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枝杜鵑
分布在鷂落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分布於四個地方,一是都支尖,面積100畝左右,數量在1000株左右,伴生樹種為黃山松、黃山櫟、圓錐銹球等,都支杜鵑為優勢樹種,幼樹至成年樹體均有分布;二是雞籠尖,面積在300畝左右,數量在2500株左右,伴生樹種為黃山松,都支杜鵑為優勢樹種,樹齡均為百年以上;三是川石核心區,數量在500株左右,與珍珠黃楊、黃山花楸、白玉蘭等闊葉樹伴生,屬零星分布,但樹齡長,樹體大,胸徑30厘米以上、樹高12米左右隨處可見;四是在牛脊背骨,面積100畝,零星分布,與黃山松、黃山櫟、茅栗等伴生,數量在200株左右,保護區最大一株都支杜鵑分布於此,胸徑在35厘米。
都支杜鵑在“山勢盤斜隨澗谷,千岩萬壑響松風”的大別山谷地岳西縣包家鄉鷂落坪海拔1700米的多枝尖的峰頂西南側石崖處,孕育著一種稀世名花,安徽特有物種——都枝杜鵑,數十株聚集的殘存古樹,姿態各異,或老乾蒼勁扭曲,狀如蟠龍,或冠平如削,宛若巨傘,或枝幹伏地,側根裸露,四方伸展,形成龐大根盤,奇特異常。最大的一株樹高3.5米,根圍111厘米,樹齡已逾200年。嚴酷的生態環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蒼古的樹幹難展難伸,塑造出虬龍盤扭的奇姿與異態。每逢春盡夏臨,山花漸稀之日,高山之巔卻還是都支杜鵑“正色爭炎日,重合沓絳箋”之時,是難得一見的大自然景觀。
多枝杜鵑20世紀50年代,南京中山植物園單人驊、左大勛等人到大別山進行科學考察,在岳西縣多枝尖的高山頂部約1700米處,採集到模式標本,後經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方文培先生鑑定,確認為杜鵑屬的一個新種——都支杜鵑(因為當時使用的地圖是用日本陸軍地圖為底圖繪製的,該圖上“多枝尖”標註為“都支尖”),1983年新種論文發表於《植物研究》。
它主要分布於岳西縣鷂落坪自然保護區的多枝尖、黃蔭木嶺,霍山縣的白馬尖、多雲尖、馬家河,金寨縣的天堂寨、鮑家窩等處,分布區位於亞熱帶北緣,就其地理分布與植物區系而言,與陝西、湖北、甘肅等地的高山杜鵑有一定的親緣關係。分布的海拔高度在1400—1700米之間,常與雲錦杜鵑、黃山松伴生。多枝杜鵑葉片革質,葉背面密被氈狀褐色絨毛,花瓣5裂,初開淡紫色,後逐漸變成白色,內面上方具紫紅色斑點;花期5—6月,果熟9—10月。而雲錦杜鵑的葉片背面為淺綠色,沒有褐色絨毛,花瓣為7裂,花呈粉紅色。(胡一民 )
安徽省霍山縣及胡家河鄉林業部門在海撥1777米的大別山主峰白馬尖進行森林資源分類普查時,發現在其北側生長著近百畝國內珍稀、瀕危的樹種都支杜鵑。
白馬尖,位於霍山縣境內,屬胡家河鄉馬家河林場,為大別山最高峰。此次發現的都支杜鵑呈塊狀和獨立生長狀態,杜鵑葉片細長厚實,橢圓形,葉背面有紅色絨毛,花朵呈淡紅色,最大的都支杜鵑樹高達五米,胸徑二十厘米,冠幅五米以上。據專家介紹,都支杜鵑是大別山區高海拔地區生長的特有樹種,由於生長條件極為特殊,在大別山區發現面積這么大,樹形如此高大的還是第一次,在國內也極為罕見。專家認為,由於大別山主峰白馬尖一帶多年來進行了有效的封山育林,涵養水源,為都支杜鵑的生存創造了條件。
白馬尖都支杜鵑園
在“山勢盤斜隨澗谷,千岩萬壑響松風”海拔1777米大別山主峰白馬尖區域,孕育著一種稀世名花,大別山特有物種——都支杜鵑(Rhododendron shanii)。百畝殘存古樹,姿態各異,或老乾蒼勁扭曲,狀如蟠龍;或冠平如削,宛若巨傘;或枝幹伏地,側根裸露,四方伸展,形成龐大根盤,奇特異常。嚴酷的生態環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蒼古的樹幹難展難伸,塑造出虬龍盤扭的奇姿與異態。每逢春盡夏臨,山花漸稀之日,高山之巔卻還是都支杜鵑“正色爭炎日,重合沓絳箋”之時,是難得一見的大自然景觀。
20世紀50年代,南京中山植物園單人驊、左大勛等人到大別山進行科學考察,在大別山海拔1700米的高山頂部,採集到模式標本,後經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方文培先生鑑定,確認為杜鵑屬的一個新種——都支杜鵑(因為當時使用的地圖是用日本陸軍地圖為底圖繪製的,該圖上“多枝尖”標註為“都支尖”),1983年新種論文發表於《植物研究》。
都支杜鵑,被列為國家三級保護樹種。是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正1.5~4.5米,葉厚革質,全緣光綠色,矩圓狀橢圓形,長6~10厘米,寬3~6厘米,枝條粗壯,小枝、芽、葉背面均密被氈狀褐色絨毛。花雙性整齊頂生傘形花序狀的總狀花序;花萼5裂,花冠廣漏斗狀,先端5裂,初開淡紫色,後逐漸變成白色,內面上方具紫紅色斑點,雄蕊10枚,雌蕊1枚。蒴果圓柱形,稍彎,果柄長2.5~4.5厘米;花期5~6月,果熟9~10月。
都支杜鵑不僅花大美麗且材質堅韌,木紋細密,是用於雕刻的上等良材。同時她對植被區系分布規律起源和演變的研究,均具有重要作用。
大別山白馬尖主峰景區
名稱 大別山橫跨鄂豫晥三省,是長江淮河的分水嶺,相傳李白曾到此,登上大別山主峰白馬尖,顧盼了南北二側的風光,感慨道:“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此
![白馬尖——地質公園碑](/img/f/fd5/nBnauM3X0gzMyMTNzcTNwQjNxMTM0AjN0kTMwADMwAjM2EzL3U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大別山主峰叫白馬尖,位於安徽省霍山和岳西縣的交界處,大別山排名最高的三大峰均在此處,三峰呈座北朝南的三角品字形排列,主峰白馬尖和次主峰多雲尖緊緊相依,與正南面的第三高峰天河尖遙相呼應,氣勢磅礴。不僅如此,大別山主峰區域內的主要山峰的名子也很有特點,只要是列入前十位的所有高峰,古人均以“尖”命名,以表示還有增高的長勢。
最高峰排名 大別山區的高大山峰很多,其中海拔1750米以上的只有以上三座,而海
![白馬尖——主峰標誌碑](/img/f/3c4/nBnauM3XyEzNxQTNzcTNwQjNxMTM0AjN0kTMwADMwAjM2EzL3U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由於大別山橫跨鄂豫晥三省,各省都有一個最高峰,其中湖北省的叫天堂寨,海拔1723米,位於安徽金寨縣、湖北英山縣、羅田縣兩省三縣交界位置。大別山在河南省境內的最高峰為金剛台,海拔1584米,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境內。
地質情況 白馬尖成山於燕山運動晚期,為二長岩、花崗岩山體山勢磅礴,壯如地角,勢與天搏,巍峨壯麗,與多雲尖、天河尖等集高、雄、峻、險、奇為一體,山嶺之間常年雲霧翻飛,波瀾起伏,浩瀚似海。山中林深谷幽,潭澗星羅,清溪激湍,交響成韻;奇岩怪石,惟妙惟肖;古樹名花,多如繁星。
生態情況 大別山的三大最高峰周圍山中布滿了原始森林,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動植物資
![白馬尖——孔雀松](/img/2/704/nBnauM3X3cTN5QTNzcTNwQjNxMTM0AjN0kTMwADMwAjM2EzL3U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旅遊情況 由於在現代歷史上,大別山因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略壯舉而聞名,所以到大別山區來旅遊考察的人較多,大別山區的旅遊開發也因此而興起。除了大別山主峰白馬尖以外,大別山其他地區的旅遊開發已經開展了近近二十年,但因當地的經濟文化均很落後,未按現代旅遊要求開發,因此景點基本上無特色,文化內涵不深,基本上沒有什麼藝術品味,
![別山湖——湖心島遠眺](/img/0/bee/nBnauM3X2ADO4UTNzcTNwQjNxMTM0AjN0kTMwADMwAjM2EzL3U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