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鄒富秋,字寒草,號菊齋、自號菊舍村姑。畢業於阜陽師範學院藝術系。1989年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研修書法,師從當代著名書法、篆刻、理論家黃敦先生。
現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理事、阜陽市書協副主席、阜陽巾幗書畫院院長、阜陽市政協委員。
榮譽成就
自1990年至2002年其書法作品曾入選《全國第三、四屆中青年書祛篆刻作品展》、《中國書壇新人展》、《全國第六、七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三屆婦女書法篆刻作品展覽》;1 983年7月在《安徽省首屆中國小教職工書法競賽》中榮獲一等獎,1990年3月在《首屆全國婦女書法競賽》中榮獲二等獎,1993年在《93’全國教師書畫展覽》榮獲二等獎,1 999年9月在《慶祝建國五十周年安徽省書法篆刻展覽》中獲優秀作品獎;個人藝術傳略入編《中國當代青年書法家辭典》、《中國當代書畫家英漢辭典》、《當代青年書法家百人作品集》:《中國書法》、《書法》、《書法報》、《中國書畫報》、《新華日報》等國內專業性報刊多次介紹並刊登其作品。2004年7月與友人訪問日本交流書法。
摘自《上海收藏》報
書法創作
鄒富秋的書法創作形式豐富,體式多樣。篆、隸、楷、行草諸體皆善。其篆書師《散盤》、《石鼓文》、《秦詔版》等,不以一帖一形為基本,而以一法一意為骨髓,用筆精微簡潔,筆意圓勁茂雋、結體遒勁渾穆。其隸書恣肆爛漫、飄逸新奇,上追金文、甲骨文取其厚重、古樸;下涉漢代諸碑如《石門頌》、《封龍山頌》、《祀三公山碑》等,得其雄強、古茂;近師清代金農等墨跡,學其端莊流美,並從中尋求隸書的發展嬗變軌跡及構成特點,追求格調古雅、敦厚含蓄的藝術風貌。其作品表現了內含骨力,外見平和的藝術境界,不以勢奪人,但憑韻取勝,毫無霸悍之氣。筋骨內蘊,典雅潤秀,既不脫離法度,又能體現自家風采,於平淡中見精神,觀之如品美茗,遺韻綿綿,令人回味無窮。鄒富秋的楷書,初師顏魯公、骨肉停勻,大氣磅礴,行筆健朴古勁,結體軒昂從容,厚重安凝。後追晉風於《智永真書千字文》用功最勤,得其柔潤圓媚之貌,豐富灑脫,中側互用,配合自然,為形成其以行草為主體的書法面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行書對“二王”一脈的經典法書情有獨鍾,猶其傾心於米元章、李北海的行書手札,從這些碑帖中得其寬博中有婉麗,平和中寓欹側的真髓。用“二王”書法的恬淡典雅、結合米元章的灑脫隨意,形成了其行書作品的典雅、淳和、雋永的面貌。觀其作品,提按有度,頓挫有方,疾徐有致,結字多變,清新雅致,上下貫氣,左右顧盼,通篇渾然一體。在用筆上剛柔相濟,運用自如,乾淨利落,中側鋒並用,或沉鬱厚重,或輕盈跳宕,點畫精到,筆力遒勁。筆勢結構合理,氣韻貫通。筆法變化精微、細緻。從中可以看出其在繼承傳統經典中,能取諸家之長,化為己用,無論是筆墨技法,還是審美意識,都能夠“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達到心手雙暢的境界。
鄒富秋多年來孜孜以求地研習書法,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從不逐浪趨潮,追趕時風。她長期沉潛於古典,從雄厚博大的傳統積澱中攝取營養、塑造自家風格。在書法創作中她能夠借古人的筆墨語言抒胸中之塊壘,努力地把握一種“理念”,不作簡單的宣洩與模仿,表現出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書卷氣息,和諧中見豐富,靜雅中見廣博,淳和蘊藉,清雋淡雅,樸實無華。從其作品中可以讀出一種韻味,一種境界,一種胸襟氣度,一種人品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