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城第三中學

鄆城第三中學

山東省鄆城第三中學始建於1956年。本部校區座落在鄆城、菏澤、鄄城三縣交界處的黃安鎮上,220國道、鄄城巨野公路、京九鐵路匯集於此,東校區位於鄆城縣武安鎮,兩個校區共占地200餘畝,建築面積30000多平方米。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鄆城三中有語音室、計算機室、實驗室、圖書館等現代化教學設施。數十年來,歷屆師生嘔心瀝血辛勤耕耘,先後為我們國家培養了數萬名建設人才。鄆城三中連年被授予教育系統教學先進單位稱號。歷任校長:呂潔忱,孔祥珂等

發展史

1956年至1965年期間,鄆城三中是初級中學。鄆城縣西南區域的學生以及鄄城縣東南一帶的學生,多是就讀於鄆城三中國中。當年這批鄆城三中畢業的學生,部分人參了軍,部分去了外地工作,但他們當中的大多數留在了家鄉。在鄆城、鄄城、菏澤以及附近城鎮工作的很多,1980年至2000年這個時期,家鄉地方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國小校校園裡,多見他們的身影,為我們的家鄉建設勤勤懇懇工作,直至退休。大家應該懷念他們!

1973年春節後入學,1975年6月畢業的高中五級時期,鄆城三中老師學生的整體實力很強,也算得上是一個峰值時期。那時三中校長是呂潔忱先生。

1995年11月,學校新一屆年輕有為的領導班子成立後,學校硬體建設和內涵建設同步上升。綜合辦公樓、學生宿舍樓,教職工公寓樓、實驗大樓、教學大樓相繼拔地而起,語音室、多媒體室、計算機房等同步配套建立。學校管理體制進行了空前未有的大踏步改革,教學管理實施了年級組行政管理制,教研組業務指導制、班主任盯班跟蹤制、教學創新比賽制、學生定期月考制、特長班教師引進制,升學率獎勵制。後勤管理實行了社會化,一伙食管理承包經營制、勤工儉學引進外資制等。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引入了競爭機制,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於是教學和管理均出現了競爭格局,呈現了一派比、學、趕、幫、超的新高潮和欣欣向榮的嶄新景象。

由於管理措施適當、到位,升學率第一年即1996年就在菏澤全市名列前茅,成為全市農村中學的一面旗幟。菏澤市教育局、鄆城縣教育局多次在鄆城三中召開現場會,本市各縣區組織各高中領導人分別到學校參觀考察,繼而濟寧、聊城等地區,河南、河北、安徽、江蘇等省地部分中學也來實地考察學習,每天外來考察人員絡繹不絕,學校專門組織接待和介紹班子。後勤管理也不甘示弱,特別是一伙食管理進行了大的改革,實行了內部職工承包責任制,每個食堂獨立核算,正式工的獎金和臨時工的工資都從本食堂利潤中支付,給學校甩掉了包袱,在食堂招聘員工中優先安排本校骨幹教師家屬,解決了任課老師的後顧之憂。通過承包改制,職工積極性特別高漲,他們披星戴月,千方百計改善師生生活,飯菜花樣不斷翻新,菏澤市教育局和鄆城縣教育局分管後勤的局長分別在鄆城三中召開了一伙食管理現場會,因此也引來了外省、外地、外縣的中學來參觀學習。

全體教職員工在校長和領導班子的帶領下齊心協力辦好學校,升學率和生源一路攀升,到1997年時已擴大到40多個教學班,在校生三、四千人,學生生源充足,按中考成績分一、二、三榜適量繳費,教師獎金福利也是逐年提高,很多骨幹教師每年獲獎金一萬餘元,就九十年代來說萬元已是不小的數目。為了進一步激勵教師積極性,學校每年高考錄取後,都組織高三任課老師及各部門代表包車外出旅遊,分別去了北京方向、大連方向、杭州方向、西安方向等,老師帶著家屬一路高歌,高興至極,暗下決心。由於升學率的上升和學生的逐年增多,帶動了黃安鎮的經濟發展,很多賓館、飯店、超市、圖書館、理髮室、診所、吳家驢肉店等在學校周圍蜂擁而起,養育了一方百姓,受益了黃安人,使得黃安鎮的經濟狀況迅速好轉,黃安鎮被稱為二鄆城。

時間到了1999年,當時鄆城六中生源已嚴重不足,鄆城三中生源進入高峰,班級不斷增加,單靠一個老校區域,學生實在容納不下,於是領導班子向縣教育局領導申請擴大校區,縣委領導經過研究將駐地在武安鎮上的鄆城六中劃歸鄆城三中管理,師資隊伍和校舍等國有資產全部併入,這樣鄆城三中有了另一個校區,叫東校區。1999年6月成功兼併鄆城六中後,看到六中的校舍比較陳舊,鄆城三中領導班子研究利用暑假改造六中校舍,於是在暑假期間建造了六排教工和學生宿舍、三排新教室、一個新大門,改造了兩個學生食堂,增添了新的床張和桌凳,投資幾十萬元。學校每年都把高二年級放在東院,與本校區同樣管理,到2000年暑假後高二就很快發展到兩個級部。那時鄆城三中的特長班是一大亮點,每年音、體、美特長生學生升學率特高,並逐年都在擴大班級,並邀請了天津美院,菏澤學院的老師來任教,後來影響力越來越大,生源越來越足,外省、地、縣的學生慕名而來,因而又在菏澤市區駐地租房成立了音、體、美校區,派遣特長專職老師和文化課老師到菏澤校區任教。由此鄆城三中的三個校區規模已經形成,這是任何一個農村中學也沒有的空前大規模。

1995年至2002年是鄆城三中最輝煌的八年,也是鄆城三中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八年,這八年為國家培養了數萬名建設人才,它是我們鄆城三中各屆所有教職員工的驕傲,是我們鄆城三中所有各屆畢業生的驕傲,母校在發展,工作在全國各地、各條戰線上的學子都為之高興,為之自豪。

光陰似箭,轉眼到了2003年,學生求學趨於城市化,農村中學生源嚴重不足,學校收費降低,教師收入下降。再者,南方一些民辦中學崛起,給北方的師資帶來了誘惑力,鄆城三中也不例外,一些高三把關骨幹教師攜家帶口奔向南方學校,鄆城三中師資力量急劇下降。由於生源和師資兩個關鍵問題,使得鄆城三中的升學率一步一步走向滑坡。2004年,又一屆新的領導班子組成,雖然工作加倍努力,但也無濟於事,生源一下子降到僅有十幾個班級,老校區的兩座教學樓閒置起來,東校區又被教育局劃歸為武安鎮初級中學和國小,原來的校舍被基本全部拆除,菏澤市區裡的特長生校區更早撤出。大家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2005年5月,鄆城三中領導班子與鄆城城區駐地的兩所民辦中學、育英中學和建華中學協商合作辦學,最後確認與校址在鄆城城西的建華中學合作辦學。到了2010年,合作辦學也不景氣,於是經鄆城縣縣委研究,將鄆城三中的老師進行分流,當時實行雙向選擇,教職工分別被分流到鄆城第一中學、鄆城實驗中學、鄆城二中、鄆城第一初級中學及部分鄉鎮初級中學和國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