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全文
原文: 鄉愁
作者: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The song is a native flute quiet and remote
Always sounded the night the moon
The face of home is a vague wistful
Waving goodbye as if the fog
After parting
Homesickness is a tree without rings
Never to grow old
詩歌賞析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僅此兩句,已經能使人想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這是多么心動的感覺。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
最初對這兩句詩歌的理解比較幼稚和片面,也沒有過多地思索作者為何說“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後來全面了解席慕蓉之後方有更清晰的認識,也進一步認識到“模糊”是因為別離時間太久,又因為種種原因這種“模糊”變成了“悵惘”,了解詩人的境況,對解讀這樣的詩句很有幫助。
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詩歌最後小節將“鄉愁”凝結在一棵沒有年輪的樹上,充分表達“思鄉之情”不會因為人的老去而漸失,而是永遠鮮活。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恆的情感。遠離故鄉的遊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
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遊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廓,僅剩一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裡別離,濃似血卻又隔著一層迷濛的雲霧。用霧裡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一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恆。是從上兩層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詩人用沒有年輪的樹永駐遊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
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的融合,使整首詩的意境深邃悠遠。比喻的貼切自然、語言的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
作者借月亮來寄託思念,抒發自己對故鄉的不捨。“一種模糊的惆悵”體現出了作者應是較早地就離開了故鄉,也很少去看望自己的故鄉,才會以至於作者都記不清故鄉的模樣了。
作者
作者簡介
席慕蓉(1943-),著名詩人、散文家、畫家,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出版的詩集有《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邊緣光影》、《迷途詩冊》、《我摺疊著我的愛》等。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內蒙古》用優美的文字和親手拍攝的照片,記錄了席慕蓉自1989年與"原鄉"邂逅後,17年來追尋遊牧文化的歷程。
生於四川,幼年在香港度過,成長於台灣。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歐深造。一九九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曾在國內外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曾任台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
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十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2002年受聘為內蒙古大學名譽教授。
席慕蓉年事表
一九四三年農曆十月十五日生於四川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於南京入國小一年級。
一九四九年遷至香港,入同濟中學附小。
一九五一年得校內四年級組作文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國小畢業,作文《我的自傳》被選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國中一年級。
一九五四年遷至台灣,參加聯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試,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國中二年級。得國科巢靜老師、董秀老師及美術科楊蒙中老師之鼓勵甚多。開始在日記本上寫詩。購得第一本詩集為余光中的《藍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得校內初三組國文閱讀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入台北師範藝術科,正式開始習畫,啟蒙老師為孫立群老師、周瑛老師。三年內皆參與《北師青年》之編輯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筆名發表散文及詩。在校外教育刊物上發表詩作,投稿《自由青年》,亦獲發表。校內演講、辯論及論文比賽均曾獲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入師大藝術系。素描從陳慧坤、袁樞真老師,水彩從馬白水、李澤藩老師,油畫從李石樵、廖繼春老師,國畫從林玉山、吳詠香、黃君璧、張德文老師。
一九六○年水彩《靜物》一幅入選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得台北婦女協會舉辦全省青年美術比賽水彩第三名。師大畢業美展油畫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師大畢業,任教北市仁愛國中。參加皇冠難忘人物徵文,以蕭瑞為筆名,《紀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因入學成績優異,直接升入二年級就讀,從師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作品入選巴黎七十屆獨立沙龍,並參加八十一屆女畫家聯合沙龍,十屆國際婦女繪畫展等。同年應邀參加比京皇家歷史美術博物館舉辦之“中國當代畫家展”。
一九六六年二月得教授推薦,在比京艾格蒙畫廊舉行第一次個人畫展。比國七大報畫評均予以評介。應邀參加三十一屆海洋畫家展覽。七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得最佳優等第一獎、杜特龍?德?特利基金會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頒發之金牌獎及比利時王國金牌獎。
一九六七年進入克勞德?李教授之銅版畫畫室,專習蝕刻銅版畫一年。參加在比京舉行之“歐洲藝展”,得歐洲美協等頒發之兩項銅牌獎。在瑞士佛利堡大學舉行個人畫展。在瑞士溫特吐城舉行個人畫展。在比京可口可樂廠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八年在北京艾格蒙畫廊及號角畫廊同時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九年以蕭瑞為筆名,在《中央副刊》發表作品。
一九七○年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
一九七四年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回台後第一次個人畫展。
一九七六年參加聯合報第一屆小說獎,以千華為筆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