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郵購新娘(Mail-orderbride),主要是中介開發中國家或地區的女性,將其個資及照片刊登在網路、電視等宣傳中(有些網站也會放上男性的個人資料及照片),經過挑選、配對後,雙方便會通過電子郵件、網路通訊平台相互了解,甚至可以見面。一旦時機成熟,那些不已開發國家或地區的女子往往就通過結婚,移民至男方國家。
郵購新娘在全球屢見不鮮,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盛行。因在開發中國家,不少人仍過著貧困的生活,一些女性為了讓家人過較好的生活,選擇嫁到物質生活佳的外地;一般來說,越南、印尼、中國大陸的郵購新娘,大多會嫁到台灣、香港等地;烏克蘭、菲律賓、墨西哥的女性,則多嫁到美國或加拿大。
產生原因
在一些已發展地區,女性學歷和收入不斷提高,不少女性已不用依靠婚姻為生活保障,擇偶條件亦相應提高,甚至選擇獨身。但同時間不少男性仍然想建立家庭,或受到傳統觀念影響要娶妻生子,傳宗接代,或向父母交代,他們當中有些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結交異性的機會,或不吸引異性、交不到女朋友,難以尋找結婚對象。
而傳統“男強女弱”、“男尊女卑”的觀念仍然存在,有些男性不接受學歷、收入比自己高的女性,也不願意娶個性較為獨立的女性為妻,有些女性也不願嫁學歷、收入比自己低的男性。於是很多想結婚但找不到結婚對象的男性就去娶郵購新娘。
在發展中地區,不少人生活貧困,一些女性為了讓家人有較好的生活,部份亦帶著美滿愛情、婚姻、較充裕物質生活的憧憬嫁到外地。
範圍
一般而言,郵購新娘之中有許多是來自開發中國家,如越南、印尼、烏克蘭、菲律賓、墨西哥或印度。而她們前往的地點通常是較原居地經濟狀況較好的國家或地區,如越南、印尼、中國大陸的郵購新娘多會嫁到中國台灣、香港等地,而烏克蘭、菲律賓、墨西哥的多嫁到美國或加拿大。存在問題
2004年以來,美國“郵購新娘”業務發展迅速,2009年約有300多家提供此類服務的機構,比4年前增加了50%。而每年通過“郵購新娘”業務到美國結婚的婦女則有4000名到6000名之多,她們主要來自前蘇聯地區和菲律賓。
不過,婚介機構在提供婚資訊時一般並不去詳細核查美國單身男子的背景,加之它們在海外挑選的多是一些性格溫順的婦女,因此女方上當受騙的事件時有發生。調查顯示,大多數“郵購新娘”的生活並不幸福,有的遭到丈夫的冷漠對待,有的被脅迫加入了色情行業,還有的受到家庭暴力甚至死亡的威脅。
由於這種關係有著明顯的買賣婚姻性質,並且缺乏娘家支援,郵購新娘通常在家中地位較低,不少郵購新娘會受到丈夫或夫家成員的虐待。加上她們和當地文化、語言上的隔閡,常受到歧視。此外,由於在結婚前男女雙方通常只有幾次見面接觸的機會,彼此了解不深,婚後可能因為性格不合而出現問題,甚至離婚。
保護
議員爭取立法
有一些不幸遇害的婦女以及“郵購新娘”業務的急速發展引起了華盛頓州眾議員里克·拉爾森和參議員馬利亞·坎特維爾的重視,他們一直打算通過立法來為美國的“郵購新娘”提供更多的保護。
2009年4月,按照計畫,他們向國會提交了一份議桉,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要求婚介機構在向單身男子提供“郵購新娘”服務之前,必須對該男子的背景進行詳細調查,而接受服務的客戶也有義務回答他們的婚史以及有無虐待配偶行為等問題;婚介機構必須如實地向接受服務的海外女性提供所有的資訊,並明確告知她們的合法權利。另外,這份議桉還要求每人每年只能申請一次海外婚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