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克達姓

至清朝時期改稱興凱湖,又稱興開湖,是當地赫哲族語“肯卡”的偕音,意為水從高處向低處流。 興凱湖北面有小興凱湖,又名達巴庫湖,滿語意為“水從高處往低處流”。 大白魚是興凱湖特產,被列為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

都克達[都克達、獨鼎,讀音作dū kè dá(ㄉㄨ ㄎㄜˋ ㄉㄚˊ),滿語為Dukda Hala]
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滿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獨鼎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都克達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獨鼎氏族,以姓為氏,滿語為Dukda Hala,世居留福村(勒福河、留福河,今黑龍江興凱湖勒富河流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清朝中葉以後,滿族都克達氏多冠漢姓為都氏、杜氏、獨氏、鼎氏、福氏、克氏、達氏等。
二.郡望:
興凱湖:興凱湖位於黑龍江省雞西市東部,距密山市三十五公里,是古代火山爆發後,因地勢陷落積水而行成;現為中俄界湖,北三分之一的面積為中國,南屬俄羅斯,面積為四千三百八十平方公里,岸線長度九十公里,湖面海拔六十九米,最深處達十米,東西寬六十公里,南北垂直縱距一百四十公里,共有九條河流注入,湖水從東北方溢出,最後流入烏蘇里江。興凱湖原為中國內湖,清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腐敗的滿清政府無恥地與沙皇俄國簽署《北京條約》之後,變成了中俄國界湖。興凱湖在唐朝時期稱為湄沱湖,以盛產“湄沱之鯽”馳譽,又因湖形如“月琴”,故在金國時期有“北琴海”之稱。至清朝時期改稱興凱湖,又稱興開湖,是當地赫哲族語“肯卡”的偕音,意為水從高處向低處流。“興凱”是滿語,意思為“水耗子”,說明當時興凱湖中水鼠很多。興凱湖北面有小興凱湖,又名達巴庫湖,滿語意為“水從高處往低處流”。興凱湖湖岸為細軟沙灘,湖水清潔,無污染,湖水透明度一米五至兩米。興凱湖以北,松阿察河以西自然形成為四百零三平方公里的小興凱湖,小興凱湖與興凱湖被一條長九十公里的天然沙壩隔並,沙壩最寬處約一公里,沙崗上自然形成的各種綠樹成蔭,有鹿、貂、鼠、山雞等動物繁衍生存。興凱湖地外東北亞候鳥大通道,共有十六目三十九科一百九十種,其中國家一級鳥類五種,分別為丹頂鶴、東方白鸛、白尾海雕、金雕、虎頭海雕。據統計,興凱湖共有魚類六目十二科六十五種,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大白魚和白蝦。大白魚是興凱湖特產,被列為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另有鰱花、鰲花、鮑魚、鯽魚、湖蝦等,是黑龍江省主要水產養殖基地之一。興凱湖的植物資源,共有三目一百零四科四百六十種,著名的有興凱湖赤松、興安檜柏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九種。湖水經松阿察河與烏蘇里江相通。興凱湖是一座集防洪蓄水排澇、灌溉及旅遊等多功能的天然水體。興凱湖景區在1985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