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鴻生

鄒鴻生

鄒鴻生 TZOU, Hornsen (H.S.),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特聘教授,ASME Fellow ,美國普渡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博士學位。歷任美國University of Kentucky教授、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宇航學院教授兼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IRIAA)院長。是國際智慧型結構與結構電子學系統領域的創始人之一,智慧型結構、板殼控制領域的學術大師。從事多功能混合結構(光-電-磁-熱-彈性)板殼理論、智慧型板殼結構設計及控制理論和分散式智慧型感知與控制的理論體系的研究,並套用於航空、航天、汽車、醫療、能源、機械等元件及系統設計。1983年獲得美國普渡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博士學位,先後任美國肯塔基大學機械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終身)。在國際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發表學術論文450餘篇 (SCI+EI論文超過300篇),論著被SCI引用超過2000次,EI他引超過3300次,是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引用最多的作者之一(by 11/15/2006)。獲得六次最佳論文獎,六次美國機械工程學會傑出領導及服務獎、出版學術專著6部。叄次獲得美國NASA新技術發明獎並取得多項專利。現任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編委,擔任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技術知識傳播理事會(Board on Technical Knowledge Dissemination)執行理事會長、中國力學學會、固體力學專業委員會智慧型材料與結構專業組組員、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聯誼會常務副會長等。

基本信息

教育背景

台灣大學學士學位,美國普渡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碩士、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07/20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特聘教授,航空宇航學院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IRIAA)院長

09/2009-07/2015 浙江大學工程力學系,教授

07/96-9/2009 美國肯塔基大學 (University of Kentucky) 機械工程系教授。

09/01/2008-… 美國肯塔基大學物理工程科學學術領域諮詢委員會委員。

03/06-07/2009 美國肯塔基大學納米科學及工程中心委員。

1/2004-5/2011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

6/2007-05/2012 哈爾濱工業大學和教育部門111工程新學科技術創新和發展顧問.

8/2006-1/2007 台灣科學委員會講座教授及台灣大學套用力學學院訪問教授。

7/2007-8/2007; 12/2007-01/2008; 06/2008-08/2008; 12/2008

台灣中央研究院力學及工程中心訪問教授及研究學者。

5/2002-7/2002 任美國NASA Glenn研究中心結構力學和動力學研究學者.

5/2001-8/2001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機械科學國際合作講座教授。

9/1998-1/1999 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大型空間結構太空飛行器工程部門訪問教授。

5/1999-8/1999 台灣大學套用力學研究院研究學者和訪問教授。

05-07/1998 美國密西根Amway公司研究與發展部門顧問。

05-07/1997 德國Magdeburg大學及德國宇航中心 (Deutsche Forschungsanstalt Luft für

und Raumfahrt) 訪問教授。

05 07/1996 日本東北大學流體科學研究院結構系統控制部門日本技術振興協會(JSPS)高級

研究學者和訪問教授。

07/90 06/96 美國肯塔基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授予終身)。

07/85 06/90 美國肯塔基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助理教授。.

05 7//1995 美國俄亥俄空軍WPAFB飛行動力組,Wright實驗室設計技術發展研究員。

05/10 7/9/1993 美國俄亥俄空軍WPAFB振動組,Wright實驗室設計技術發展研究員.

05/1991 1/1992 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大型空間結構太空飛行器工程部訪問教授。(日本教育部支助)。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多功能混合結構(光-電-磁-熱-彈性)板殼理論、智慧型板殼結構設計及控制理論和分散式智慧型感知與控制的理論體系的研究,並套用於航空、航天、汽車、醫療、能源、機械等元件及系統設計。

2004年起,鄒鴻生教授擔任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首批境外兼職博士生導師。以智慧型材料結與分散式板殼系統控制技術為基礎,鄒鴻生教授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合作教授們建立聯合實驗室,開展的合作研究包括:柔性拋物面天線結構的分散式感測及控制;非接觸式光電精密操作與控制;精密儀器隔振系統的研究等,指導和教育本科生以及博士生。

2009年至今,鄒教授擔任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 博導參與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面上項目、航空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項目多項,發展“撓曲電板殼理論、感測、能量轉換及控制”,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及博士後若干名。

突出貢獻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鄒鴻生教授國際智慧型結構和結構電子學系統領域的創始人之一,ASME自適應結構與材料系統委員會發起人之一,ASME高級會士、ASME技術知識傳播理事會(Board on Technical Knowledge Dissemination)理事會長、學科交叉委員會(Interdisciplinary Councils)主席和結構與系統動力學與控制委員會主席。鄒教授提出並發展了多功能混合結構板殼理論,建立了板殼結構控制和複雜分散式智慧型感知與控制的理論體系,在多功能板殼系統設計和分散式板殼控制研究 方面有重大貢獻。

鄒教授的研究工作確立了國際領先地位,其研究成果在工程領域廣泛套用,在國際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發表學術論文450餘篇(SCI+EI論文超過300篇),SCI引用超過2000次,EI他引達3300餘次;已出版專著10餘部,其中《Piezoelectric Shells (Distributed Sensing and Control)》一書已成為領域內權威著作。曾六次獲最佳論文獎,七次獲得美國機械工程協會傑出領導及服務獎,三次獲美國NASA新技術發明獎,並取得多項專利,也曾獲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的One of the Most Cited Authors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