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技術的優點是:
1、無痛苦,治療後2小時內有肛門墜脹、便意感外,無其他不適,可正常飲食、排便、自主活動。
2、治療時創傷小,術中術後出血少,安全可靠,不感染,恢復快。
3、療效高,治療有效清除疾病的發展基礎,故達到徹底根治,一次治癒、不復發,無後遺症,臨床效果確切,即達到“三常”—正常飲食、正常排便、正常活動;“三無”—無痛苦、無復發、無後遺症,是目前治療肛腸疾病的新高。
為什麼會發生痔瘡
痔瘡的發生是由於肛門的特殊解剖位置所造成的。
一、是因肛門位於消化道的末端,直腸上靜脈叢無靜脈瓣,立位時易造成血液回流障礙;
二、是當腹內壓增高時,如便秘、長期腹瀉、妊娠、盆腔腫物,均能使靜脈回流受阻,從而使靜脈叢擴大曲張;
三、是體弱消瘦、組織鬆弛,靜脈易於擴張或全身性疾病如肝硬化、門脈高壓使血液回流障礙;另外,局部炎症和辛辣刺激、飲酒、吸菸等均可使直腸黏膜充血而發生痔核。
痔發生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但與多種因素有關,祖國醫學很早有研究,如2000年前我國著名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就指出與飲食不節、起居不時、感受濕熱等有關。唐、宋時期的醫學家又提出與久忍大便、久瀉久痢、過量飲酒、過嗜辛辣、老人氣虛、婦女妊娠以及久坐久行等有關。現代醫學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解剖方面原因
據調查牛、馬、狗、兔等爬行動物不得痔瘡,只有直立的人才容易患痔。因直腸肛門局部解剖結構尚未進化到適應直立姿勢。如直腸上靜脈及其分支均無靜脈瓣,肛門直腸又處於人體的下垂部位,血液由下向上向心臟回流時,受地心吸引力的影響,容易造成肛門直腸區靜脈叢淤血、擴張,如長期處於這種不變的直立位置,就會形成痔;肛門直腸的靜脈血管在穿過直腸肌層,肛門括約肌時,由於肌肉收縮、糞便壓迫及腹壓增高時,均可阻礙血液回流,導致痔的形成;直腸黏膜下層的組織疏鬆,血管壁周圍的阻力弱,靜脈叢容易擴張、淤血成痔。近十多年來醫學家們認為痔是解剖學的正常組織,胚胎時期即有肛墊,隨年齡增長、肛墊上方及其周圍的支持和固定組織發生變性和退化,失去支持和固定效能,血管膨脹,肛墊下移到肛管,則成為痔。這與肛墊增生和向下滑脫有關,稱為現代的“肛墊下移”學說。
(2)職業方面原因
久坐則血脈不行,久行則氣血縱橫,經絡交錯。久坐久行,勞累過度,使腸胃受傷,以致濁氣淤血,流注肛門而生痔疾。據普查資料所知,不同工作體位,痔的發生率差異較大,如久站者,痔發病率為73.5%,久坐者為72.9%,長期行走者為66.1%,而體位不固定者,僅占43%,因此,身體處於長期久坐、久站、久蹲的工作姿勢,會直接影響盆腔血液循環,致使靜脈叢擴張淤血成痔。
(3)生活習慣方面原因
古人云“飲食不節、醉飽無時、恣食肥膩、胡椒辛辣……風熱下沖,乃生五痔。”據普查飲酒過多、喜食辛辣食物,如常吃芥末、辣椒、蔥、蒜、酒等均可直接刺激肛門直腸黏膜,過度飲食後大便時就會感到灼痛。雖然不一定是引起痔的直接原因,但對痔的誘發或加重有一定的作用;蹲廁所時間長短與痔的發病率有明顯差異,有的人習慣在排便時看書報,有統計每次解便需蹲10分鐘以上者,痔發病率可達72.41%,10分鐘以內者,為57.88%,因此,久蹲廁所是不良的排便習慣,因為持續性增加腹壓,直接影響肛門直腸靜脈血液回流,同時括約肌鬆弛,可引起直腸黏膜脫出,是引發痔的重要原因。
(4)胃腸方面原因
脾胃失調、濕熱下注,氣澀壅結而成痔。久瀉久痢,長期慢性腹瀉者,痔發生率可高達80%。因長期腹瀉,直腸存在炎症,便次增多,致使肛門直腸頻繁的受到刺激,使靜脈叢發生靜脈炎、靜脈周圍炎,導致血管管壁脆化,繼發血管擴張、充血,引起痔或加重痔。腹瀉使腹壓增高、肛門直腸充血、靜脈曲張、肛門括約肌鬆弛、大便次數多,時間一長,使直腸黏膜與肌層分離而形成痔;長期便秘者,痔發生率為74.5%,因糞便在直腸內瀦留過久,壓迫和刺激腸壁,影響靜脈叢血液回流。大便乾結,排便時間過長,使腹壓增高、肛門直腸部充血、靜脈曲張成痔。
(5)腹壓增高方面原因
婦女妊娠、關格壅塞、經脈流溢、滲漏腸間、澼積成痔。妊娠次數多,痔發病率也就越高,有統計妊娠三胎以上者,痔發病率可達78.2%,因妊娠子宮膨大、壓迫盆腔直腸,使靜脈回流受阻的結果;男子前列腺肥大,尿道狹窄等,排尿不暢,必然增加腹壓,影響肛門直腸靜脈血液回流;肛管直腸狹窄,如直腸下部發育不全狹窄、內括約肌痙攣,使排糞長時間用力,引起內括約肌下緣增厚,靜脈淤血、肛墊充血下滑成痔。
(6)其他疾病方面
氣血虧損、氣虛下陷、結聚肛門,衝突成痔。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肺氣腫、心臟病等能直接阻礙直腸靜脈血液回流,使直腸靜脈叢淤血擴張成痔。近年來研究認為門靜脈高壓是造成痔的直接因素,但此類患者可引起不好處理的內痔大出血。
直腸周圍膿腫有那些症狀?
一肛門皮下膿腫:
是位於肛管皮下及肛門周圍皮下間隙的膿腫,為最常見的一種膿腫,常發生在肛門邊緣(肛門周圍間隙),故又名肛門旁皮下膿腫或肛周膿腫。膿腫一般不大,病人全身性感染症狀較輕,而局部疼痛劇烈,表現為持續性和搏動性,受壓或咳嗽時疼痛加重。通過局部檢查,可發現肛門旁有明顯紅腫、硬結或觸痛,如膿腫已局限成膿,可有波動感。這種膿腫,如未及時切開,常有三種結局:
1. 膿腫自行潰破,多數由肛門周圍皮膚穿破,形成低位肛瘺;
2. 膿液可向上穿過肛門周圍筋膜,蔓延到一側或兩側坐骨直腸窩,形成坐骨直腸窩膿腫或蹄鐵形膿腫;
3. 膿液也可向內由肛竇穿出,形成內瘺。
二低位肌間膿腫:
是位於肛管直腸線以下的內外括約肌之間的膿腫。膿腫一般不大,患者全身性感染症狀較輕,而有局部持續性和搏動性疼痛,受壓或咳嗽時加重。通過局部檢查,可發現肛緣紅腫不明顯,但肛管內病區有腫塊隆起,壓痛明顯。這種膿腫,如未及時切開引流,常有四種結局:
1. 膿液向下沿外括約肌皮下部蔓延,穿破皮膚,形成低位肛瘺;
2. 膿液向上沿聯合縱肌間膈穿入肛提肌上,形成骨盆直腸間隙膿腫;
3. 沿聯合縱肌中間間膈與內側間膈穿入直腸縱肌與環肌之間,形成高位肌間膿腫;
4. 膿液向外沿聯合縱肌外側膈,經外括約肌深部與淺部之間或深部與肛提肌之間,穿入坐骨直腸窩,形成坐骨直腸窩膿腫。
三坐骨直腸窩膿腫:
這種膿腫是肛管直腸周圍膿腫中常見的一種,位於坐骨直腸窩內。由於窩內充滿脂肪,血液運行不暢,極易感染而形成膿腫,多數由肛竇感染後,使肛腺感染化膿,形成肌間隙膿腫,膿液經外括約肌淺部和深部向外蔓延而形成;也有時由於肛裂、直腸潰瘍或其它間隙膿腫蔓延到坐骨直腸窩而形成。感染的範圍較肛門周圍皮下膿腫廣泛,而且較深。病人開始時感覺肛管患側有持續性微痛、酸脹,不如皮下膿腫疼痛那么劇烈,發熱、畏寒、頭痛、身倦無力等全身性感染症狀較明顯。隨著病情發展,局部症狀逐漸加重,病人坐臥不安,行走時疼痛更甚,有時排尿也發生困難。通過望診,可發現肛門旁患側、坐骨直腸窩部位表麵皮膚腫脹,雙側不對稱。通過觸診,可發現有局限性硬結和明顯壓痛。通過直腸指檢,可發現患側坐骨直腸窩內有壓痛,壓痛平面可伸展到肛管直腸環平面以上;由於膿腫位置較深,在早期皮膚紅腫不明顯,也無波動感;如皮膚已有紅腫或有波動感,則表示膿液已穿入肛門皮下間隙。這種膿腫,如未及時治療,感染蔓延,常有四種結局:
1. 膿液可由內外括約肌間穿出肛竇,形成內瘺;
2. 膿液經過皮膚穿出,形成全瘺;
3. 膿液經過肛管後深間隙蔓延到對側坐骨直腸窩內,形成蹄鐵形膿腫;
4. 膿液向上擴散到肛提肌以上,形成骨盆直腸間隙膿腫或直腸後間隙膿腫。
四肛管後膿腫:
位於肛管後間隙,多數由肛門後部肛竇或肛腺感染所致。常分肛管後深間隙膿腫和肛管後淺間隙膿腫。當感染經內括約肌與聯合縱肌纖維,沿外括約肌深部與淺部或恥骨直腸肌之間進入肛管後深間隙時,就會形成肛管後深間隙膿腫;如感染沿外括約肌淺部與皮下部之間進入肛管後淺間隙,就會形成肛管後淺間隙膿腫。由於膿腫範圍較小,很容易被臨床醫師忽視。但按壓肛門和尾骨尖之間的皮膚時,會有壓痛。通過直腸指診,可發現肛管後、肛管直腸環平面以下有局限性腫塊,並有明顯觸痛。這種膿腫,如未及時切開引流,膿液可向周圍蔓延,使感染擴散,常有四種結局:
1. 膿液從肛竇穿破返流,形成內瘺;
2. 膿液向後、向下蔓延到肛門周圍皮下間隙,形成肛周皮下膿腫;如穿破皮膚,則形成低位肛瘺;
3. 膿液向上擴散到肛提肌以上間隙,可形成直腸後間隙膿腫或骨盆直腸間隙膿腫;
4. 膿液由後沿肛管兩側向前擴散到雙側坐骨直腸窩形成蹄鐵形膿腫,亦可形成單側坐骨直腸窩膿腫;如向外穿破後,則形成蹄鐵形肛瘺。因此,應爭取早期診斷和及時切開引流,進行恰當治療。
痔瘡長在肛門內外,以齒線為界線,將痔瘡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類,得了痔瘡後主要症狀有以下幾種:
1、瘤狀物:只要是得了痔瘡,在肛門內外病變的地方,就有明顯的痔靜脈團形成的瘤狀物。初期較小,隨著病變的發展越來越大。
2、便血:大便後出血是內痔早期症狀之一,內痔初期往往無明顯的自覺症狀,多在便後發現帶血,才引起病人的重視。便血一般先輕後重,從少量帶血到大量出血,有的由於反覆出血,使病人發生嚴重貧血。
3、疼痛:內痔在發炎、血栓形成時,痔瘡腫大導致疼痛不適。如內痔發炎嵌頓,則疼痛加劇;內痔嵌頓壞死時,則疼痛難忍。
4、脫出:一期內痔較小,不會脫出肛門外;二期內痔脫出肛口,能自行還納;三期內痔便後脫出肛門外,不能自行還納,需用外力(用手還納)才可還納,甚至咳嗽、行路、勞動用力時痔可隨即脫出;四期內痔脫出嵌頓肛外,不能回納。
5、肛門潮濕:多見二、三期內痔,尤其在內痔發炎腫大時分泌物增多,或痔脫於肛外,則更加重肛門潮濕。外痔一般多無分泌物,只有在外痔發炎、皮膚潰爛、分泌物分泌多的時候,肛門才經常潮濕,多為炎性外痔。
以上是得了痔後常見的主要症狀。由於病情不同,症狀有輕有重,也不盡全有,不過一旦發現以上症狀,就應儘早到醫院診治。
患痔後有什麼臨床表現?
痔是以齒狀線為界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由於齒狀線上下的解剖,如神經、血管、組織、淋巴回流均不相同,因此,患痔後會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內痔以便血、脫出、分泌粘液、貧血為主;外痔以肛門不潔、腫脹、疼痛、淤血為主;混合痔具有內外痔兩種表現:
(1)內痔
①大便帶血:便血是常見的症狀,也是早期症狀,排便時或排便後出血,但並非每次均有出血。一般在大便乾燥時為多見,出血特點是間歇性、無痛性、血呈鮮紅色,出血量不等,少量血液染紅便紙,有時滴血較多,有時可噴射狀出血,但大出血者少見。經常出血可致貧血。出血原因是黏膜下曲張靜脈破裂,或黏膜內的毛細血管受糞便擦破引起,排便用力、血管內壓力增高造成出血。
②痔核脫出:由於痔團體積增大、排糞時腹壓加大、糞塊擠壓和推力,久而久之,逐漸使痔組織和肌層分離而脫出肛門外。Ⅱ期內痔便後可自然還納,Ⅲ期內痔經常脫出而不能自然回納,須用手托復位。少者1~2個內痔脫出,多者數個甚至成花圈狀。嚴重者可在行走、下蹲、咳嗽、打噴嚏、用力等都可脫出。若不立即推回,在肛門外長期摩擦容易發炎、感染和疼痛。
③肛門瘙癢:由於內痔脫出,反覆刺激,常並發肛竇炎和慢性直腸炎、腸粘液腺分泌增多,經常脫出者,肛門鬆弛,分泌的粘液流出肛門外,刺激肛周皮膚,形成皮炎、濕疹,發生肛門不適和瘙癢。
④肛門疼痛:內痔一般無疼痛、痔團脫出還納後僅有一過性下墜感。若內痔脫出發生嵌頓、靜脈炎、血栓、感染等可引起劇痛。
(2)外痔
①肛門不潔:肛緣有腫物,常有異物感,便後肛門不易擦淨、染污內褲是外痔的標誌。糞便殘渣與粘液刺激肛周皮膚,使大汗腺分泌增加,濕潤不潔和肛門瘙癢。
②腫脹疼痛:常見於血栓性外痔,在肛緣有圓形腫物,皮下有紫藍色較硬結節,觸痛明顯;炎性外痔時,見肛緣皺褶呈不規則腫脹,發紅、發熱、觸痛,有少量分泌物,在排糞、活動、端坐時疼痛更為劇烈,炎症消退後可殘留皮贅。
③肛門淤血:靜脈曲張性外痔,當患者下蹲增加腹壓時,肛門緣呈結節狀隆起,多為環形,觸之硬中有軟,平臥休息後淤血消散,隆起結節可消失。
(3)混合痔 具有內痔和外痔的兩種特徵。
總之,上述列舉各類痔的表現,可因病情輕重表現不一,因此,不同的患者臨床症狀亦不相同,一旦有了上述症狀的一種或幾種,應儘早就醫,以防延誤診治,加重病情。
內痔分四度
Ⅰ度:便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無內痔脫出,便後可自行停止。
Ⅱ度:便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伴內痔脫出、便後可自行回納。
Ⅲ度:便血、滴血,伴內痔脫出或久站、咳嗽、負重時內痔脫出,需用手會納。
Ⅳ度:內痔脫出,不能會納,疼痛較嚴重。
外痔則可以根據發病原因、病情演變分為三類:
一、血栓性外痔
(1) 發病急,多在排便時用力過大火激烈運動後發生。
(2) 肛門處劇痛及墜張感,坐下及咳嗽時疼痛加重。
(3)肛門緣處可見暗紫色,圓形或橢圓形腫物,質硬,明顯觸痛。
二、畸脈曲張外痔
(1)站立過久時肛門處有墜脹感。
(2)肛門緣可見圓形或卵圓形隆起,皮膚呈藍色。無痛但有彈性感。
三、結締組織外痔
(1)肛門可有少量分泌物,且引起瘙癢或濕疹。
(2)肛周邊緣可見一個或多個皮贅。
為什麼女性比男性易患肛腸疾病?
這是因為婦女在生活過程中,骨盆臟器受壓迫和血流受阻的機會較多,不斷造成骨盆器官充血和瘀血,影響肛門的血液循環;直腸受到壓迫,使糞便通過受阻,排便不暢。這些都是誘發肛門病的因素。
經期和孕期能使肛門負擔加重,有些婦女在月經期或妊娠期常出現排便困難和間隔時間延長,每2-3天排便一次。在妊娠後期,因胎兒增大壓迫直腸,除了排便困難外,同時使直腸肛門靜脈血回流發生障礙,這樣不僅容易發生痔,並且可使原有的痔進一步加重。
產褥期的發病機會也較高,產婦分娩後,由於腹腔空虛,便意感變得遲鈍,加上腹壁鬆弛,活動減少,排便無力,更加重了排便困難,常常數日無排便的感覺。糞便在腸道中滯留的時間過長,水分被吸收,變得高度硬結,甚至硬如羊屎,如果用力排便,就會損傷肛門直腸,引起肛腸疾病。
除了妊娠期婦女和產婦外,婦女到了更年期,全身肌肉變得鬆弛無力,與肛門功能有關的組織如括約肌、肛提肌、恥骨直腸肌等同樣變得無力,肛門功能下降。與此同時,婦女更年期往往出現內分泌與神經功能失調,使人煩躁,有排便意又覺得排不淨,頻繁去廁所,增加了肛門負擔,也是誘發肛門疾病的因素。
由於有著上述特殊的身體原因,故婦女肛腸疾病的發病率較男性高得多。
孕婦慎用痔瘡膏
痔瘡是常見的慢性疾病。市面上常見的痔瘡膏,一般有麝香;牛黃;珍珠等藥品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止血的作用,因其價格便宜、療效顯著而頗受痔瘡患者的“青睞”。
但是,得了痔瘡的孕婦們不要隨:便使用痔瘡膏。因為有些痔瘡膏中的麝香具有活血散結、止痛和催生下胎的作用,麝香對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孕婦使用後容易發生流產或早產。
便秘非小病
引起便秘的常見原因
腸道器質性疾病:如腸道腫瘤、腸粘連、炎症等,或見於包括肛裂、痔瘡在內的肛門疾患。
腸道外器質性疾病:腹腔內大的腫塊壓迫、脊髓與神經根病變、甲狀腺機能減退、門靜脈高壓或心衰等,也都可以引起便秘。
功能性便秘:排便動力缺乏,如腹肌衰弱、腸平滑肌衰弱、提肛肌衰弱等。此外,結腸痙攣、直腸排便反應遲鈍或喪失,濫用強瀉劑造成依賴等也可引起便秘。
腸蠕動減慢:長期臥床者或老年人因活動少,腸蠕動慢;生活不能自理者,如不能及時排便,便意消失;糞便水分吸收多,糞塊乾結難排;長期憋便使腸道對糞便敏感性降低,便意更弱,形成惡性循環,均導致習慣性便秘。
全身性病變:甲狀腺功能減低、抑鬱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也可以有便秘症狀。
藥物副作用:抗膽鹼性藥物、阿片類藥物及含鈣和鋁的製劑、鉍劑、抗抑鬱藥、神經節阻滯劑等都可以引起便秘。
飲食影響:如果食物過於精細,缺少必要的纖維素,大腸內行不成必要的殘渣刺激者,容易出現便秘。
哪些類型便秘要警惕
●中年以上患者如果排便習慣發生改變,或有進行性便秘,應警惕結腸癌。
●便秘伴慢性腹痛,有鉛接觸史者,可能為慢性鉛中毒。
●便秘與腹瀉交替,並伴有腹痛,常見於腹腔內結核、結腸腫瘤、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糞塊細小、分節呈羊糞狀者,常為結腸痙攣或腸道於激綜合徵所致。
●便秘伴腹部包塊者須注意腸梗阻、腸套疊、腸腫瘤、盆腔腫瘤、腹腔結核等。
●如病人便秘史較長,又無其他不適及陽性體徵,年齡在中年以上者,可能是習慣性便秘。
便秘怎么辦
一旦發生便秘,要到正規醫院作檢查。肛門指檢可判斷有無痔瘡、肛裂,肛門括約肌有無痙攣,直腸壁有無腫瘤。直腸、乙狀結腸內窺鏡檢查可直接窺視黏膜狀態,診斷有無炎症和腫瘤等,也可作活體組織檢查以確診。X線檢查、鋇劑灌腸造影有助於結腸腫瘤、巨結腸的診斷,可以酌情選用。
如果是由於不良生活方式及排便習慣引發的便秘,則要從以下方面注意: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及飲水量。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增加運動。
●避免濫用瀉劑。
什麼叫脫肛?
直腸黏膜或直腸壁全層,甚至乙狀結腸部分從腸腔內脫出達到肛門外者,稱為直腸脫垂。一般可根據直腸壁捲入的程度,將直腸脫垂分為不完全性脫垂和完全性脫垂,俗稱“脫肛”。脫肛可發生在各種年齡層次的人群中,但多見於體質虛弱的兒童和老年人。脫肛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中醫認為脫肛是全身氣血兩虛的局部表現。對其病因的認識與西醫學有關直腸脫垂的認識基本相似。實際上一般所說的脫肛,是指有物從肛門管內脫出到肛門外的病症,包括了痔瘡的脫出、直腸息肉的脫垂、肥大肛乳頭脫出、直腸脫出等多種疾病,其中以痔瘡脫垂最為常見。
中醫認為脫肛多因人體氣血不足、中氣下陷或濕熱下注、久瀉下痢,以致直腸不能收攝固澀。如《諸病源候論》說:“脫肛者,肛門脫出也,多固利久腸虛冷所為。”《小兒雜病諸候》中又說“小兒患肛門脫出,多固利久腸虛冷,兼用氣,故肛門脫出,謂之脫肛。”清代《瘍科心得集》說:“老人氣血已衰,小兒氣血未旺,皆易脫肛。”由此可見,脫肛的發生主要有全身和局部兩方面的原因。
西醫學認為神經調節功能失常為脫肛的主要原因。常見因素有小兒骨盆支持組織發育不全,不能對直腸承擔充分支持作用;直腸前陷凹腹膜反折過低,當腹壓增加時,腸襻直接壓迫直腸前壁,將直腸向下推出;全身營養不良,骨盆底組織空虛,失去對直腸支持固定作用,以致發生直腸脫出。另外,患者在排便時用力過猛,伴有直腸息肉、痔瘡的患者在排便時向下牽拉,可以使直腸黏膜與肌層分離。婦女生育過多或老人久病,都容易出現固定直腸的周圍組織鬆弛,造成脫肛。
脫肛的主要症狀有脫出物。早期排便時脫出,便後能自行復位。隨著病情發展,身體抵抗力逐漸減弱,日久失治,甚至咳嗽、負重行路、下蹲時也會脫出,而且不易復位。出血:一般無出血症狀,偶因大便乾燥時,擦傷黏膜有滴血。墜脹:由於黏膜脫垂引起直腸或結腸套疊,壓迫肛門部產生墜脹。嵌頓:如脫出物未能復位,可引起發炎腫脹,並導致嵌頓。部分患者由於肛門括約肌鬆弛,收縮乏力,常有粘液自肛內滴出,以致有潮濕感。粘液刺激肛周皮膚引起瘙癢。
痔瘡六大症狀表現
便血 脫出 痙癢 流黏液 腫痛 貧血
內痔的主要症狀是出血,內痔生在沒有感覺神經的直腸內側,所以感覺不到疼痛。患者本人也無法感到有內痔。排便時就容易突然出血,這是因為直腸內布滿“毛細血管”,而且直腸黏膜很柔軟,糞便擦破黏膜引起出血,出血的輕度從糞便表面或者便紙帶血,發展到時有滴血,或噴血等不同情況。痔核越大,出血量也越大。
隨著痔核的增大,直腸黏膜與肌層鬆弛,排便時脫出肛門外。最初,它會自然地回到肛門裡,後來就不得不推回去。嚴重時用手也推不回去。這時,痔核變硬,呈脫肛狀態,所以肛門處總感不舒服,有時瘙癢,可發生肛周濕疹。
隨著痔核脫出程度加深,外痔也隨之生成,這時我們就稱之為“混合痔”。肛門部分生成的外痔核一旦脫肛或者受傷,感染髮炎,就會感到劇痛。內痔容易生在動脈通道處,醫生常用“肛門時鐘”來進行說明,肛門腹側一方是十二點,背側一方為六點,可說明痔核處在幾點位上,內痔較容易發生在三點,七點,十一點等位上。
另外,生有外痔,會感到很痛,而且肛門周圍會自然腫起,有時伴有劇痛的血栓外痔和痔核嵌頓。血栓性外痔是指周圍的血管內出現血栓或者凝血塊,形成硬疙瘩一樣的東西,有時出現皮膚破潰導致出血,從未生過痔瘡的人有時因為“便秘使勁”,“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 “著涼”或者“負重”等原因造成肛門負擔加重,而導致突然發病。
嵌頓痔是指內痔核脫出肛門,腫大而不能回到肛門內,此時千萬不能勉強將其推進肛門,否則加重出血,反而使病情加劇。這兩種情況都屬於急性期。由於劇痛,連坐立行走甚至排便都變的很困難,所以一定要到醫院就診。
再者由於痔的加劇而長期便血,可以引起貧血,精神差,全身乏力,體質消瘦等。所以有痔瘡病千萬別掖著,要及時到醫院診治。
便血不全是痔瘡的事
便血是內痔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所以,一般人總是把便血當作是痔瘡發作。由於這種誤解,許多人一有便血往往自己用點治療痔瘡的栓劑,症狀多半能有所好轉。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便血可能是直腸癌的一個危險信號,必須引起足夠的警惕。
別把直腸癌看成痔瘡:
痔瘡和直腸癌有某些相似的臨床症狀,但是痔瘡和直腸癌畢竟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
痔瘡表現為在排便後肛門內出血,血色鮮紅,不與糞便相混或便外錶帶血,繼而滴血,甚者可見噴射狀出血,便後出血即自行停止。內痔出血一般為間歇性,糞便乾燥、疲勞、飲酒、過食刺激性食物常為出血誘因。少數患者由於長期反覆的痔出血,可以發生嚴重貧血。內痔分為四度,I度:便鮮血,痔不脫,便後出血停止;Ⅱ度:便鮮血、伴內痔脫出,便後自行還納;Ⅲ度:便血較多,勞累或腹內壓增加內痔脫出,需用手還納;Ⅳ度:內痔脫出不能還納。
直腸癌表現為:排便習慣或糞便性狀的改變,多數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不成形或稀便;大便帶血及粘液。有時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大便變細變形。中下腹部疼痛,程度輕重不一,多為隱痛或脹痛。注意有無貧血、消瘦、乏力、水腫:低蛋白血症等全身症狀,腫瘤壞死或
繼發感染時,患者常有發熱。
痔瘡和直腸癌如何區分:
直腸癌常見於成年人,並且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病率增加90%以上的直腸癌病例在初期被誤診為痔瘡,因為,痔瘡的臨床表現與直腸癌類似——大便帶血或腫塊從肛門脫出;大便次數增多等。但大多數痔瘡不需要做任何治療,對人的身體健康也無多大影響;而直腸癌若不及早診治,可危及生命。
肛腸疾病患者及時檢查:
醫生建議,患者一旦發現排便習慣改變;就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就診時注意不要輕易相信醫生沒有進行檢查所得出的結論;如痔瘡或菌痢等。如醫生沒有要求做檢查;病人不妨自己提出。一般說來,直腸指診能發現75%以上的直腸癌,簡單的乙狀結腸鏡檢查幾乎能發現所有的直腸癌。
同時,要認真對待自己的病情。有許多病人可能羞於檢查或怕檢查帶來的痛苦;在醫生開出檢查單後拿著單子不做檢查,從而延誤了時機,這類例子在臨床上不少見。醫生建議;45歲以上的男性是結腸癌的高發人群,每年的體檢中如果有腸鏡檢查,最好不要因為檢查過程中的不適而放棄,因為結腸癌和其他癌症相比的特點就是越早發現治療的效果越好。
引起便血的疾病有哪些?怎樣區別?
血隨糞便排出或血糞相混稱為便血,不論是便前或便後帶血、滴血、射血或膿血,凡肉眼能看到的稱為顯性出血。血便色澤因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不同,可呈現鮮紅色、血塊、暗紅色、果醬色或黑色等表現。出血的部位愈低、出血量愈大,排出愈快則愈紅,反之則逐漸變暗,以至變為黑色大便。若出血量很少、肉眼看不見,大便顏色可正常,需經化驗才能發現,稱為隱性出血或潛血。肛腸病的出血大多來自結腸、直腸和肛管區的病變,有炎症性、血管性、腫瘤性和機械性的出血,常見有:
(1)肛門疾病
①內痔:臨床多見第Ⅰ、Ⅱ期內痔,常以便血為主,多發生在排便後,有時滴血、射血或僅在手紙上帶血,血與糞便不混,色鮮紅,一般無里急後重和疼痛,大便乾結時,出血量可增多。
②肛裂:排便時出血,伴肛門疼痛,出血量少或僅有手紙上帶血,色鮮紅,多見於年輕人,常與大便乾結或便秘有關。局部檢查可見肛管有裂口,創面新鮮易出血。
③肛瘺:多見於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後遺症,其特點是肛門、肛周或直腸內反覆破潰,流膿血、出血量少,創口經久不愈。
(2)結直腸疾病
①慢性結腸炎:常有粘液血便,伴下腹部或左下腹部疼痛及腹瀉史,有疼痛—便意—便後緩解的規律,出血量不多,累及直腸者有里急後重症狀,腸鏡可見黏膜水腫、充血、粗糙的顆粒狀質脆而易出血,附有膿性分泌物,有的可顯示有大小不等的圓形多發性淺潰瘍。
②阿米巴性結腸炎:以便血為主要症狀,大便為粘液膿血便,呈果醬樣,有腐敗腥臭味,伴腹痛、腹瀉,里急後重較輕,雙下腹常有壓痛。結腸潰瘍侵及黏膜下血管可引起腸出血,有的可反覆出血。
③結腸憩室炎:憩室常位於乙狀結腸,伴習慣性便秘史,無併發症的憩室可無症狀。當急性炎症時,可有左下腹痛、腹脹、粘液血便、發熱等症狀。憩室出血發生率為22%,多為少量出血,也可大量出血,且老年人多見,可作為結腸憩室的首發症狀出現。
④放射性直腸炎:多見於盆腔癌腫,如宮頸和膀胱惡性腫瘤行放射治療後,臨床有里急後重、大便疼痛、粘液血便及便次增多等,晚期(放療後數月至2年)可有潰瘍出血、出血量較大,呈鮮紅色。
⑤結腸血管性病:如結腸血管瘤,有長期少量便血而貧血為多見,也可發生急性大出血,有的瘤體大並發腸梗阻;結腸動靜脈畸形,以60歲以上老年人為多見,好發於盲腸、升結腸,出血前常無自覺症狀。經腸系膜動脈造影可發現血管瘤及動靜脈變形、靜脈血回流提前,營養動脈增粗等,腸鏡檢查也能發現病灶。
⑥腸套疊:兒童多見,臨床有陣發性哭鬧(即腹痛)、嘔吐及右腹部可觸及腫塊。常在2~3小時後有暗紅色血便排出,與較多粘液之混合物,稱果醬狀大便。部分患兒可無便血,但直腸指診的手套上染有血跡。常伴有腸梗阻的表現。
⑦結腸、直腸息肉或結腸息肉病:腸道息肉多發生於直腸、乙狀結腸區,多為單個,也可多發。臨床主要表現是便後帶血、間歇發作、色鮮紅、出血量不多,血不與糞便相混,息肉表面感染糜爛,大便表面有粘液。凡兒童有便血,大便次數及性質基本正常者,多為直腸息肉,低位息肉便時見紅色肉樣腫物可脫出肛門外。結腸息肉病多見於青年成人,臨床有腹瀉、下腹痛、糞便帶鮮血、粘液及膿血,可有飯後便意感,反覆出血可貧血和消瘦。腸鏡見腸壁上有分布不均的腫物生長,呈紅色、有蒂,有的似成串葡萄。息肉表面可糜爛及潰瘍,少數可癌變。
⑧直腸結腸癌:直腸癌便血早期為鮮紅或暗紅、量不多,常為間歇性出血,伴便意頻繁及便不盡感。當病變破潰感染時帶粘液和膿血。晚期發生腸腔狹窄而梗阻,如便前腹痛、便次增多,糞便變細及排便困難等,左側結腸癌類似直腸癌症狀,但易並發梗阻;右側結腸癌易發生潰瘍、出血及感染,常有腸道刺激症狀,出血與糞便混合,呈紫黑色,不被患者注意、大便隱血試驗常為陽性,伴有乏力、發熱、消瘦、貧血等中毒症狀。
肛門部潮濕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處理?
引起肛門口分泌物增多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在處理上各不相同。
①老年人或體弱者,肛門括約肌鬆弛或收縮力減退,使肛門閉合不嚴,腸黏膜分泌腸粘液容易漏出肛門外,特別在勞累情況下,肛門部潮濕更顯著。針對上述情況,應加強肛門括約肌的收縮功能的鍛鍊,如熱水坐浴下提肛運動,括約肌舒縮運動、肛門部手法按摩、針刺長強、腰俞、會陰穴及適當服用補中益氣湯等。
②肛門部皮脂腺、汗腺分泌旺盛,特別是體型肥胖者,肛門深陷於兩側臀部之間,使肛周皮膚的汗液不能很好蒸發,造成肛門部經常潮濕,應重視肛門區清潔衛生,並保持乾燥。
③肛周皮膚患有濕疹、皰疹、接觸性皮炎、尖銳濕疣以及皮膚感染後膿腫破潰等,均可造成肛門局部分泌物增多。針對各種病因進行及時、合理的藥物治療,能有效消除或減輕肛門部病損。
④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破潰或切開引流術後形成肛瘺,由於反覆破潰、流膿、炎性滲出較多,也是肛門潮濕的常見原因。多需手術切除肛瘺才能治癒。
⑤脫垂性內痔,嚴重者不僅在解便時痔團脫出,甚至咳嗽、勞累、行走時亦會脫出肛門外,由於肛門括約肌收縮、脫出痔團嵌頓、水腫、滲出液增多,應及時用手將痔團托回,待局部炎症消退後,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
⑥完全性直腸脫垂:常發生肛門括約肌無力,直腸全層或黏膜脫出肛門外,直腸黏膜表現液體將污染肛周皮膚、導致肛門口分泌物增多。以手術治療為宜。
⑦肛門部手術後遺症,如肛瘺、肛裂手術切斷或損傷較多的外括約肌或內括約肌、造成肛門閉合能力下降,直腸內液體易溢出肛門外。重在預防,手術儘量不損傷或切斷括約肌。一旦發生,先行保守治療,鍛鍊括約肌收縮功能,必要時行括約肌修補術或成形術。
⑧肛管直腸癌破潰、感染流膿血,肛門口一直處於潮濕狀態。爭取行根治性切除癌腫。
小痔瘡大毛病,專家提醒
“難言之隱”不能拖到“忍無可忍”
天氣炎熱容易導致多種疾病高發,痔瘡疾病在夏季也很活躍,疼痛、瘙癢等症狀嚴重影響病人的工作、生活。根據我國肛腸疾病研究最新調查顯示:痔瘡的發病率占到人群總數的60.7%,其發病率 之高,在各病種中名列前3位。痔瘡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和控制,輕者失血脫肛,重者脫肛壞死,無法排便,甚至引發癌變。
但這種“難言之隱”卻被很多病人忽視,只有 等到“忍無可忍”的時候才上醫院治療。大部分痔瘡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最終發展到四期甚至更嚴重階段。
年過三十後,大部分人開始有痔的表象,隨著年齡的增長,痔瘡發生率越來越高。其主要原因是,年齡增大,皮膚彈性就會變差,變得鬆弛,皮膚產生下墊導致痔的出現,加上平時生活不衛生或無規律等,容易形成痔瘡。平時屢屢勞累過度,飲食偏辛辣,中氣不足,久坐久站等習慣,都會加重病情。
痔瘡分為內痔與外痔。齒狀線以下為外痔,外痔 的症狀以疼痛瘙癢為主,而內痔則以流血及便後痔瘡脫出為主。內痔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四期:一期痔瘡主要症狀是大便時伴有少量出血,二期是有出血並有脫出,但尚可以還納回復。通常情況下,第 一期及第二期的痔瘡可以不用手術治療,都以保守治療為主,即藥物療法,如塗抹藥膏或使用栓劑、硬化治療以及注射、冷凍、圈套結紮等;也可依靠 飲食來調理,消除便秘,避免病情惡化。比如多進食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如燕麥、全穀食物及糙米、蔬菜及水果。纖維性食物能加強腸道活動,防止便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壯陽火的水果如芒果、榴槤、荔枝、龍眼等不宜多吃。同時每天堅持適量運動,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第三期、第四期的 痔瘡病情比較嚴重,不僅出血,痔還很難還納回復 。這時,病人應積極向醫生諮詢,必要時需手術治療。
提到手術,大多數病人都有一種恐懼感,怕羞、怕出血,怕住院,一拖就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有的甚至危及生命。鄒平肛腸醫院外科國先行主任提醒患者不能因為害怕就不到醫院治療。
近年來,針對痔瘡這種頑固疾病,肛腸醫院引進了不少先進技術,肛腸綜合治療儀對痔瘡手術來說是一次重大變革。傳統手術是將周圍密布感覺神經元的肛墊(痔)切除,病人會感到十分疼痛,並且肛門對排出物也無法控制,造成諸多尷尬,如漏糞、漏氣等。病人基本感覺不到疼痛,顯著緩解了病人在手術時的身體和心理壓力。 手術時間顯著縮短,全過程只要8分鐘,術後病人不需長時間住院、觀察、換藥等,有的病人手術後當天就可以上班,一般病人2、3天即可出院,大約 1周后即能恢復如初。
直腸癌的10大危險信號
直腸癌在我國發病率較高。因早期症狀不典型,甚至無症狀,誤診率高達30%。醫生們經過大量的臨床觀察,總結出10個症狀,可視為直腸癌的危險信號:
1、原因不明的貧血。
2、突發的體重減輕。
3、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食慾減退。
4、肛門部或腹部有腫塊。
5、大便帶血或出現黑色糞便。
6、大便中有膿血、粘液。
7、大便習慣改變,次數增多或腹瀉,里急後重。
8、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9、大便形狀發生改變,變稀、變扁或帶槽溝。
10、發現有多發性息肉或乳頭狀腺瘤。
如遇以上情況,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以免誤診、漏診而耽誤治療。
怎樣預防肛瘺?
(1)建立正常的膳食習慣 因肛瘺的發生與濕熱有關,對於油膩飲食,可以內生濕熱,所以不宜多吃。應多吃清淡含豐富維生素的食物,如綠豆、蘿蔔、冬瓜等新鮮蔬菜、水果。對經久不愈的肛瘺多為虛證,飲食上多吃含蛋白質類食品,如瘦肉、牛肉、蘑菇等。
(2)及時治療肛竇炎、肛乳頭炎 以免發生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及肛瘺。
(3)肛門灼熱不適、肛門下墜者 要及時查清原因,及時治療。
(4)防治便秘和腹瀉 對預防肛管直腸周圍膿腫有重要意義,因為大便乾結容易擦傷肛竇,再加上細菌侵入而感染。腹瀉者多半有直腸炎和肛竇炎的存在,可使炎症進一步發展。
(5)積極治療 積極治療可能會引起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的全身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病等。
(6)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排便後坐浴保持肛門清潔,是預防感染的最佳方法。
如
如何預防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①積極防治其他肛腸疾病,如肛竇炎、肛乳頭肥大、肛裂、炎性痔、直腸炎等能及時、正確、有效的治療,可以避免和減少肛周感染,膿腫和肛瘺的發生。
②防治便秘和腹瀉,對預防肛門直腸周圍感染有重要意義,它能避免和減少肛門直腸區的黏膜和上皮組織的損傷或炎症,可降低膿腫與肛瘺的發病率。
③及時治療可引起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全身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克隆氏病等。
④保持肛門部清潔衛生,勤換內褲,堅持每日便後清洗肛門,對預防感染有積極作用。
⑤平時積極鍛鍊身體,增強體質,能增進和改善肛門部血液循環,使局部的抗病能力提高,能預防感染的發生。
⑥一旦發生肛門直腸周圍感染,應及早到正規的醫院診治,並採用有效的抗感染措施,包括全身及局部的治療,可防止炎症蔓延、擴散,切勿輕信游醫或所謂“祖傳”的宣傳而延誤診斷及治療。
便秘食療
便秘是指大便次數減少,經常5~6日,甚至更久才大便一次;雖然1~2日解一次,但糞質乾硬,排出困難;或糞質雖不乾硬,也有便意,但排便困難。現代醫學認為當大腸功能紊亂,糞便在腸內滯留過久,水分被過度吸收,大便過於乾燥堅硬,就發生便秘。膳食中香料大多,纖維質太多,可致痙攣性便秘;而膳食中纖維素過少,蔬萊和水果缺乏,飲水不足,脂肪量不夠,可致無力性便秘。便秘日久常會引起頭痛頭暈,腹中脹滿,甚則腹痛,食慾減退,睡眠不安,心煩易怒,以及痔瘡、便血、肛裂。便秘也是冠心病發生心梗猝死,高血壓引起腦病出血的重要誘因,中醫臨床將其分為熱秘、氣秘、氣虛、血虛便秘、冷秘。現據不同臨床表現,推薦食療處方,供讀者選擇。
香蕉粥[配方與製作]香蕉200克,粳米50克,將水適量加熱至沸點,把洗淨之粳米倒入鍋內,煮為稀粥,端鍋前10分鐘將香蕉去皮切為薄片放入鍋內,至米花開,湯液粘,端鍋即可食。
[功效與服法] 香蕉又名蕉果,牙蕉。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糖分,維生素A、B、C、E等,能清熱潤腸解毒。粳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核黃素等,能健脾養胃,全方共達清熱潤腸之功效。淡黃稀粥,香氣幽幽,滑利可口,微甜不膩,可為藥膳,又為老人、小兒補養之上品,每日一餐,久服便秘去。 [適應症和禁忌症] 該藥膳適用於熱秘,臨床表現為: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身熱,心煩,腹脹腹痛,口乾口臭,舌紅苔黃,脈滑數,服用該粥,忌同時食用大量高蛋白,如魚、肉、蛋等,以免形成胃石症。爆炒地瓜葉
[配方與製作] 地瓜葉500克,花生油30克,蒜姜、食鹽適量。將地瓜葉洗淨,空一下水,將花生油加熱至七成,放入蒜瓣、薑絲、地瓜葉,翻炒兩下後加入食鹽適量,再翻炒兩分鐘,倒入盤中,即可食。
[功效與服法] 地瓜葉含豐富的維生素A原,能養胃通便,行氣,大蒜含大蒜素能解毒消痛,行滯健胃。全方共達順氣行滯、通便之功效。翠綠地瓜葉,點綴幾顆白色蒜瓣,瓜葉油亮,清香可口,可為家常便菜,又為防治便秘之藥膳。 [適應症和禁忌症] 該藥膳適用於氣秘,臨床表現為,大便秘結,欲解不暢,噯氣頻作,胸脅痞滿,腹脹納呆,舌苔薄膩,脈弦。本方無明顯禁忌症。
黃芪蜂蜜飲
[配方與製作] 黃芪30克,陳皮10克,蜂蜜30克。黃芪、陳皮加水煮20分鐘取汁300毫升,兌入蜂蜜攪勻即可服。
[功效和服法] 黃芪補益脾肺,陳皮理氣消滯;蜂蜜含葡萄糖、果糖及多種酶類和維生素,能潤腸通便。全方共達益氣潤腸之功效。藥液淡黃,甜爽可口,每天服1次,可作為早餐之飲料。 [適應症和禁忌症] 該藥膳適用於氣虛型,臨床表現為:雖有便意,臨廁則努掙乏力,大便並非乾硬,便後汗出氣短,面色皎白神怯,舌淡苔薄,脈虛,本方無禁忌症。
大棗五仁泥
[配方與製作] 松子仁、麻子仁、柏子仁、黑芝麻、杏仁各100克、大棗500克;大棗煮熟,去皮仁,製成棗泥;以上五仁搗為細碎與棗泥混勻,置一密閉容器內備用。
[功效和服法] 大棗含蛋白質、糖類、粘液質等,能補脾和胃,益氣養血;黑芝麻等質潤多脂,滋肝腎、益腸胃,全方共達養血潤燥之功效。藥泥油亮,口感甜香,每日早晚各一小匙,為小兒、老人、產婦補養之佳品。 [適應症和禁忌症] 該藥膳適用於血虛型,臨床表現為,便秘、目眩、面色無華。頭暈心悸、唇色淡、脈搏細澀。禁用於大便滑痢者。
豬肺煲
[配方與製作] 豬肺250克,陳皮10克,杏仁25克,當歸25克,肉桂6克,生薑6片。豬肺洗淨切為薄片,與洗淨之當歸、杏仁等一併放入鍋內,加水適量一起久燉,燉至豬肺爛熟,撈出當歸等加入香萊、麻油、味素、食鹽適量,端鍋即可食用。
[功效和服法] 豬肺補肺虛止咳嗽,肉桂補腎溫陽,當歸養血活血,陳皮溫中理氣,杏仁化痰止咳,潤腸通便,生薑和胃除腥。口感不膩,湯色鮮美,全方共達溫陽通便之功效。每天一次,一餐吃不完,下次吃前應加溫,連服10~15天為一療程。
[適應症和禁忌症] 該煲適用於冷秘型,臨床表現為,大便艱澀,排出困難,小便清長,面色擾白,腹中冷痛,喜熱畏寒,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遲。本方禁用於口苦口臭,心煩易怒者;月經期婦女慎用。
[一般生活宜忌] 首先應保持精神舒暢,每天活動肛部,因排便中樞在腰部,刺激之可促進排便,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飲食上痙攣性便秘者應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酒、濃茶、咖啡、辣椒等,少吃生冷瓜果及乾菜等含植物纖維素多的食物,慎用蔗糖、蘿蔔等易致腹脹的食物。而宜給半流少渣食物;無力性便秘者則宜食青菜、水果、粗糧等多渣食物,以增進腸蠕動;多吃豆腐等富含維生素B1食品;每晨空腹飲l杯淡鹽水,多用麻油、蜂蜜等以潤腸通便。常服瀉藥不及食療,您不妨試試。
痔瘡病人的自我飲食保健
痔瘡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由於人類在直立行走時直腸靜脈血向上回流比較困難,加上內臟的下壓就更易形成靜脈擴張而患痔瘡。臨床表現為肛門瘙癢、腫痛、出血。中醫的理論為:痔瘡為熱迫血下行,鬱結不散所至。年老體弱,飲酒吸菸,飲食過辛辣等都是其誘發因素。因
此,科學合理的簡易自我療法對本病有重要意義。
一、飲食起居調養法。生活規律化,每天定時排便,保持大便通暢;經常清洗肛門,並要保持乾燥,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如西瓜、香蕉、番茄等都有
潤腸的作用。在夏季尤其應該多飲淡鹽水,避免汗液排泄過多。
二、藥物調理法。可以用朴硝,花椒以10:1的比例加開水沖泡熏洗。也可以每日大便後堅持用溫水洗浴,外敷九華膏,五倍子散或黃連膏等。
三、運動調養法。適當的運動可以減低靜脈壓,加強心腦血管系統的機能,消除便秘,增強肌肉的力量。這對痔瘡的防治很有作用。提肛運動是最簡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全身放鬆,臀部及大腿用力加緊,配合吸氣,將肛門向上收提,稍閉一下氣,然後呼氣,全身放鬆。這種運動可隨時隨地進行。
飲食是預防痔瘡、減輕症狀、減少痔瘡復發的重要因素,這是因為便秘是誘發痔瘡的病因之一。所以,要想預防痔瘡的發生,首先要預防大便乾結,保持大便通暢。
飲食上需要:
1、多食青綠蔬菜、新鮮水果,如芹菜、菠菜、韭菜、馬齒莧、黃花菜、蘋果、鮮桃、杏、瓜類等,這些食物含纖維素較多,可促進胃腸蠕動,潤腸通便。
2、預防痔瘡的食物還有赤小豆、槐花、黑芝麻、肉蓯蓉、豬大腸、羊大腸、鱉肉、核桃肉、竹筍、蜂蜜等。
3、不宜飲酒,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白酒、黃酒、辣椒、胡椒、生薑、大茴等。此類食物可刺激直腸肛門處的黏膜和皮膚,使之充血、水腫,加重痔瘡出血、脫出,
4、飲食不宜過多過飽,也不宜食生冷及不乾淨的食物。
老人們的肛門保健
老人處於衰退階段,體內各組織、器官及其功能都在減退,肛門也不例外。老人肛門疾病的特點是易便秘、易脫肛、易感染等。
一、防 便 秘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症,常常給他們帶來苦惱,並且引起一些疾病。便秘的原因很多,就老年人來講,因活動減少,腸道蠕動緩慢;直腸肌肉萎縮,張力減弱,加上腹部肌肉減退,排便乏力,是產生便秘的主要原因。此外有的老年人飲水過少,食物過於精細而粗纖維過少,致使糞便體積較小,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糞便中水分過多吸收而形成。也有的是全身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的便秘。
有的老人對大便過分注意,認為每天必有一次大便,否則就焦慮不安、精神緊張,這樣一來,反而引起胃腸功能失調,真的形成了便秘,要注意避免。
老人的便秘一般是逐漸發生的,可以是習慣性的長年便秘,也可以是暫時的。對便秘的防治方法可參見便秘部分。另可每天早晨飲用一杯(約300-400毫升)溫開水或淡鹽水,空腹飲用後能刺激腸管蠕動有助於排便。
二、防 脫 肛
老年人因肛門括約肌等肌肉萎縮而致括約功能減退,容易發生脫肛,如患有痔瘡者脫肛更為明顯,有的在跑路或咳嗽後均可脫出,痔瘡脫出如發生嵌頓可引起腫痛、行走困難,如發生感染可以引起全身不適。
有脫肛者要積極治療痔瘡等肛門疾病,同時要加強肛門功能的鍛鍊。具體做法請參考肛門衛生之肛門保健運動。
三、防 感 染
老年人由於胸腺萎縮、免疫機能減退,對外來抗原產生抗體的能力降低,腸道細菌等可引起肛門直腸周圍感染形成膿腫。同時因為老年人機體反應遲鈍,膿腫形成後,紅腫熱痛不很明顯,但容易擴散,引起全身症狀。癒合速度比較緩慢。
肛門部瘙癢也是老年人常見的症狀,也要注意防護,經常用溫水清洗肛門,不要用刺激性強的肥皂外洗,瘙癢明顯時可選用一些性能溫和的軟膏。
另外,由於老年人牙齒大多脫落,影響咀嚼功能,吃食物時如將粗硬物一起吞下,特別是魚刺、雞骨、棗核一類,在大便時會卡在肛門直腸部引起便血和疼痛。所以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咽,不要邊吃飯邊談笑,以免把魚刺、雞骨等吞咽下去造成對肛門的損傷。
為何十痔九不治?
常言道“十人九痔”,又曰“十痔九不治”。造成這種“九不治”的原因何在呢?
1. 是這種病患於不雅之處,不好意思求醫問藥,特別是女青年,往往諱疾忌醫耽誤了治療。
2. 是久治不愈反覆發作,對治療喪失信心。
3. 不把痔瘡當回事,認為病情不會發展。以致輕病變重病,小病變大病,不積極治療則會導致病變。
痔瘡是直腸未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曲張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其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便血、滴血或噴血、墜脹、疼痛、便秘、分泌物增多、痔核脫出肛門外等。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痔瘡不治將產生一系列繼發性危害的疾病:首先,便血、滴血,以及嚴重的噴血都將導致頭暈、貧血、性慾下降、體弱無力、身體常感到虛脫睏倦;其次,由於便秘,大便燥結,易擠傷痔核以致便血,病人大便時很痛苦,一般儘量強忍不便,使大便更乾燥,如此反覆,形成惡性循環。再者便血和便秘的這種惡性循環,使人厭食,造成脾胃功能的失常以及整個機體平衡失調及營養不良,易導致肝、腎疾病、肛裂、慢性結腸炎、肛瘺、腸癌等發生;又因分泌物增多溢於肛門外,不僅污染衣物,還易引起疼痛及肛周濕疹,對於女性患者,還將會導致一些婦科疾病的發作等。
可見痔瘡的危害很多,得了痔瘡要及早治療,以免影響身體的健康、生命的質量。
肛腸病術後如何預防疼痛?
肛腸病術後疼痛分為三種。即傷口疼痛、炎性疼痛、排便疼痛。根據三種疼痛產生的原因,我們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對於術後傷口疼痛,我們採用了口服止痛藥,肌注鎮痛劑,靜脈止痛劑持續給藥,傷口局部注射長效止痛劑,硬膜外可控持續鎮痛等方法,使術後傷口疼痛減少到最低程度。炎性疼痛除上述方法外、關鍵在於術中處理時要預防術後炎症的產生。排便疼痛的處理要注意以下內容,術後排便最好在術後第二或第三天,排便前可服軟化大便的藥物。在排便前先坐浴 15 到 20 分鐘,揭除敷料,放鬆肛門括約肌,在傷口上塗敷止痛膏後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