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拉[中藥]

都拉[中藥]
都拉[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都拉,中藥名。為川續斷科植物西南囊苞花Wall.ex DC.的根。分布於陝西、台灣、湖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溫腎益氣,活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體虛頭昏,虛勞久咳,脾虛食積,腎虛腰痛,帶下,陽痿,不孕,風濕性心臟病,外傷出血。

別名

都拉參、肚拉、土敗醬、對對參、蘿蔔參、白都拉、雞大腿、一支蒿、蘿蔔肚拉 、土洋參、雙香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甘、微苦,性微溫。

歸經

歸肺、脾、腎經。

功效

溫腎益氣,活血止血。

主治

體虛頭昏,虛勞久咳,脾虛食積,腎虛腰痛,帶下,陽痿,不孕,風濕性心臟病,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貧血、咳嗽、頭昏、風濕關節痛:(白都拉)鮮根30g,燉羊肉或豬肉服。(《西昌中草藥》)

2、治陽痿:土敗醬香油炸後研末,開水送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3、治不孕症:白都拉30g。榔頭草15g,胡椒3g。燉雞服。(《西昌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燉肉服。外用:適量,研末撒。

使用注意

實熱症者慎服。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有濕熱郁滯者忌用。”

採集加工

春季發苗前,或秋後苗莖幹枯後挖取根部,去掉莖苗,抖淨泥沙,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西南囊苞花,又名小杜拉、東漢草、雙參。柔弱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5-30(-40)cm。根莖細長,四棱形,具2-6節,節間長0.5-2cm,節上生不定根。主根常為2枝並列,稍肉質,近紡錘形,長3-15cm,徑2-3mm,棕褐色,莖方形,有溝,近光滑或微被疏柔毛。葉近基生,成假蓮座狀,3-6對葉生縮短節上,或在莖下部鬆散排列,連柄長3-8cm;葉片倒卵狀披針形,二至四回羽狀中裂,中央裂片較大,兩側裂片漸小,邊緣有不整齊淺裂或鋸齒,基部漸狹成長1-3cm的柄;上面深綠色,被稀疏白色漸脫毛,下面蒼綠色,沿脈上具疏柔毛;莖上部葉漸小,淺裂,無柄。花在莖頂端成疏鬆窄長圓形聚傘圓錐花序;各分枝處有苞片1對,長2-4mm,具中脈1條,邊緣疏生柔毛,花具短梗,果時長達1mm;小總苞4裂,裂片披針形,長1.5-2mm,外面密被紫色腺毛;萼筒壺狀,長約1.5mm,具8條肋棱,先端收縮成8個微小的牙齒狀或鋸齒狀的檐部;花冠白色或粉紅色,長3-4(-5)mm,短漏斗狀,5裂,裂片先端鈍,近輻射對稱;雄蕊4,略外伸,花葯內向,白色,花絲直立,長5mm,著生於花冠近口部;花柱略長於雄蕊,長2mm,直伸,子房包於囊狀小總苞內(囊苞)。瘦果包於囊苞中;果時囊苞長3-4mm,外被腺毛,4裂,裂片先端長漸尖,多曲鉤。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4000m的林下、溪旁、山坡草地、草甸及林緣路邊。分布於陝西、台灣、湖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狀鑑別

根呈條狀或紡錘形,多為單枝,少分叉略似草烏,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粗而不規則縱皺紋,並有突起的疔疤。蘆頭平截,有殘莖痕跡,下部漸細小,底端鈍圓或微尖,多已折斷。質堅實,折斷面纖維性。味麻,有毒,切勿口嘗。

以根條粗壯、均勻、肉質肥厚者為佳。

相關論述

1、《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溫腎益氣,解煙毒,治虛勞久咳。”

2、《全國中草藥彙編》:“健脾益腎,活血調經,止崩漏,解毒,外用止血。主治腎虛腰痛,貧血,咳嗽,遺精,陽痿,風濕關節痛,月經不調,倒經,崩漏,帶下,不孕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