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康南

鄒康南

1926年12月生於江蘇省無錫縣後宅鎮。1945年考取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1950年分配至西北軍政委員會蘭州西北獸疫防治處工作,任技術員併兼任國立獸醫學院助教。111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從事獸病防疫、診療、臨床病理和指導獸醫診斷學和內科學的實習等工作,1954年升為講師。1958年調至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獸醫研究室,奉命組建獸醫院作為研究家畜疾病的基地。1972年籌建毒物實驗室,開展家畜中毒病的研究。在此期間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獸醫院副院長,研究室副主任,甘肅省地方病委員會副主任,獸研所學術委員會委員,甘肅省畜牧獸壓學會常務理事,蘭州市第六屆人大代表。1982年調南京農業大學獸醫系任副教授、教授,內科教研組主任,研究生導師,院學委會委員。中國民主同盟江蘇盟省委常委,江蘇省第七屆人大代表。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毒物學分會副理事長,家畜內科學分會常務理事,華東區家畜內科學術研究會副理事長等。

主要成就

199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並被美國國際人物傳紀研究所(ABl)列入世界名人錄中。他通過14省區26個發病區的調查,首次證實我國廣泛存在家畜慢性氟中毒病,全面總結了我國家畜氟病的類型,臨床和病理特徵以及預防措施。在國內外首先發現並證實我國羊萱草根素(Hemerocalin)中毒,其特徵為腦脊髓白質軟化和視神經損害,臨床表現為癱瘓和瞳孔散大、失明。首次證實駱駝腸毒血症,排除了“紅柳中毒”的誤診。首次發現並證實馬和羊的雜色麴黴素(Sterigmatocystin,ST)中毒,其特徵為急性(羔羊)和慢性(馬)中毒性肝炎、肝硬化。首次採用間接競爭ELISA法和Dot-ELISA法定性和定量檢測飼料中的ST獲得成功。獲甘肅省科學大會獎、省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科技協作獎、農業部科技進步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等10項。

出版著作

發表論文50餘篇。參加譯、編高校教學參考《獸區臨床診斷學》、《中獸醫診斷學》、《獸醫毒物學》等14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