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22年鄒入本鄉周氏宗祠國小,後入讀初小,未及畢業,因家貧無力供讀而到南雜店當學徒。1928年3月鄒投入中央軍校三分校教導總隊任學兵,先後任文書、上士等職。1930年春保送到衡陽第十九師軍事訓練隊受訓,次年春任寶慶第四路總隊第三機槍中隊準尉司務長,1934年8月進入中央軍校洛陽分校學習。
1936年2月鄒任湖南水警總局第二隊隊附,後升任隊長,駐桃源擔負維護水上治安任務。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水警總局編入第十集團軍,鄒任暫編第十三旅一團二營六連連長。次年11月編入第七十軍建制,歷任上尉連長、少校營長、中校副團長等職。其間多次率部參加對日寇的作戰,三次參加大會戰。第一次是參加南昌會戰的高湖阻擊戰,在戰鬥中被日軍擊傷。第二次是參加首次長沙會戰,在汨羅方向阻擊日軍,並作為師的後衛部隊掩護師主力部隊撤出戰鬥。第三次是參加1941年3月的江西上高會戰,鄒時任三一九師三二〇團一營少校營長,奉命堅守上高虬嶺前線陣地,阻止日軍前進,是防線前面的一顆硬釘子。日軍為解除這個威脅和障礙,出動飛機18架輪番濫炸,繼之以各種火炮猛烈轟擊,並組成幾路步兵縱隊,在坦克掩護下,進行波浪式的連續衝鋒。鄒借有利地形和既設堅固工事,沉著應付,奮起迎擊。日寇留下被擊斃官兵屍體四五十具和被毀坦克一輛,全線潰退,為上高會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941年夏,鄒奉命赴湖南攸縣、醴陵地區接收新兵,親率一千多人的隊伍,跨三省,行經千餘公里,順利到達福建福州駐地,為抗戰及時補充了兵員。1942年鄒調赴福建沿線擔負海防守備任務,歷任民兵團中校副團長、第二十五集團軍總部附員、國防部四廳中校參謀、第六十七軍上校科長等職。
1949年初,鄒任國民黨軍新編的第六十七軍一團團長,率部赴醴陵招募新兵,與中共地下黨員袁法鵬取得了聯繫,表示願意武裝起義。5月按照袁的要求鄒率醴陵所部五百餘人,到達攸縣三關,宣布起義,改番號為“湘東縱隊”。在中共湖南省工委領導下與攸縣反動保全團隊、警察武裝作戰,兩次打退了前來侵擾的保全團隊。6月下旬轉移到萍西、醴南及攸醴公路沿線,與國民黨第五十八軍和四十六軍作戰,打擊了地方警察、區鄉武裝和盤踞拔竹山多年的慣匪。先後繳獲槍枝共580餘支(挺)及一批軍用物資,軍用電話總、分機20多部。在開居清水江地區殲滅了第五十八軍的一個堅固據點,保護了該地一座橫跨江上的大石橋,使南下的人民解放軍一三六師的炮車輜重得以順利通過,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
1949年9月,鄒部分別編入攸縣縣大隊和解放軍第一三三師,同年12月鄒進入中南軍政大學湖南分校學習,1962年8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秘書,1983年7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
辭世
鄒繼衍2001年8月在長沙辭世,享年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