,找化妝師黏上皺紋,染好白髮。夏季黃山,天晴的時候,氣候悶熱。臉上的膠水一粘就是一整天,晚上卸妝的時候,臉上都幹得生疼,而且整個臉都變成了古銅色,粘了頭套的地方和臉上完全是兩個顏色,給化妝帶來很大的困難。

《鄧小平登黃山》是萬里的形象首次登上大銀幕。

在電影首映會上,鄧小平的女兒鄧林出席了電影首映,並表示祝賀。

奚美娟在進組前,反覆揣摩角色,從台詞到動作一遍遍地排練。和盧奇演對手戲時,兩位老戲骨火花四射,一場就過,現場的工作人員鼓掌慶賀。

為了更好的塑造角色,鄧英翻看了大量文獻資料,了解偉人與家人們的生活,而鄧英的努力也得到劇中其他前輩與人物原型鄧小平女兒鄧林女士本人的認可。

一開始徐東升的經紀公司接到劇組邀約時,他正在拍攝另一部電視劇,調時間和路程的奔波都讓公司猶豫過,但是他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所以和劇組協調最終達成了合作。

在拍攝一場過橋戲的時候,因為溪邊石頭濕滑,盧奇一不小心摔倒在水中,磕破了腿。被工作人員扶起後,沒有立刻去醫院檢查,簡單處理了一下傷口,就接著拍戲。一直到當天的戲份完成,才去醫院處理傷口。

盧奇有一次拍過河戲的時候,走回去時因為路太滑了,腳上摔了個口子。

盧奇為了塑造好老年鄧小平的角色,翻閱了很多資料,從點滴著手,比如手上該戴什麼表,拄著什麼拐杖,拿拐杖的姿勢,登山時的褲腿挽了多高,很多的細節都追求與鄧小平當年的形體動作相一致。

拍攝時,陳國星導演不停地穿梭在片場,不是指揮現場拍攝工作,就是在給演員講戲,因為趕上雨天,還不時地提醒工作人員和媒體們注意安全,茶杯里的茶擺在桌上一下午都沒動,儼然一副“鐵人”形象。

幕後製作

鄧小平登黃山鄧小平登黃山
創作背景
1979年7月11日,再度復出不久的鄧小平親臨黃山視察。他以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遠見卓識,就中國改革開放和黃山開發建設作出了指示。“黃山談話”,尤其是關於旅遊業發展的重要論述,首開了我黨歷史上旅遊理論的先河,是中國旅遊業的立業之本、發展之綱。

製片人嚴從華投拍《鄧小平登黃山》的初衷一是“家鄉情結”(黃山是嚴從華的家鄉);二是那代人集體對鄧小平的感恩。該片2012年立項,2014年7月10號確定整個劇本。
陳國星接到劇本後覺得“很不好拍”。因為從電影的角度看,沒有強烈的矛盾衝突,講述的故事也不是現代主流觀眾感興趣的。陳國星一直在想,鄧小平以75歲高齡堅持要求登黃山,到底是為什麼?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身體健康?這個理由並不是那么充分。後來想,這一切的動力源自於愛,他深深地熱愛著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

對陳國星來說,如何還原36年前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環境,以及如何處理好主旋律電影和觀眾訴求的關係,是拍攝《鄧小平登黃山》面臨的兩個困難。陳國星選擇“用最大的勇氣作定位”,“不拘泥在1979年的年代戲上”,而是用“現代”的時尚觀念來看待“當年”的人物,使電影裡的場景既保留了1979年的樣貌,又符合“現代”的審美觀念。所以在拍攝中,陳國星在不影響整部片子大的訴求的基礎下,著力把小平和家人的溫馨以及和普通人的感情在有限空間裡放進去。

演員選角
從影30多年,盧奇已經在40餘部影視作品中扮演了鄧小平的形象,在本片中他“前所未有”地出演75歲高齡的鄧小平。身材高大、同為山東人的魏積安,是製片方眼裡飾演萬里的不二人選。接演這個角色前,魏積安曾經猶豫觀眾能否接受,但最後他決定試一試。

拍攝過程
2014年7月11日《鄧小平登黃山》如期開機,為真實還原當年情景,本片全部在黃山市拍攝,攝製組歷時半年多時間,在各級各部門的支持下,克服天氣、自然條件等諸多困難,終於完成了這部革命歷史題材的電影作品。
導演陳國星白天忙拍攝,晚上還要在房間修改劇本,和演員討論第二天的拍攝內容。黃山陰晴多變的天氣,讓劇組幾乎所有的工作人員都生病倒下,陳國星也不例外,甚至有一次在片場突然昏厥,被緊急送下山就醫。

畫面音樂
影片拍攝時用了大量航拍,光拍黃山日出就等了足足一個禮拜。主題曲《黃山傳奇》,請來皖籍音樂人舒楠作曲,數易其稿。最終呈現出來的韓磊演唱的版本。

影片評價

《鄧小平登黃山》平實溫情地再現了小平同志登黃山的種種細節,也讓人感動落淚,影片重溫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深切展現了這位“世紀老人”對祖國、對人民最深沉的熱愛(人民網評)。

《鄧小平登黃山》表現了鄧小平同志胸懷天下、情系民眾的情懷和高瞻遠矚、繼往開來的政治智慧。重溫了改革開放之初小平同志的功績和親切情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評)。

《鄧小平登黃山》有政治上嚴謹、藝術上完美、製作上精湛的創作理念,以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再現了一代偉人與一座名山的真實故事,詮釋了小平同志改革開放思想的內涵精髓,展示了小平同志崇高鮮明又獨具魅力的革命風範(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曹征海、人民日報評)。

《鄧小平登黃山》是一部大題材、大氣魄的製作,重現歷史一幕,讓觀眾倍感親切,倍受鼓舞(鄧小平的女兒鄧林評)。

《鄧小平登黃山》展現了“白天老鄧、晚上小鄧(鄧麗君)”的時代風貌,將鄧小平平易幽默的一面展現給觀眾(新浪娛樂評)

《鄧小平黃山》是中央確定的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三大影視項目之一,生動再現了一代偉人與一座名山的故事。影片時長100分鐘,以紀實手法重溫小平同志登臨黃山、發表“黃山談話”的歷史場景,並融入小崗村“大包乾”等時代熱點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