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友峰

鄒友峰

鄒友峰,1964 年12月生,湖北天門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現任河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黨委辦公室 。1984 年畢業於焦作工學院地質系,1988年在中國礦業大學獲碩士學位,1994年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獲博士學位,1997年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01年11月至2002年5月在美國馬里蘭大學進修學習。2013年鄒友峰教授入選新十年首批“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84 年畢業於焦作工學院地質系,1988年在中國礦業大學獲碩士學位,1994年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獲博士學位,1997年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01年11月至2002年5月在美國馬里蘭大學進修學習。

鄒友峰 鄒友峰

歷任測量工程系副主任、焦作工學院院長助理、副院長,院長、河南理工大學校長,現任河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開採沉陷與土地利用研究所所長,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軟岩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煤炭學會瓦斯地質專委會主任,中國煤炭學會煤礦開採損害鑑定委員會委員、礦山測量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生會理事,煤炭高教學會教材建設委員會委員,《煤炭學報》編委會委員,《礦山測量》編委會副主任委員。

獲獎記錄

2013年1月18日,獲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鄒友峰教授入選新十年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先後獲得焦作市優秀青年科技專家、

河南省優秀青年科技專家、

河南省優秀專家、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多項榮譽稱號。

1995年被評為河南省中青年骨幹教師和河南省優秀教師,

1997年獲得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2000年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

2002年獲得河南省優秀傑出青年基金,

2004年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0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獲河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獲中國煤炭高教協會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

"條帶開採的三維層狀介質理論及其套用研究"、"開採沉陷的相似理論及其套用研究"等項目的研究成果,分別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國家煤炭工業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地籍測量與土地管理》獲原煤炭部優秀教材三等獎。

主講課程

為研究生和本科生講授了“開採沉陷學”、“煤礦岩層與地表移動”、“采動損害與防護”、“特殊採礦方法”、“相似理論”等課程。

主要貢獻

項目名稱:大面陣數字航空影像獲取關鍵技術及裝備

主持完成教改課題6項,鄒友峰教授主持或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煤炭科學基金、煤炭部攻關項目,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河南省重大、重點攻關項目16項,其中,有6 項課題鑑定為國際先進水平。完成企事業單位委託的橫向科研課題18項,研究成果先後在峰峰礦區、焦作礦區、平頂山礦區、義馬礦區、開灤礦區得到套用,已開採出呆滯煤量481萬噸,創造產值5.4億元,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項目名稱:大面陣數字航空影像獲取關鍵技術及裝備。

鄒友峰教授在《岩土工程學報》、《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等刊物上發表了“地表下沉係數計算方法研究”和“關於岩石非均質性與強度尺寸效應的討論”等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被EI收錄10餘篇,並多次受邀參加了中國科協青年學術年會。在科學出版社、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等出版了《采動損害與防護》、《地籍測量與土地管理》、《礦山開採沉陷工程》、《軟岩巷道工程概論》、《Strategy of Sustainable Mining of Coal Resources Under Buildings》等專著和教材6 部。

1.在《河南日報》上發表題為“ 穩步發展高等教育 全面提高辦學質量”的文章,闡述如何用改革創新的方法破解教育發展中的“錢從哪裡來、人往哪裡去、質量怎么保、學校怎么辦”四道難題。。

2. 多管齊下提升辦學質量,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

2013年5月9日,《中國科學報》第7版頭條以《以內涵式發展辦人民滿意大學》為題,報導校長鄒友峰教授對學校加快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建設進程,以內涵式發展辦好人民民眾滿意的大學,更好地服務於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深刻理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