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漢勛故居

鄒漢勛故居

鄒漢勛故居位於隆回縣羅洪鄉官樹下村,於2002年7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申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已通過省級審核

地理位置

鄒漢勛故居位於隆回縣羅洪鄉官樹下村。
門前的石碑介紹

周邊環境

鄒漢勛故居背倚蒼翠山巒,面臨開闊田疇,院前椿溪河象一條銀練蜿蜒於阡陌田疇之間,景致鮮妍,風光秀麗,極富古代江南鄉村韻味,故居四周“天人協和”的生態環境,有著獨特的地形風貌,正是這一方風水寶地,孕育了我國近代輿地學的一代精英。
周圍山清水秀

文物保護

鄒漢勛故居於2002年7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1月,向省人民政府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申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已通過省級審核。目前鄒漢勛故居損毀嚴重,沒有得到適當的保護,仍由三戶貧困老人住在裡面,四合院中靠大路那邊的老房子已經被拆了,建起了現代化的紅磚水泥房,破壞了原來的古樸格調。
破損的故居

人物介紹

鄒漢勛(1805—1854),字三傑,號叔績。鹹豐元年(1851年)舉人。是我國近代史上傑出的輿地學家,中國近代輿地學奠基人。
鄒漢勛一生致力於輿地學研究,注重古為今用創新發展,並通過實地調查,以補古之不足,主張“知古期以用於今,知今期以稽於古”。他依據以經緯測繪地圖的理論和方法,在《寶慶疆里圖說》中提出繪製地圖的基本原則:1、明分率(比例);2、分準望(方位);3、定中宮(座標);4、測日量,即作圖以經緯度劃成方格,每格按比例等於若干里。他還創造性地沿用前人繪製地圖的諸種圖形標誌,並不斷改進使之完善,如山用“疊人”;水用“雙線”;道路用“疊點”等。他的博學多才,被士林尊稱為“古之鄭賈,今之江戴”;他的輿地學與當時馳名京都的魏源的經史、何紹基的書法並稱為“湘中三傑”。鄉諺贊曰:“記不全,問魏源;記不清,問漢勛。”可見其當時的知名度。
鄒漢勛一生著述豐富,主要有《五均論》、《讀書偶識》、《水經移注》等30餘種,共460餘卷,多毀於戰火,後人刊有《鄒叔子遺書》七種傳世。
賢人已去,故居殘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