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鄒氏)圖解療法

強迫症(鄒氏)圖解療法

強迫障礙圖解療法發明人 中國註冊心理督導師 鄒光宇教授。經過十二年的臨床觀察、干預、研究,鄒光宇教授於2013年在《心理醫生》第五期發表了“強迫障礙鄒氏圖解療法”。

概 述

強迫障礙(鄒氏)圖解療法是一種中國本土非藥物心理治療方法。強迫障礙的治療一直是一個難點,尤其是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本圖解療法,是對強迫症的精神拮抗機制規律與模式的解析和干預的突破。基於對內分泌系統與心理動力-心理向量體系的關聯干預調節,達至個體思維模式的合理化、內分泌的平衡,思維障礙模式的消除。經過鄒光宇教授十多年對強迫性心理障礙的臨床觀察、干預、研究、總結,正式在《心理醫生》雜誌2013年第5期發表該療法。

動力特徵假定

“助人自助”是心理學的工作模式。不同學派乃至宗教有不同的甚至更深入的闡述和理解。限於篇幅,筆者簡單闡述為:以動力學派的觀點來看,具體表現就是,藉助求助者自身的心理動力,引領疏導現有混沌、混亂的心理動力系、心能矢量組合,達到內驅力的和諧,形成“積極矢量”。心理自愈功能得到發揮,心理功能得到逐步恢復而回歸輕鬆自如狀態。
心能矢量,也就是心理能量矢量,分為“積極矢量”和“消極矢量”,生命力為天賦的積極矢量。符合個體本能與發展需求方向,促進個體環境適應、健康發展的矢量為積極矢量;消極矢量阻礙或者牽制個體的發展。個體的生命歷程,就是一個生命力的本能發展矢量釋放、衍化、積累、耗費的過程。

障礙與心能矢量

強迫障礙的特徵現象是,強迫和反強迫同時存在,個體體驗與所處場景不符的負面情緒體驗。大體上,與強迫障礙相關的心能矢量包括以下範疇:
常態心理矢量常態心理矢量

1、本能發展矢量,指生命力、生本能和個人價值實現之傾向力。
2、文化矢量,就是指個體的自體客體集合為參照的動力分化現象。通俗地說,就是個體在文化選擇、心理預期等內在環境中的自我衝突而衍化出的心理動能,具體來說,就是與個人價值相關的生存、名、利、地位等一系列因素導致的心理活動傾向。
3、思辨矢量,指心理功能性矢量指標,失調的認知、思辨力,存量經驗的運用力、例如偏執、過度高估等是思辨力的反向指標。積極的思辨矢量就是符合個體發展方向的傾向力。
4、適應矢量,指環境適應傾向,“上善若水”是適應矢量的生動描述。
5、衝突動能矢量,兩個矢量之間的夾角,產生衝突動能,形成側向動力,這些矢量量能的大小是兩個矢量夾角的正弦或餘弦的乘積的函式值。部分可被通俗表述為“合理的存在焦慮”。

心理矢量系統失調

失調的心理矢量失調的心理矢量
強迫障礙,尤其是障礙症狀“發作”時,本能發展矢量減弱、方向偏移,進入橫向或者“近乎水平的螺旋狀”。精神拮抗機制“裹挾”了思辨矢量,適應矢量,導致內在的混亂和外顯的行為變態。生活質量顯著下降,社會功能逐步受損,困擾者高度痛苦,疲於應付障礙發作時的消極矢量的衝撞,進而適應矢量已被消極的思辨矢量“綁架”,深陷偏執的泥沼。弱化了的發展矢量、積極思辨矢量,偶能讓求助者在心理師面前自我解嘲。
強迫障礙者的心能矢量存在三個特徵,一是擠壓特徵。心能矢量的“側向擠壓”—以次級症狀形式表現的側向消極矢量,助推強迫性神經症的靶向發展。二是循環特徵。在精神拮抗作用下的損耗性循環。這個循環是惡性的,不斷加速的,並不斷弱化思辨矢量、本能發展矢量,弱化心理功能,讓偏執者更偏執。三是耗竭特徵,這個消極矢量的增強,會進而衍生併發症,基於強迫障礙的繼發抑鬱性心理障礙---本能發展矢量逆轉。生本能在這個障礙模式下,不僅以恐懼的方式提供障礙延續的動力,同時強迫障礙---用循環(拉磨)的方式不斷耗損個體的生命力。“求生本能”表現為各種直接或者間接的對死亡的恐懼,具體症狀呈現是多變的恐懼現象,並在多種形式中轉換、漂移,如利器恐懼系列、疾病恐懼系列,超道德焦慮系列等。一旦出現繼發抑鬱症狀,“自殺觀念”症狀表現的是生本能的悖論現象—為擺脫痛苦而死。一旦自殺成功,這個消極矢量以生命的終結而終結。
值得一提的是,強迫障礙繼發抑鬱時,一旦醫院心理科醫師誤診,當作抑鬱症、或者廣泛焦慮障礙,施以藥物長程治療,極易耽誤強迫障礙的治療甚至出現自虐、自殺的後果。事實上,除非症狀帶來的痛楚難以忍受,用藥物可作適度緩解外,迄今,大多數藥物對於強迫障礙治療效果不明顯。
顯然,化解強迫障礙,首要的任務就是,以非藥物的方式,梳理心理動力的矢量方向,“摧毀”強迫障礙的循環模式;進而是思維與人格傾向的合理化。
本文闡述的強迫障礙(鄒氏)圖解療法,就是基於前述基本理論假定的。

圖解療法的效能機制

1.心理動力學假定:如前所述。
2.次級症狀消除假定,表現為心能矢量整合,矢量方向調節,功能失調性認知的雙向平衡。
3.解釋性治療的疏導假定:解釋性治療,直接疏導心能矢量方向,提升思辨矢量的量能,化消極為積極。
4.外化與分離假定:消除精神拮抗的消極邏輯,形成本能發展矢量的抽離校正和提升效應—扶正固本效應。
圖一、常態的心能矢量圖
圖二、失調的心能矢量圖

圖解療法的步驟與操作

第一步攝入性談話
(宣洩與外化)
技術設定:心理諮詢標準設定,一至二節,心理師(諮詢師、治療師等)洞察障礙模型特徵要素。前三十分鐘基本能判斷是否存在強迫思維。採用反應、表達、鼓勵、具體化、影響性概述等基本技術,澄清來訪者需求,預判障礙的基本模型與特徵要素。必要時作情緒量表主觀量化評估,在確認來訪者困擾的核心部分是強迫障礙後,即可考慮採取圖解療法給與輔導治療。
第二步特徵初步判斷
(評估)
強迫障礙的特徵判斷是個引導探索過程,這一步已經進入圖解治療階段。事先應備齊所需的器具、物料:書寫白板,紅、黑白板筆,預製的障礙模型元素磁性拼圖版、白紙、筆等。心理師圖解治療以概述評估判斷結果為開始。對強迫障礙的特徵與困擾者的具體現象作關聯概述
第三步程度評估
(抽離示範)
關於障礙的評估,美國五軸診斷體系、許又新神經症評估模式都是可採用的。在強迫障礙(鄒氏)圖解治療法裡,筆者傾向於使用許又新模式,但不強調障礙以上嚴重程度的區分,尤其是疑似神經症和神經症的區分。因為精確劃分的臨床標準並不嚴格清晰,對於圖解治療法—非藥物心理干預而言,也沒有多大實際操作意義。但是以泛化為核心標誌的一般問題,與心理障礙是要,也是可以清晰劃分的。對求助者做障礙程度的解釋,大體分為三類即可:也就是強迫障礙的一般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嚴重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邊緣(疑似神經症與神經症)。
這個對障礙程度的評判和解讀,識別障礙的動力可逆變化特徵,做常見生理疾病的類比表述,如心靈“感冒”等;也是一個困擾的外化過程,幫助來訪者減輕因為不了解遭遇的問題而產生的恐懼壓力,舒緩負面情緒,建立康復的積極、勇敢態度,為下一步的圖解治療打下心理基礎。
第四步圖解探索
(識別障礙模式)
障礙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誘因、自動聯想、惡果、恐懼動能、痛苦體驗、壓制等。
1、誘因識別。對於強迫障礙誘因的識別,依靠的是心理師的洞察力,歸納能力和治療的結構理念。強迫障礙是陣發的心理疾病,即在內外誘因的影響下,因敏感閾限不同而觸發不同的症狀。審視困擾者陳述的困擾事實現象,幫助困擾者澄清誘發障礙的因素。主要誘因分類是:情景、事件、物體、人物、符號,文字、數字、念頭、聲音等都可能觸發強迫障礙。
在白板上,擺上或者寫上“誘因”二字,然後詢問,你多數在什麼情況下,或者見到什麼引起不快;陪伴求助者審視經歷過的痛苦過程。分離和澄清誘發的因素,並反覆確認。
2、“自動聯想”探索
這一障礙要素的探索分析,突出呈現“身不由己”、“心不由己”的聯想現象,強調這個現象是大腦的“自然”、“正常”功能之一。看見刀剪,大腦會立刻聯想“砍殺”、“刺傷”等。心理師切記,聯想這一思維過程的“時空存在”,並請求助者確認這環節。做排比句式的重複提示,如“你看見刀,聯想砍,看見剪刀,想起刺傷,想起剪斷,是這樣嗎?……”得到確認後,進一步作“聯想指向”的探索:

3、“惡果”要素探索分析。
“惡果”要素,顧名思義,是令人生厭、害怕的後果。動力學派心理師利用弗洛伊德動力觀點詮釋這一環節與要素。所謂“惡果”,是基於生本能的反向指標,消極本能矢量來呈現的,表現為強烈的恐懼。此處的意義是心理師幫助求助者識別恐懼的過渡客體和最終指向。這個心能矢量最終的指向都是死亡。而恐懼的中間狀態或者恐懼的過渡客體,往往表現為,失眠--明天無法正常工作會導致失業;精神失常或崩潰--不可思議的行為證明我是瘋子;身體曝露—無顏立世;異性目光—我的窘態丟死人;赤面—我的無能現眼等等,而這個恐懼消極適應矢量,正是推動強迫障礙的能源庫,是“撥弄清波的紅掌”,推動強迫障礙這隻“鵝”奮力轉圈環行。
4“痛苦體驗”分析
圖七、痛苦體驗要素
惡果必然導致負面體驗,主要的負性情緒是焦慮、恐懼,煩躁,抑鬱等。心理師可以請求助者訴說發作時的負性體驗,確認這個環節的存在,以及情緒體驗與惡果的相互關聯的時序邏輯。
5壓制要素,“拮抗”機制識別。在壓制環節補圖之前,請求助者陳述強迫障礙發作時的自我應對方式,以識別這個障礙環節的關鍵“角色”。為了釋放出現的痛苦情緒體驗,來訪者的反抗常表現為自我解釋、儀式行為、內在對抗壓制等。
第五步概念化總結
(整體抽離)
本步驟是畫龍點睛的關鍵步驟。在求助者確認這一循環障礙的心理現象之後,心理師不失時機地總結,概念化強迫障礙的基本特徵,以幫助求助者完成障礙邏輯的外化與首次抽離。
1)自動聯想環節,表現的是“強迫”特徵。
2)壓制環節,呈現的是“反強迫”特徵。
3)壓制環節對“自動聯想”的拮抗強化效應,是障礙得以延續,也是化解障礙的關鍵。
4)“黑色漩渦”--障礙的循環特徵。
5)化解障礙的切入點討論—打破強迫的惡性循環,也就是對自主環節---“壓制”環節的邏輯識別。在強迫障礙涉及的五大要素中,要逐個反覆細緻引導求助者確認其主動和被動性質。誘因是客觀存在,自動聯想是大腦的基本功能,惡果是聯想內容的文化屬性的自然呈現,痛苦情緒是與惡果關聯的負性體驗。這四大要素均為客觀存在或有時序上的必然邏輯關聯,不以求助者意志為轉移,也不被求助者主觀“控制”。第五大要素,自我壓制—反強迫要素是求助者自己實施的。幫助求助者識別這是化解強迫障礙這個惡性循環的唯一切入點。
6)求助者自主正確應對,就是停止反強迫的具體自主操作—放棄“控制”,從而打破惡性循環。
探索到這裡會遭遇一個節點:求助者會感到困惑,我不做反強迫能理解,但是如果不反對自己的危險念頭,一旦自己做了最害怕的事情(跳樓,傷害親人等),後果會很嚴重怎么辦?心理師可做出支持性信息提供:對於強迫症困擾者而言,迄今為止,這些恐懼只是自我的內在演繹,甚至荒謬演繹中的(萬一)情景,尚未見聞過強迫症困擾者做了令自己恐懼的事情。
圖九、概念化總結

圖解療法概念化總結圖解療法概念化總結

心理師還要給出求助者不再壓制的心理操作。如何不做反強迫呢?
第六步應對策略討論
(打包、認知、順應)
可採用通俗的表達幫助求助達成逐步抽離。如,“化敵為友”、“與狼共舞”、將打包意識整合到圖解療法之中。心理師要根據求助者的文化與個性背景特質,採用求助者熟悉的語言語彙、思辨邏輯,幫助求助者建立“障礙發作時”的“應對策略”。一旦困擾者能逐步自如應對發作,情緒得以平衡,本能發展矢量方向將得到矯正,適應矢量得到增強,自愈功能被啟動,康復進程也就開始了。
第七步求自我總結
求助者對圖解的自我總結。整個過程中,心理師切忌說教灌輸,因為求助者的自我探索,才構成治療。求助者的探索總結是對治療過程的回顧與鞏固。心理師在關鍵處,可以適時提示補充和強化。
康復療程規劃
鄒氏圖解療法的目標在於重建個體有活力、適應環境與發展前景的心能矢量系統。一次圖解治療並不能根治強迫障礙,不可能達到心能矢量系統的合理化,常態化,心理師要和求助者一起制定一個康復計畫。
1.根據障礙困擾程度制定康復計畫:建議輕度6節5次;中度20節左右,重度障礙狀態,30節左右;每節50-60分鐘。每次復詢治療,均可利用上次圖解要素圖,做治療間隔期間遭遇困擾的再解讀,再探索。心理師須銘記,儘量不要在治療間隔期間,隨時回答求助者“發作”下,其需要權威確認安全的問題、被求助者當書翻。以免淪為求助者強迫障礙模式的要素之一,被“拉下水”的咨訪關係是有害的。
2.諮詢、治療過程中的結構規劃。沒有結構的心理治療不是專業的治療。從情緒、症狀入手,然後由淺入深,對信念體系,思維模式合理化,不良人格傾向扶正是有層次的主線。認知行為探索分析,各種治療理念、技能均可在圖解療法的基礎上整合運用。
3.針對思維模式的家庭作業,以調整不良的(0-1)思維邏輯傾向;例如七欄式作業,記錄分析自動負性思維。骰子小機率統計作業等。
2.強化當下感(正念)的家庭作業;社會支持系統完善:與家人的各種互動要求事項,參與社會活動的記錄報告;各種愛好的實踐記錄報告;陽光生活事項的要求與報告;有針對性的脫敏練習作業。
3.針對極端完美主義的家庭作業:極端完美主義傾向是強迫障礙衍生的深層原因,回歸中庸,系統、辯證思維是治療效果的核心指標。除了做認知分析,鼓勵接納,提升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還可推薦一些勵志書刊,視頻閱讀賞析;可推薦了解一些哲學流派的簡易讀物;可建議參與一些助弱助殘慈善義工活動。
強迫障礙(鄒氏)圖解療法,經過數年困擾者的治療檢驗,顯效率、痊癒率均在90%以上。筆者還將之研究運用到其他心理障礙的治療上,相信在今後的心理諮詢治療實踐中得到更加豐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