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84年從事食用菌生產,同時開始制種,載培新工藝的研究。1989年完成的"食用菌簡易快速制種及用長秸稈最佳化栽培"課題,獲科技進步一等獎,並由香港世界華人重大科技與學術成果評審會列為"世界華人重大科技成果"。《人民日報》、新華社、《農民日報》、《科技日報》、江西電視台等上百家新聞單位先後對這項技術採訪報導達200餘次。中國國際名人研究會向他頒發了《榮譽證書》、美國世界名人中心亦向他頒發了《成就證書》。該發明能縮短固體制的生長周期,達到8天滿瓶;研究的培養基地就地取材,並適應所有腐生菌和部分菌根菌的生長;隔除常規制種必需的專用設備和藥物,簡化工藝,使制種成功率達98%以上,一般農戶既能接受又能承受,有利於食用菌制種的普及和推廣。在栽培上,直接利用農作物長秸稈農田或土裡一年四季大面積栽培平菇、大球蓋菇、榆黃菇、雞腿菇等食用菌,從而提高工效5倍以上;以良好的保濕、隔熱、過濾外入空氣雜菌等科學管理方法,使栽培成功率達100%,利用泥土供給微量元素而提高生物學效率30%以上。這種全新的仿野生栽培法,商品菇具有野生菇的色澤和香味,不含任何農藥殘毒和生物激素。他的論文《淺述食用菌生產的成功關鍵》和《竹蒜制種三要素》分別被評為一等獎和二等獎而載入《當代優秀論文集》大型叢書。1993年,他創辦了貴州省湄潭實用科技學校,該校學員遍及全國(除台灣、香港以外)共108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