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郭豐民,祖籍廣東省潮陽縣。1930年5月生於上海,出身於一個敗落的商人家庭。出生後不久即隨父母到原籍--潮陽銅缽盂居住。
人生經歷
四五歲時離開潮陽,再次來到上海。
1942年在上海光華大學附屬國小畢業,曾先後在聖芳濟中學、大同中學念書,後進入了德國人在上海創辦的華德中學。
1945年抗戰勝利後,華德中學被同濟大學接收,作為其附屬中學。郭在同濟附中畢業後,進入了同濟大學法學院。
抗日戰爭勝利後,郭豐民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參加了地下黨領導的助學救濟工作,以後又參加"反飢餓、反內戰"運動覺悟逐步提高,終於在1948年2月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1948年底,郭的組織關係從基督教青年會轉到了同濟大學。
1950年被調進外交部,並隨即被派去我過駐瑞士使館工作。從1950年到1960年底,他在瑞士工作了十年。
1960年他被調回國,並被下放到涿縣農村勞動了一年。
1962年,郭被分配到外交部西歐司工作。1966年春被派去江蘇聲南通參加"四清"。年底回外交部後,繼續在西歐司工作,但不久就靠邊站了。1969年被送去湖南"五七"幹校。他在"五七"幹校勞動了大約四年。如果把他參加革命後,歷次下放和去農村勞動的時間累積計算,他總共在農村度過了六年多的時光。他常說這也有好處。在湖南"五七"幹校期間,他把《反杜林論》反覆閱讀了好幾遍,還讀了列寧關於黑格爾邏輯學的筆記等著作,得益匪淺。尼克森第一次訪問北京後,外交部決定重建在"文化大革命"中停辦了的國際問題研究所。
1973年郭被調回北京,接著在研究所工作達十年之久。曾先後擔任西歐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79年評定學術職稱時,被評為研究員。
1981年郭被任命為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兩年後,1983年,外交部決定調他回本部工作,任西歐司司長。1985年又被任命為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使。
1988年,郭回國任外交部港澳辦公室主任。於1990年3月被派往香港,出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首席代表,和聯絡小組中方成員在一起,為促進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政權的順利交接做了大量工作。
1994年10月24日,郭在香港中華總商會為他舉行的餞別宴會上發表了演講,回顧了他在聯合聯絡小組的工作。他採取擺事實、講道理的態度闡明了中國政府遵守協定、增進香港繁榮穩定、保證政權順利交接、維護香港居民長期利益的原則立場。這一演講在香港各界引起了廣泛好評。不同政治傾向的報紙都詳細報導這一演講,不少報刊還予以全文刊登。
郭在香港工作了四年多。他的外交風度和才能,獲得香港不少人士欣賞。他於1994年11月離香港回北京後退休,但沒有完全脫離香港事務。他繼續擔任外交部港澳事務辦公室顧問,並且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他出席了午夜在香港舉行的政權交接儀式。他說,能夠親身參與洗雪百年民族恥辱的世紀盛典,這對一名中國外交官來說,是最大不過的榮幸。