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山東省下轄縣級市]

鄒平[山東省下轄縣級市]

鄒平市,山東省直轄縣級市,由濱州市代管, 屬於濟南都市圈 ,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北,西北臨黃河。鄒平西漢置縣,古稱梁鄒。東接淄博,西距濟南遙牆國際機場48公里,南依膠濟鐵路、濟青高鐵,北靠黃河。全市轄11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858個行政村,常住人口79.6萬(2015年),總面積1250平方公里。 鄒平是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城,中國棉紡織名城,中國糖都,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縣市,中國食品工業強縣市,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7年,鄒平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0億元,增長3.5%。完成財政總收入110.3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8億元,分別增長8.3%和6.7%。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西周時為鄒侯國地。

春秋時齊景公築鄒之長塗,鄒關(今隘阜口)之東始就平地,故名鄒平。

屬臨淄郡。西漢置鄒平縣(治所在今孫鎮)、梁鄒縣(治所在今舊口),屬濟南郡東鄒縣(治所在今花溝),屬千乘郡。

西漢置鄒平縣,治所在今孫家鎮。置梁鄒縣,治所在今韓店鎮舊口村。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劉邦封武虎為梁鄒侯,於梁鄒立侯國。置於陵縣,治所在今臨池鎮古城村。置朝陽縣,治所在今碼頭鎮舊延安村東南15里,史稱魏王城。以上四縣統屬青州部濟南郡。置東鄒縣,治所在今高青縣花溝鄉花溝村,屬青州部千乘郡(治所即今高青縣高城鎮北)。

東漢東鄒縣併入臨濟,鄒平、梁鄒2縣自東漢迄 三國 均屬濟南國。

西晉濟南國改為濟南郡,鄒平縣屬之,梁鄒縣屬樂安國。

南北朝宋武帝劉裕於梁鄒故城僑立平原郡,又僑立平原縣以屬之。元嘉九年(432年),分青州之地僑立冀州(治所在今歷城縣),平原郡縣隸屬之。孝武時,於故於陵縣地置武強縣(治所在今周村區固玄莊),又於縣內置廣川郡(治所在今長山鎮),屬冀州。南朝劉宋改東朝陽縣為朝陽縣,屬濟南郡;又為臨濟縣(治所在今章丘縣臨濟鎮),屬樂安郡。 北魏皇興三年(469年)改平原郡為東平原郡,屬齊州(治所在今歷城);又置平原縣(治所在今好生鎮平原莊),隸東平原郡。 北齊天保七年(556年),移平原縣治入東平原郡城(舊口),東平原郡、清河郡(治所在今淄川)與廣川郡合併,稱東平原郡(治所長山),平原縣、武強縣隸之。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移北齊平原縣治於漢鄒平故城孫家鎮,仍為平原縣。開皇六年(586年)置朝陽縣於菅城開皇十六年(596年),改為臨濟縣(治所在今章丘臨濟鎮)。開皇初廢東平原郡,開皇十六年(596年)於北魏平原縣治(今平原莊)置濟南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平原縣為鄒平縣,復漢舊名,屬齊郡;改武強縣為長山縣(治所在今長山鎮)。大業初,並濟南縣入長山縣,隸淄州(治所在今淄川縣)。大業二年(606年),又省朝陽縣入濟縣,屬齊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以臨濟縣治置鄒州。鄒平縣、長山縣、臨濟縣均隸之。619年(武德二年),移鄒平縣治於趙台城(在今九戶鎮古王台)。武德八年(625年),鄒州廢,又移鄒平縣治復入鄒平故城孫家鎮。鄒平縣、臨濟縣改屬譚州(治所在今章丘縣西平陵城),長山縣改屬淄州。貞觀元年(627年)譚州廢,鄒平縣改隸淄州,臨濟縣改屬齊州。景龍元年(707年),析高苑縣地於漢梁鄒廢城(舊口)置濟陽縣,隸淄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濟陽縣省入高苑。

北宋鄒平、長山二縣仍屬淄州。景德二年(1005年)鄒平縣治徙至現今鄒平縣城。屬山東東路淄州。

元朝元憲宗三年(1253年)析鄒平、章丘各一部置齊東縣,與鄒平縣、長山縣同屬濟南路,中統五年(1264年)長山改屬般陽路,至元二年(1265年)齊東縣改屬河間路。

明朝初期鄒平縣、齊東縣屬濟南府,洪武二年(1369年)長山縣改屬濟南府。

清代光緒十八年(1892年),黃河河道南移,齊東縣城陷於河中。1894年(光緒二十年)遷縣治於九戶鎮。

中華民國民國二年(1913年)2月,廢府州,沿用道制。鄒平縣、長山縣、齊東縣隸岱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6月3日,袁世凱公布各省道區域名稱,鄒平縣、長山縣、齊東縣均隸濟南道(駐歷城)。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制,存省、縣兩級,三縣同直屬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省下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全省劃為12個行政督察區。鄒平縣、長山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因蘆溝橋事變爆發,僅設7個專員公署,余未及設立,齊東縣直隸於省。民國二十七年至民國三十一年(1938年至1942年)間,沈鴻烈任國民黨山東省主席,劃全省為17個行政督察區,先後成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鄒平縣、長山縣屬第十行政督察區,齊東縣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

抗日戰爭爆發後,山東抗日武裝力量不斷壯大,抗日根據地日益擴展,各地民主政權相繼建立,民國三十年(1941年),中國共產黨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將山東省劃為六個行政區。根據抗日鬥爭形勢需要,將鄒平縣、長山縣劃為北鄒長、南鄒長臨時政區,與齊東縣同屬清河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9月,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改為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領五個行政主任公署和一個直屬專員公署、18個專署區、北鄒長改為鄒平縣,南鄒長改為耀南縣,同屬清河行政區清西專署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初,冀魯邊區與清河區合併,成立渤海區行政公署。鄒平縣、耀南縣、齊東縣屬之。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何思源任國民黨山東省主席。全省設6個政府辦事處,17個行政督察區。鄒平縣、長山縣隸第一辦事處(魯北辦事處)第十行政督察區,齊東縣隸第五辦事處(魯中辦事處)第十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3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東省政府成立,黎玉為主席。在全省設5個行政公署,21個專員公署。鄒平縣、耀南縣隸渤海行署第六專署,齊東縣隸渤海行署第二專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上半年,渤海行署所轄6個專署調整為4個專署。鄒平縣、耀南縣、齊東縣隸渤海行署第三專署(又稱清河專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8月間,國民黨山東省主席王耀武撤銷6個政府辦事處及第九、第十二兩個行政督察區,鄒平縣、長山縣、齊東縣屬第十行政督察區。

共和國時期1948年9月24日濟南解放。國民黨山東省政府行政建制遂廢。1949年3月,山東省政府更名為山東省人民政府。鄒平縣、耀南縣、齊東縣屬渤海行署清河專區(行署駐今惠民縣城)。1950年5月清河專區撤銷,齊東縣改屬惠民專區,耀南縣復名長山縣,與鄒平縣同屬淄博專區。同年11月析長山縣周村鎮與張店合置張周市,屬淄博專區。1953年7月鄒平、長山2縣劃歸惠民專區。1956年3月撤銷長山縣,併入鄒平縣;撤銷高青縣,併入齊東縣;隸屬均不變。1958年12月撤銷齊東縣,所轄之九戶、青城、黑里寨、花溝、魏橋、碼頭等6處人民公社併入鄒平縣,其餘併入博興縣。與此同時鄒平縣轉屬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合併設定的淄博專區。1961年6月淄博專區撤銷轉屬、復置的惠民專區。同年10月青城、花溝、黑里寨3個區劃歸復置的高青縣。1967年惠民專區改稱惠民地區,1992年3月更名濱州地區,2000年6月濱州地區撤銷,改置地級濱州市,鄒平縣均屬之。

2018年8月2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宣布,根據國務院決定,撤銷鄒平縣,以原鄒平縣行政區域設立鄒平市,市政府駐黃山街道鶴伴二路567號,鄒平市由山東省直轄,濱州市代管 。10月26日,鄒平市正式掛牌成立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鄒平市,地處魯中泰沂山區與魯北黃泛平原的疊交地帶,東接工業重地淄博,西鄰山東省會濟南,南依膠濟鐵路、濟青高鐵,北靠黃河,濟青高速公路橫穿全境26公里。西距濟南90公里,距濟南遙牆國際機場62公里,東距海濱城市青島240公里,距淄博市37公里,北至首都北京550公里。鄒平市占地總面積1251.7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鄒平南部長白山區為山地丘陵。地勢南高北低,呈傾斜式下降。鄒平市分為8種地貌類型:低山嶺坡,分布於山丘中上部,面積9033.46公頃;水平梯田,分布於山丘中下部,面積4647.47公頃;近山階地,分布於山丘下部,面積4679.67公頃;沿河階地,分布於山谷排洪河溝兩側,面積1241.73公頃;河灘高地,呈帶狀分布,面積3034.8公頃;緩平坡地,分布於黃泛平原區的所有鄉鎮,面積3.89萬公頃;窪地,多分布於黃河南岸大堤以外,面積2.31萬公頃;山前傾斜平原,分布在南部低山丘陵以下,中東部的大片地帶,面積3.25萬公頃。境內土層深厚,質地適中,表面質地85%以上為輕壤和中壤。

行政區劃

鄒平市下轄地區 鄒平市下轄地區

截至2015年底,轄5個街道、11個鎮:黛溪街道、黃山街道、高新街道、好生街道、西董街道、長山鎮、魏橋鎮、臨池鎮、焦橋鎮、韓店鎮、孫鎮、九戶鎮、青陽鎮、明集鎮、台子鎮、碼頭鎮。共有858個村委會。

經濟發展

綜述

2015年,鄒平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18.5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106.3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62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800元、14800元(新口徑)。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2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59.5億元、利潤121億元。

2017年,鄒平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0億元,增長3.5%。完成財政總收入110.3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8億元,分別增長8.3%和6.7%。

工業

鄒平市,培植起了涉鋁產業、紡織服裝、食品醫藥、裝備製造、冶金建材等主導產業。在這裡,魏橋創業集團躍居世界500強第163位(2016年),比2015年提升71位,是山東省唯一一家跨入世界500強的民營企業。在這裡,有著亞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循環經濟產業園——西王集團。
2010年11月,鄒平經濟開發區被國務院正式批准升格為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山東省首家設在縣(縣級市)級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近年來,鄒平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山東省經濟總量最大、發展效益最好、產業特色最為突出的開發區。
2013年8月,魯中運達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得國家海關總署、財政部、稅務總局、外匯管理局等四部委批准,成為山東省首家設在縣(縣級市)級的保稅物流中心。2015年2月,魯中運達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式開關運營,正日益成長為面向黃三角、聯接國內外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和國際物流樞紐。
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87家,全年實施工業技改項目123個,完成投資196.86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17.9億元。
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鄒平市把發展“大工業”作為立市之本、富民之策,致力於實現由工業大市向工業強市轉變,明確將推進涉鋁產業高端集聚列為全市重點工作,作為實現逆勢突破的重要抓手和事關長遠發展的戰略抉擇。
鄒平市鋁產業起步於2001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全市主要涉鋁企業達到21家,形成了“熱電—氧化鋁—原鋁—鋁液初加工—鋁材深加工”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全市已經擁有年產800萬噸氧化鋁、366萬噸原鋁的生產能力,原鋁產能超過全國的1/10。輕質高強合金新材料產業基地被列為山東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是山東省唯一一個以鋁精深加工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

魏橋創業集團成為全球原鋁產能最大、裝備水平最高、海外獲取氧化鋁資源最早、利潤水平最高、600kA系列投產最快的鋁企業,形成了令全世界同行業驚嘆的“魏橋模式”。在魏橋創業集團的帶動下,鄒平市培植了一批大型涉鋁企業。創新集團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齊星集團成為國內現代化鋁板帶生產基地。偉瑞製冷是國內最早生產鋁扁管的企業。創輝金屬的鋁鎂矽合金、高導電率鋁導線成為全國首家批量生產的企業。銀山鋁業的鋁合金產品廣泛套用於汽車熱傳輸系統。德利集團的雙零箔質量國內領先,且全部出口。
為最大限度提高效益,形成鋁業“集聚”優勢,鄒平縣按照“產業聚集、交通便利、資源共享”的原則,規劃建設了45平方公里的鋁加工產業園。以中國宏橋的優質鋁水為紐帶,帶動上下游企業聯動發展。基地內的企業直接利用電解鋁液進行生產,實現了“鋁水不落地”,大大縮短了生產流程,節約了鑄造、倉儲及再熔化成本,減少了原材料資金占用。該基地集聚著鄒平市7大涉鋁產業企業集團和90%的鋁合金產能。2015年,全市涉鋁企業產值超過1200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產值的38%,成為引領鄒平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農林牧漁業

鄒平市耕地面積110萬畝,2015年全市小麥種植面積81.1萬畝、玉米種植面積76.9萬畝、棉花播種面積2.1萬畝、蔬菜播種面積11.7萬畝。糧食生產喜獲“十三連豐”,總產達到78.1萬噸。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並連續多年獲得全國產糧大縣補貼資金,是國家優質糧食生產區。
林業發展情況。2015年,完成農田林網2.5萬畝、成片造林2.4萬畝、道路水系綠化258.6公里,發展林下經濟2.6萬畝。全市林地面積達到49萬畝,林木蓄積量203.5萬立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6%。
農業生產條件。2015年,累計完成各類水利工程23項,完成投資2.1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14.7萬畝,全市70%以上的農田達到了旱能澆、澇能排的標準。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39萬千瓦,農機總值8.3億元,拖拉機總數5628台,是全省農機裝備最先進的地區之一。
現代農業發展。全市共發展現代農業示範基地450個,優質蔬菜大棚4800個、標準化畜禽示範場12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346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2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26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10家。土地流轉面積達9.8萬畝。標準化基地面積達61.2萬畝。“三品”認證總數達到123個,其中無公害產品40個、綠色食品59個、有機食品24個,長山山藥、鄒平香椿、青陽小米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被命名為中國山藥之鄉、中國甜椒之鄉、中國香椿之鄉和全國食用菌行業優秀基地市。2015年,被認定為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

服務業

鄒平市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總部經濟等生產性服務業和休閒購物、餐飲娛樂、文化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聖豪商業、銀座集團、大商集團先後紮根鄒平。一個功能完善、產業高端、帶動力強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體系正在崛起。
2015年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88.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5.8億元。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全市開展電商業務的企業達到300餘家,年交易額超過300億元。

對外貿易

2013年8月,魯中運達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得國家海關總署、財政部、稅務總局、外匯管理局等四部委批准,成為山東省首家設在縣級(縣級市)的保稅物流中心。2015年2月,魯中運達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式開關運營。截至2015年末,保稅物流中心開關運營,累計轉入轉出貨物2500票、貨值2.6億美元。
2015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29.1億美元,引進市外資金35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3億美元。
在實體經濟走出國門、參與全球戰略資源配置、併購境外知名公司的同時,鄒平企業家們牢固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把“總部”留在鄒平,把管理、研發、行銷、物流、結算等高端產業鏈留在鄒平,形成了“根植鄒平、花開全球”的良好局面。

金融生態

鄒平市在資本市場聲名鵲起,中國宏橋、西王特鋼等9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活躍於境內境外資本市場,其上市企業個數和融資總額均居山東省第一位。開泰集團成功登入新三板。西王集團財務有限公司開業運營,成為濱州市首家企業財務公司。
鄒平是“中國金融生態縣(市)”和“山東省金融創新試點縣(市)”,擁有14家銀行分支機構、34家保險機構、2家證券機構、6家小額貸款公司和2家融資性擔保公司。2015年全市存款餘額達到609億元、貸款餘額達到709億元。

基礎設施

交通

2004年,鄒韓路、鄒周鐵路一期建成通車,完成了黛溪一路、二路、黃山四路等一批道路改造拓建工程,改造高速路口和黛溪三路、東外環等綠化帶,新增綠化面積80萬平方米。

2005年交通運輸生產及基礎建設繼續穩步增長。年末鄒平市通油路里程2030.3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07.9公里,其中鎮(辦)以上公路通車裡程575.9公里。全年公路旅客運輸量和周轉量分別為379.5萬人次、15443.2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20.4%和22.5%。公路貨物運輸量521.6萬噸,周轉量34970.4萬噸公里,分別增長24.4%和29.4%。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14778輛,其中私人汽車11651輛,轎車4705輛。台萊路魏橋至章丘段竣工通車,鄒周鐵路投入運營;投入1.2億元,改造農村公路431公里,實現村村通達等級路。

2006年以來,鄒平市高標準完成了東西外環路跨濟青高速公路高架橋,慶淄路、壽濟路城區段改造,北外環、東外環、南外環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西外環道路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基本搭建起鄒平新四環框架。2008年交通運輸生產及基礎建設繼續穩步增長。年末鄒平市通油路里程2514.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78公里,其中鎮(辦)以上公路通車裡程598.6公里。全年公路旅客運輸量和周轉量分別為611.9萬人次、22011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7%和19.6%。公路貨物運輸量831.3萬噸,周轉量64187萬噸公里,分別增長15%和18.3%。鄒平市機動車總量達到151132輛。老城區和城南新區路網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完成投資9600萬元,改造農村公路250公里。

2013年,公路共完成旅客運量2684萬人次,完成公路貨運量5475萬噸,完成鐵路貨運量272萬噸。年末公路通車裡程2646.46公里,新增18.7公里;其中縣鄉公路通車裡程505.23公里。

城建

2013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城建項目20個、公建設施實施項目12個、商住小區實施項目22個,共完成投資25.8億元。有14個社區申請了省級社區污水處理專項資金。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8處,全市日污水處理能力達到46.7萬噸;新增COD削減量537.9噸/年;新增城市道路面積14.64萬平方米;新增供熱面積3.2萬平方米;新增天然氣供氣管道48.3公里,用氣戶數達到47644戶,其中居民47471戶;城市道路清掃保潔面積230萬平方米,其中機械清掃140萬平方米,機掃率60%。市區綠化覆蓋面積7350公頃,增加104公頃;其中,建成區2578公頃,增加5公頃。

社會事業

水利工程

2001年,完成黛溪河綜合治理,在青陽鎮建成2000畝高標準大田噴灌精品示範田,列為國家節水灌溉示範區。2002年,投資2303萬元建設碼頭平原水庫;投資961萬元,完善城區供排水工程。2003年,投資2.8億元,開工水利工程634項,項目有:韓店水庫供水工程,縣城污水處理廠工程,孝婦河沿岸吃水工程,完成雷射平整土地6000畝,完成黛溪湖擴容造井及黛溪河治理規劃設計。堅持科技興水,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新技術,共完成高標準節水灌溉16.8萬畝,水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時加大依法治水、依法管理水資源力度,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開創水保生態環境新局面。連續四年被省政府表彰命名為農田水利建設先進市。04年完成投入1.1億元,實施水利工程538項。韓店平原水庫二期基本建成。2006年,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累計投入7512萬元,解決了272個村、16.2萬人的吃水問題,鄒平市自來水普及率達90%以上。

2013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58.02千公頃;其中,節水灌溉面積51.77千公頃,增長1.06%。累計完成各類水利工程31處,完成投資1.74億元。完成溝渠清淤疏浚140公里,渠道襯砌18.4公里,改善灌溉面積14萬畝,改善除澇面積2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8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2平方公里。

外事工作

鄒平市從1987年共接待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468批1583人次。友好和學術交流的內容擴展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法律和醫療衛生等領域。

十多年來鄒平外事工作可分為兩個階段,1986--1992年,以開展對美國社會考查學者的接待為主,通過對美開放調查點,實事求是地對外宣傳我國改革開放的實際。14年來共接待美國學者74人次、2784天次,考查範圍涉及鄒平縣70多個市直部門、12個鄉鎮、36個村莊,接觸各類調查對象2萬多人次。

1992年以後,在開展對美國和其他國家學者接待的同時,主要開展對外經濟貿易洽談和對外交流活動。已同日本小郡町、澳大利亞貝塞德市、沃瑞克郡等三市建立了友好交流關係,鄒平一中和實驗一中分別同澳大利亞南澳州阿伯芙公園中學、日本小郡町立中學建立了友好校際關係。

2000--2003年,外僑辦完成招商引資2540萬元,翻譯製作多語種鄒平對外合作項目庫800多份,為企業提供口譯服務160人次,翻譯資料30餘萬字,有力地支持了鄒平市的經濟建設和對外開放。

教育體育

鄒平一中 鄒平一中

鄒平市有“文化縣(市)”之美稱。宋代名相范仲淹在這裡度過青少年時代,近代著名學者梁漱溟先生三十年代在鄒平進行過長達7年的“鄉村建設實驗”。1987年鄒平市被確定為首批對美開放調查點;1989年,鄒平市接受了國家教委考察並被確定為重點聯繫市,國家教委先後三次派出掛職調研組來鄒平指導工作;鄒平一中、實驗中學先後與澳大利亞阿伯芙公園中學、日本山口縣小郡町立中學結成友好學校,定期開展交流互訪活動;美國“四健會”、福特教育基金會等多次來鄒考察訪問。

截止2001年,鄒平市有省市級規範化學校59所,占中國小總數的70.2%,省市級示範幼稚園71所,占鄒平市幼稚園總數的79.8%。截至2008年9月,鄒平市有各級各類學校93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職業學校2所,教師培訓中心1所,國中19所,國小64所,特教學校1所,民辦學校2所,在校學生117116名,幼稚園89所,入園幼兒23286名。在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鄒平教育堅持“內涵提升、質量提高、整體推進、特色突破”,大力實施科研興教,以科研求發展,向科研要質量,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連年大幅提高,2008年高考本科錄取達到2571人。鄒平先後榮獲全國成人教育先進縣市、全國學前教育先進縣市、全國第一個“普九”鞏固提高試點縣市、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農村教育先進縣市、基礎教育先進縣市、規範教育收費示範縣市、教育督導先進集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等20餘項省級以上表彰。

2013年,實施學校建設項目13個,完成建築面積32227平方米;啟動新校建設六大工程,開工面積31416平方米;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完成新建、加固及拆除項目共116個,完成投資3394.6萬元,改造校舍總面積9.37萬平方米;實施校舍維修改造工程7個,完成投資1741.5萬元,竣工面積10884平方米;實施不安全房屋改造項目25個,改造面積6317平方米;投入125萬元完成“211”改廁項目7個;投入1406.5萬元實施教育裝備更新工程,新增圖書91.3萬冊,改建實驗室10個,新建探究室10個,更新微機268台,更新多媒體60套,新增錄播教師23個。強化教師培訓,投入資金500萬元對中國小幼稚園教師進行各類培訓活動,參訓教師1.1萬人次。全市中國小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100%,有省特級教師8人,市、縣級學科帶頭人390人,省市縣級骨幹教師1177人、教學能手800人。學前教育紮實推進,全市有省十佳幼稚園3處,省市級實驗、示範幼稚園62處,幼兒入園率達98.45%。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年撥付6414.9萬元,中國小公用經費超過省定標準,達到國小765元/生年、國中1005元/生年。加強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發放資助金2080.84萬元,資助中國小(幼稚園)及中職學生11649人。

衛生事業

截止2008年底,鄒平市共有二級醫院3家、鎮辦衛生院14家、民營醫院5家、農村中心衛生室267處、一般衛生室35處、專業站所5個;各級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269人,其中高級職稱129人、中級職稱829人,具有研究生學歷11人,本科學歷493人、專科學歷515人,村級衛生技術人員1369人;2008年開放床位1263張,共完成門診人次781685人、入院人次33768人、業務收入27760萬元;2008年鄒平市參合農民570154人,參合率達98.02%。籌集新農合基金4447.20萬元。補償參合農民醫療費用4620萬元,享受住院和門診補償34.46萬人次,有298人補償達到1萬元以上。

截至2008年9月,鄒平市累計投入4234.9萬元,全部完成14處鎮辦衛生院、226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122處村衛生室建設改造任務,新建、改建業務用房63368平方米,更新X光機、B超等設備51台件,購置救護車10輛,為民眾提供了一個整潔、舒適、規範、有序的就醫環境;2007年和2008年,我市向社會公開招聘10名研究生、52名本科生、40名護理人員充實到市、鎮兩級醫療衛生單位,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注入了生機;2008年實施以開展公共衛生工作為主要內容、以實施家庭醫生式保健服務為主要形式的農村衛生普惠工程,通過考試、考核,選聘972名責任醫生,為鄒平市62.4萬農民免費健康體檢,建立起家庭健康檔案18.2萬份,查體率和建檔率均為100%,對5個試點鎮(辦)的農民上門隨訪,提供家庭保健醫生式公共衛生服務,農村衛生普惠工程工作。

城市建設

鄒平大型現代呂劇《梨花雨》進京演出 鄒平大型現代呂劇《梨花雨》進京演出

2006年,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編制完成《城市空間發展控制性規劃》,開工城建項目55個,完成投入14.3億元,市區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人口34萬人,城市化水平達到54%。"四環兩橋"建設進展順利,完成東外環北段、北外環西段和兩座跨高速路大橋樁基工程。

鄒平市實施小城鎮"百件實事"108項,完成投入8.9億元,魏橋鎮被評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韓店鎮跨入全國千強鎮。

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新突破。2013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89796.8萬元,比上年增長9.8%,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53%。全市高新技術企業62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912294萬元,同比下降3.4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1.93%。組織實施縣市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100餘項,獲得市級以上立項項目27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級12項,市級7項。通過項目實施,引導項目單位增加科技投入15億元以上,開發新產品、新技術100餘項。全年申請專利1218件,其中發明專利182件,授權專利722件。組織鑑定重大科技成果32項,其中達國際先進水平22項。5家企業被認定為全省首批優勢企業培育對象,7個專利產品被認定為濱州市專利新產品,8家企業被認定為濱州市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獲得市專利獎22項。申報省專利獎4項,省優秀髮明家3人。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2013年,共引進各類人才2238人,其中博士3人,碩士98人,本科1225人,專科及以下932人。共引進外國專家52人,申報省批常規項目7個、省示範推廣項目3個、藍區行項目1個,申報“濱州友誼獎”專家1人,申請“日本花甲專家”項目1項。推薦優秀人才參加各項評選,組織申報4名市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業技術人員,10名市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人選。1人被評為市有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員,8人被評為市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人選。質量強市戰略成效明顯。2013年,有8家企業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42項;有47家企業採用國際標準67項。完成8個國標、3個行標的立項及材料上報工作,3項國家標準和2項行業標準已經發布並實施,5項國家標準已報國標委。共為4356家單位辦理代碼年審、變更、新辦等手續,辦理條碼註冊、續展手續33個。全市共13家企業的17個產品申報了2013年山東名牌,其中新評產品9個,複評產品8個。省局網站對山東名牌預選名單進行了公示,有10家企業的10個產品、1家服務名牌榜上有名。

文體事業

2013年,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達到省級規範化標準,覆蓋率達到45%。全年新建、擴建村文化大院127個,農家書屋150個,體育廣場130個。全縣90%以上村莊有業餘文化隊伍,各類演唱團體、農村莊戶劇團等業餘文藝隊伍1000餘支。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劇場、影劇院10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非物質文化遺產15項,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非物質文化遺產52項。文化館、圖書館向公眾免費開放,辦理圖書借閱證1200餘個。第二屆廣場舞大賽400餘支隊伍近萬人參加。開展送戲、送文化下鄉200餘場次,夏秋廣場演出100餘場次。電視台1座,廣播電台1座,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100%。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組織的人文中國第二季—“味道中國”全國電視專題片、紀錄片推選活動中,我市選送的《家鄉的味道—青陽宴》、《糗糕》分別榮獲欄目類一等獎和民俗類二等獎。全年放映電影10296場次,票房收入96萬元,電影觀眾540萬人次。

2013年,成功舉辦了職工運動會、中小學生象棋智力賽等全民體育賽事150餘場次;第十二屆全運會鄒平籍運動員4人參加,獲得金牌1枚、銅牌1枚;向城區民眾推廣“一天一元”健身計畫。完成了全民體育健身工程GPS信息採集工作。加大體育協會管理力度,全市有籃球、桌球等各類協會6個,註冊2600餘人。電腦體育彩票站點78個,有效終端91台,體育彩票銷售額6298萬元。

社會保障

2013年,全市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13.9萬人次,共征繳各項社會保險費15.9億元,支出社會保險待遇10.4億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2005—2013年連續9次上調,其中2013年人均月提高200.4元。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已覆蓋33萬名民眾,基礎養老金標準由每人每月60元上調至80元,其中被征地農民由70元上調至90元,繳費檔次全省統一設定為每年100元-5000元12個檔次,滿足不同層次繳費民眾的需求。新農合保障能力穩步提升,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360元,其中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280元,門診、住院報銷比例分別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在一、二級醫院的最高報銷比例調整為90%和75%,住院封頂線每人每年提高到10萬元。參合人數59.46萬人,參合率繼續穩定在100%。全年累計為286.91萬人次參合民眾補償2.05億元。

環境保護

2013年,大力加強對17家熱電企業、4家焦化企業、3家鋼鐵企業的監督管理,積極引導熱電企業改造升級脫硫、除塵、脫硝設施;全市24家重點廢氣排放企業全部安裝線上監控,明達熱電脫硫除塵改造及脫硝工程加快建設進度,加快鐵雄焦化、福明焦化、廣富焦化、金光焦化脫硫改造工程,67家煤炭、商砼企業建設69套噴淋設施、54處擋風牆(防風抑塵網)、14台高效布袋除塵器,有效解決區域大氣污染問題。水環境治理效果明顯。2013年,對全市52家重點排水企業實施廢水污染源治理穩定達標工程,建成污水處理設施68台套。

城鎮化

2013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5.8%,比上年提高1.48個百分點。城鎮常住人口44.11萬人,較上年增加1.35萬人。城鄉一體化建設成效顯著。新開工農村社區19個,建築面積21.8萬平方米,完成投入2.65億元。完成農民建房2450戶,其中整村遷建開工建設2139戶,完工1675戶。改造危房182戶,完成投資1092萬元。

歷史文化

丁公遺址出土文字 丁公遺址出土文字

鄒平西漢置縣,是歷史上有名的齊魯上九縣之一。境內有多處古文化遺址,1991年,境內發現屬龍山文化的丁公遺址,把中國文字史向前推進了800年。戰國時,思想家陳仲子創立“於陵學派”,為戰國時期六大學派之一;秦漢之際,伏生傳《尚書》,被歷史學者稱之為尚書再造;魏晉之際,古代數學泰斗劉徽作《九章算術注》,奠定了中國古代數學領先世界的地位;隋末王薄首舉義旗,拉開了隋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晚唐段成式作《酉陽雜俎》,內容廣博,聞名中外;北宋名相范仲淹的青少年時代在這裡度過,為其“先憂後樂”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明末張萬鍾因著《鴿經》而被譽為世界研究鴿子的真正開創者;近代碩儒梁漱溟19世紀30年代在鄒平創辦了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進行了長達七年的鄉村建設實驗,現代詩人李廣田、版畫家劉建庵、語言學家郭在貽、《周易》研究專家劉大鈞,都是知識界頗有影響的鄒平籍人。鄒平是全國第一個對美國學者開放的農村調查點,1986年以來,外國學者先後訪問鄒平達1000多人次。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專程來鄒平進行考察訪問。

古蹟遺址

醴泉寺

醴泉寺 醴泉寺

位於山東省鄒平市西南長白山區。景區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30公里,距濟南市區不足50公里。醴泉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寺內一泉,唐中宗賜名“醴泉”,原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舊時有“先有醴泉,後有濟南”之說,醴泉寺由此得名。

醴泉寺群山環抱,環境優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名寺,也曾是范仲淹的求學故地。寺內主體建築包括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范公祠等。其中,大雄寶殿與范公祠如尻相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佛、儒結合的建築風格。景區存有珍貴的釋伽牟尼千年石像及大唐開元年間的志公碑。主要景點有醴泉、范仲淹讀書院、桃花峪等。

雕窩峪

位於山東省鄒平市區西南5公里處。景區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30公里,距濟南市區不足50公里,是山嶽型自然風景區,系隋末(公元611年)王薄起義遺址。峪長3華里,奇險秀麗。景區三面環山、地形複雜,植被茂密。主要景點有石門、石城牆、點將台、王薄軍糧處、潛龍澗、蓮花峰、迎春嶺、筆尖石等。景區還建有碧霞祠、玉皇閣,每年農曆九月初九舉辦為期一周的大型廟會。

范公祠

范公祠 范公祠

位於山東省鄒平市長山鎮孝婦河南岸。景區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15公里。是濱州市著名的祠堂文化風景區。范公祠建於范仲淹去世後13年,即宋治平二年(1065年)。是為了紀念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而建。按宋時風格建有二進院落,以尋根、憑弔、祭祀、懷古為主導功能。主要景點有“懷中抱子”千年古槐、歷代碑刻、圖片展廳、清代永安古橋、古村落等。

唐李庵

位於山東省鄒平市區西5公里會仙山東麓,從鄒平市里有公交直達。景區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30公里,距濟南市區不足50公里。著名佛教寺廟,興建於隋唐,素有齊魯“小靈岩”之稱。

唐李庵風景區占地1338畝,集風景觀光、佛教拜祀、文化探尋等功能於一體,歷史悠久、小巧玲瓏、曲徑通幽、文脈昌盛。寺廟主體建築有大殿及東西配殿,廟南建有興林塔,其中東西配殿樑柱上有明代四爪飛龍彩繪,國內罕見。寺院東植有文冠果樹一株,樹齡已逾千年;寺院南側有350年樹齡“法師手植檜”及500多年樹齡的“女菩薩丁香樹”。寺院兩側建有梁漱溟紀念館及鄉賢名人書畫展廳,保存有珍貴的文字及圖片等歷史資料。

丁公城址

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鄒平市長山鎮丁公村。城址中發現大量龍山文化及岳石文化遺物,所採集的文物標本主要有蚌器、石器、陶器等,有龍山文化典型特徵的蛋殼陶片、黑陶鬼臉式鼎腿、豬嘴鼎腿等。丁公城址是重要的史前遺址,被列為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出土的“陶文”將中國的文字歷史提前了八百年。

西南莊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鄒平市長山鎮西南村。遺址文化層中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文物。

梁漱溟墓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區黃山南坡。墓地建於1989年,座北面南,墓園北窄南寬,呈扇形。主要由墓碑、墓冢、墓志銘、書法家的題刻及石質台階構成,面積600平方米。墓置於墓園中間,為大理石質墓棺,趙朴初題寫碑文,有啟功、陶天白、吳祖光等名人書寫的碑刻11塊。20世紀30年代,梁漱溟先生曾在鄒平進行鄉村建設試驗達7年之久。

旅遊景點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

鶴伴山 鶴伴山

位於山東省鄒平市南部山區。市區有公交直達。景區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30公里,距濟南市區不足50公里。是山嶽型自然風景區。鶴伴山所屬白雲山系,向有“泰山副岳”之稱。

鶴伴山風景區占地7200公頃,森林覆蓋率近90%,共有五條旅遊線路,總長6000餘米。整個景區空氣清新,生態環境良好,地形複雜多變,溝谷曲折狹長,山、石、瀑、泉、雲霧等景觀眾多,被譽為“魯中生態明珠”。景區以休閒度假、養生健身為主題,主要景觀有英雄石、碧血潭、九瀑澗、九潭溪、水簾洞、鶴鳴谷、鶴翔嶺、百鳥園、野葡萄溝、槐花谷、長生院等。

櫻花山

櫻花山 櫻花山
櫻花山風景區是AAA級景區,始建於2004年,占地3600畝,由荒山荒灘改造而成。
景區東為湖,西為嶺,植被茂密,蔥蘢滴翠。六峰相連,層巒疊嶂,俏石嶙峋;五湖相依,白鷺竟翔。精心打造的“萬株櫻樹十里花谷”、“五湖兩溪水系”、“十八彎珍稀植物”、“西漢烽火古道”、“漫山秋日紅葉”等五大核心景區,點綴著琴島、天池、神仙洞、虎伏澗等三十餘個亮麗景點;櫻花、玉蘭、楓香、水杉等八十餘種珍稀植物遍布山間;觀湖大橋、湖島會館、嘉園酒店等二十餘處人文建築鱗次櫛比。

梯子壩

梯子壩險工,位於鄒平市碼頭鎮大、小牛王以北,右岸大堤99+725~100+125處,為單一的挑水壩,因形似架於黃河之上的梯子而得名,壩基總長1640米,裹護長度372米,被譽為“黃河第一壩”。這一歷經了百年滄桑的黃河防洪工程歷久彌新,防洪功能日漸完善,自然風景美不勝收,正在逐步成長為黃河防洪工程的亮麗名片。
據《齊東縣誌》記載,梯子壩險工始建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目的是保護其下10公里緊靠黃河右岸的齊東縣城,可以說,梯子壩險工受命於危難之間。
經過大力建設,梯子壩險工已成為一處景色優美的風景區。秋冬雪松翠柏墨綠,春夏花草樹木斑斕郁蔥,加上幾尊不鏽鋼雕塑和三幢歐式樓房點綴襯映。

禾和濕地公園

韓店鎮禾和濕地公園建設工程總投資1.8億元,規劃面積約1260畝,設計水處理能力為每天6萬立方,是國家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也是落實“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工程將水質改善、生態修復、景觀打造統籌規劃,著力打造集水質淨化、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景觀式濕地公園。
公園連線貫通六六河、馬四乾河等河道,通過2座橋涵閘控制濕地走向和水位,將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達標水引入濕地,通過濕地內黃花鳶尾、香蒲、千屈菜、美人蕉等水生植物,進一步淨化水質,實現對沿河水環境的生態修復。工程採用“河道生態滯留塘+兩級複合潛流濕地+生態穩定塘”的主導工藝,建設預處理系統及人工潛流濕地處理系統,淨化後的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禾和濕地公園綠化面積800餘畝。其中,種植法桐、垂柳、國槐等喬灌木5萬餘株,種植草坪、草花等地被植物1萬平方,種植蘆葦、荷花等水生植物10餘個品種6萬平方。

黃山

黃山位於鄒平市區中心,其山勢狀如伏虎,又名虎頭崖。每年4月8日為黃山盂蘭會,形成了聞名的黃山藥會。1983年被闢為黃山公園,占地4平方千米,建有烈士陵園、烈士英雄紀念碑、梁漱溟墓、連心亭等。黃山公園南側為黃山廣場。

名優特產

紅芽香椿 紅芽香椿

紅芽香椿是鄒平香椿的主要品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鐵、鈣、磷、粗纖維、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以其色澤艷、香味濃、味道鮮、營養豐富而著稱,深受各大城市歡迎,年產量達3000萬公斤。

鄒平山藥,栽培始於唐代,距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歷來以高產、質優、營養價值高,深受國內外客商歡迎。曾銷往美國、加拿大、荷蘭、東南亞、港澳等地。該山藥營養豐富,滋補作用強。主要成份是糖、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可廣泛用於高檔食品工業的加工原料和滋補中藥。山藥入藥,味甘性平,滋補性強,健脾胃、補肝腎。常年種植面積5000畝,主要分布於長山鎮,年產1.4萬噸

張高水杏以其早熟、優質、豐產而著名。該杏個特大,單果重70—80克,最大可達120克,果實為桔紅色,肉厚質細,甜酸可口,品質上乘,是老少皆宜之佳品。它富含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和維生素B17含量最高,具有明顯的潤肺平喘、補脾宜胃之功效,具有很高的食用、藥用、營養價值。主要分布在鄒平南部山區的張高、賀家、姜洞及西董鎮一帶,面積15000畝,年產150萬公斤。

青陽小米:青陽鎮盛產小米(穀子),特別以南部山區產地的最為有名。青陽小米粒粒圓潤,金黃明亮,營養豐富,食用清香可口,含有人體所需的12種胺基酸和多種維生素。

鄒平柿子主要分布在西董、青陽等山區和丘陵地帶,年產量可達400萬公斤。每百克含糖5—20%,含蛋白質0.7%,含脂肪0.1%,含碘高達49.7毫克,所含的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超過蘋果、梨、桃等水果。柿子去澀後可鮮食。鄒平柿子主要有方柿、平柿、圓柿三大品系,17個品種。

地區榮譽

全國衛生城市 全國衛生城市

全國百強縣(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衛生城市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

歷史名人

梁漱溟

梁漱溟,字壽銘(1893—1988)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著名學者,有“中國最後一位儒家”之稱。出生於北京,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1917—1924年任北京大學印度哲學講師。1931年在鄒平創辦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1939年發起組織“統一建國同志會”;1941年該會改組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任中央常務兼同盟刊物《光明報》社長。1950年後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孔子研究會顧問、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等職。梁漱溟先生與鄒平有著難解的淵源,在遺囑中表明把自己的骨灰安放於鄒平(一部分葬在雲南省昆明市昆明湖,一部分葬在鄒平市區中心小黃山),現梁漱溟紀念館坐落於鄒平一中圖書實驗樓。

陳仲子

戰國時鄒平人,著名思想家,與私有制和私有觀念徹底決裂的鬥士,撰有《於陵子》12篇,其學派被稱為“於陵學派”

伏生

秦漢之際鄒平人,《尚書》的收藏口傳繼承者,著有《今文尚書》,歷代學者譽之為“尚書再造”。

劉徽

魏晉時鄒平人,撰有《九章算術注》。被譽為“世界古代數學泰斗”、“世界圓周率的舉旗人”。奠定了中國古代數學領先世界的地位。

田敏

五代時鄒平人,後唐時校勘、雕版印刷九經,統一全國經典文學,晚年開啟齊魯講學之風,被譽為一代儒學宗師。

段成式

晚唐鄒平人,詩文與溫庭韻、李商隱齊名,時稱“三十六體”,撰有被推為小說之翹楚的小百科全書《酉陽雜俎》。

周越

北宋時鄒平人,著名書法家、書道理論家,是北宋黃庭堅、米芾、蔡襄三大書法家之師,撰有《書苑》一書。

范仲淹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江蘇蘇州人,四歲隨母改嫁至鄒平,刻苦攻讀長白山醴泉寺,後終成大業。范仲淹在鄒平生活18年,其“先憂後樂”的民本思想發端於此,被推為東方人人格形象的典範。

張臨

元朝鄒平人,世稱長白先生,終生以傳授成朱理學為己任,在城東七里舖設館授徒,被譽為一代儒師。

張萬鍾

明末鄒平人,著有世界最早的關於鴿子的著作《鴿經》,被譽為世界鴿子研究的真正開創者。

馬驌

清代歷史學家,字宛斯,一字聰御,山東省鄒平市人。世祖順治間進士,任淮安(今江蘇省淮安市)推官,改靈璧(今安徽靈璧縣)知縣。聖祖康熙十二年(1673年)卒於官,士民奉祀名宦祠。清代前期頗有成就的歷史學家馬驌,此人尤以研究夏、商、周歷史著稱,時人稱其為“馬三代”,在中國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有《左傳事緯》十二卷,全書貫通春秋史事,頗便參考。又廣搜古代典籍,編纂《繹史》一百六十卷,為當時學者所推服。

高克

鄒平市魏橋鎮文家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將,瀋陽軍區副司令、總參謀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