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都山村地處江蘇省宜興市西北角,全村總人口6200人,1968戶。多年來,都山村大力推進富民強村工程,連續被評為宜興市第一村,2006年人均收入已達13200元。先後榮獲江蘇省農村現代化試點村、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生態村、無錫市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無錫市工業明星村、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工業強村
十幾年前,都山村還是個交通閉塞、經濟落後的窮山村。1989年,劉洪林當上了村支書,兼任村辦小廠——原都山鄉第二化工廠廠長。在他的引導下,村委會一班人逐漸形成了只有跳出農業局限才能壯大農村經濟的共識,逐步走出了一條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規模求效益的工業發展之路,使昔日只有幾口缸、幾間破平房的村辦小廠,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塗料樹脂生產基地——江蘇三木集團,2005年銷售額超過了38億元。
全村在各個方面的鼎力支持成為創業時期的三木集團最有力的枕靠,隨著企業的迅速壯大,三木集團又成為強村富民的不竭動力。1996年,企業實施股份制改造,企業領導層果斷決定讓村集體占有15%的股份,2005年,村里僅股金收入就有400萬元。此外,從2001年起,集團總經理劉洪林個人向村里每年捐贈100萬元,加上集團繳納的土地年租金,去年村里從三木集團獲得的各項收入達到了700多萬元。有了充裕的資金,村里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村民不僅住進了寬敞的別墅、樓房,養老保險、住房補貼、購糧補貼等民眾福利更是名目繁多、年年攀升。同時,企業還充分利用自身的發電和污水處理等設備,在用電和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理等方面為村民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大大提升了他們的生活品質。
日趨雄厚的企業實力不僅成為壯大村級經濟的源頭活水,更為村民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儘可能吸納本村的勞動力成為企業領導層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十分明確的指導思想。為此,企業仍然保留了一些利潤空間日漸變小但勞動相對密集的傳統項目。隨著企業外來人員的增多,村里服務業的發展也迎來了大好機遇。於是,村幹部們積極引導既無年齡優勢又無一技之長的 “4050”村民辦起了飯店、超市,上門提供家政服務,既使他們增加了收入,又為外來人員提供了生活便利。目前,在企業工作的都山村民共有 2200多人,另有200多人從事著與企業相關的服務業。
基礎建設
都山村大力推進中心村建設,為創建生態村樹好形象。該村原有9個自然村,宅基面積達370畝。早在2001年,他們就開始規劃推進中心村建設,先後投資6000多萬元,通過支付舊房折舊款、給予新房購貼款、發放煤氣補貼、蔬菜補貼等優惠政策,激勵村民向中心村集聚。至2003年底已建成別墅158幢、商品房8萬平方米,全村405戶已全部入住或即將入住中心村,新增可利用宅基面積220畝,已列入土地復耕計畫。都山村現在已建成現代化新型社區,全村人都遷入了新居。村里還建起了一流的國小、醫院、體育館、都山農民公園,並配套建設社區公共設施及綠化工程。
為了使村裡的環境真正達到衛生村、生態村的標準,都山村新砌生態型公共廁所16座,新增垃圾箱50隻,取締了露天糞缸。村民生活垃圾實現袋裝化,每天由專人負責送至垃圾場。100%的村民吃上自來水、用上液化氣;投資1000多萬元,修建村主幹道10多萬平方米,小區支道路20多萬平方米,100%實現水泥硬化;路邊綠化美觀大方,35畝的休閒綠化廣場更令人心曠神怡。目前全村綠化面積達781畝,綠化覆蓋率達31.1%,動植物近百種,使都山成了名副其實的衛生村、生態村、文明村。
生態環境
都山村堅持以發展經濟為中心,為創建生態村打牢基礎。三木集團在不斷壯大工業經濟的同時,注重搞好污染防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積極開展ISO14000認證工作。集團投資3826萬建設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使各分廠的化工廢水、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處理,並將各分廠的工藝廢氣、尾氣回收後進行深度處理,實現達標排放。原有4台小鍋爐及3台懶漢爐全部關停,統一使用電廠的熱網蒸汽。
都山村重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為創建生態村創造條件。全村可種植耕地全部由村農副業公司集中經營管理,投資150萬元,開發60畝花卉苗木基地,為全村綠化造林、改善環境提供優質苗木。472畝糧田,採用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嚴格控制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加大有機肥的使用量。自動化養雞場所有雞糞全部歸村農場利用,秸稈粉碎還田率達100%,既彌補了農田磷鉀肥不足,又改善了耕地質量,連續多年成為市種子生產基地,水稻被評為省無公害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